从开发阶段到试产验证阶段的200套样机完成的过程中,除了三个技术评审外基本上是一路绿灯,没有任何DCP的评审,而ADCP是对产品是否上量的评审,产品开发工作进行到此基本已经结束。所以说,概念阶段和计划阶段的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做好了,我们在开发阶段做的工作才有意义;如果我们判断失误,那么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无用功。
由于市场机会稍纵即逝,产品开发均要求尽快上市,所以一个常见的错误是,一旦项目启动就直接进入开发阶段,没有很好的市场调研、客户分析及计划的制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传统的产品开发流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l
客户需求把握不准,开发了没有市场的产品。在产品开发的初期如果没有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准确定位,盲目的“拍脑袋”启动项目,产品出来后不能为客户青睐,其结果肯定是被市场淘汰。
l
初始功能定义模糊,产品后期设计频繁更改,影响正常上市。产品的功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出发点,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定义清楚,并且要形成基线。如果没有概念和计划阶段的工作,我们会发现,随着开发工作的深入,客户需求在不断的变化,导致产品开发后期设计规格不断更改。其实,变化的不是客户的需求,而是我们对客户需求的认识。
l
由于开发前期没有考虑采购、制造等策略,产品设计完成后难以确定供应商,或者需要等料,或者关键器件独家供货,产品成本难以降低,制造策略、工艺在前期没有研究清楚,导致在试产阶段出现工艺问题,影响进度。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我们总是有时间将产品改了又改,但没有时间将产品一次做好!”。谋定而后动,在IPD流程中,我们尤其要重视做事的策略,做好概念和计划阶段的工作。
在概念阶段,我们要做到:
l
业务层面:为开发后期的量产、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制定市场、采购、制造、售后等策略。
l
产品和技术层面:研究客户,分析市场需求,选择产品概念。
在计划阶段,我们要做到:
l
业务层面:根据概念阶段的策略制定计划,包括市场、采购、制造、售后计划等。
l
产品和技术层面:根据客户需求确定产品规格,确定产品系统实现的主要框架,从而确定开发资源需求、进度计划、投入产出等。
产品规划作为公司最重要的一个战略,它是多项目组合的规划,着眼于整体性、未来性、竞争性的考虑;概念和计划阶段的工作实际上是对单个项目的风险、收益权衡与规划。我们只有在产品开发过程前期把工作做实做透,搞清楚产品开发的5W2H,即: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谁来做,在那里做,怎样做,成本是多少,输出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些都考虑、讨论清楚并且形成基线后,后面的工作才会进行得比较顺利,也能够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节省资源,提高新品开发项目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