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什么?
目前无线充以WPC的Qi协议居多,其标榜的安全性和兼容性得到了不少厂商及客户的支持。
无线充本身并不难,使用一个全桥,在线圈上提供~5V,180kHz的交流信号,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了。
如果你只做5W的充电,信号是单向传输的,接收端(手机)会通过切换负载(可以是阻性,也可以是容性,以切电容居多)的形式,将信号耦合到发射端。发射端解析出这个信号,并依据信号来控制发射频率、调整输出功率(如果允许)、实现异物检测等
如果要做5W以上的充电,那就比较复杂了,苹果手机允许的做法是固定频率在127.5kHz,通过调整线圈电压来实现调节功率。
三星手机以及Qi-EPP协议通信就不是单向的了,发射端也需要通过FSK调制将信号加载在线圈上发送出去,发送和接收之间有实时交互,对异物检测的要求也就更高。
无线充电的难点楼上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具体说来就是,由于信号是通过一个无磁芯变压器耦合的,信号传输容易出现解码失败,导致充电过程中出现断充,这会被当成兼容性问题不被接受。
还有就是,功率传输阶段,由于效率不高,损耗在介质上的功耗本身就不小,到底损耗大于多少我们才可以认为是其中出现了异物这个不好判断。
并且,手机与充电器摆放相对位置的差异也会对上面两个问题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做无线充电设计要面临的关键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