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的CDMA去向何处? 2006-7-19 CDMA是一个奇迹。作为一项后发技术,CDMA用了不到20年时间成功的打破了GSM的铁板一块,并从新兴市场和新兴运营商处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CDMA推动者高通以及CDMA运营商的逐步扩张,原来一同打天下的共甘苦所掩盖的矛盾越积越深,并逐渐暴露出来,膨胀了的CDMA究竟去向何处?
近一段时间,关于CDMA的负面消息不断。先是高通拒绝降低专利费,印度第二大运营商Reliance公开表示要建GSM网络;接着巴西CDMA服务供应商Vivo Participacoes也提出要提供GSM服务;而在CDMA的根据地韩国,LG电信申请到CDMA2000牌照后一再推迟建网,已近放弃。
所有的矛头都指向高通的专利政策,或指责其过高、有歧视,或指责其垄断、不开放。但是,高通的专利政策自公司创立起就已确立,已成为高通的DNA,为什么这些运营商在早期能够接受这种所谓的“不公正”政策,等到他们真的拥有一定市场份额之后反而不能接受了呢?
这需要从CDMA的历史寻找答案。
CDMA出现的时机在当时看来非常糟糕,1988年10月,高通针对蜂窝通信已有的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第一次提出了CDMA(码分多址)概念。但1989年1月,TIA(电信工业协会)为蜂窝系统投票选择了TDMA,这是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电信厂商都熟悉的技术,标准既定,电信业迅速把精力投向了TDMA,这无异给CDMA判了死刑。后来出现的GSM就是使用TDMA技术的标准。正是因此,在早期CDMA只有高通一家推动,也形成了后来专利上的高通一支独大。
但是,CDMA相比较以往技术的确有所突破,高通创始人洞悉起源军方保密通信技术的CDMA在扩大网络容量上的特殊能力,这一点切中了运营商亟需解决的命脉。但CDMA毕竟没有成功商用的先例,市场上的主流运营商不愿冒险,而新兴运营商却把它作为竞争手段。
而在韩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中,本国企业在电信市场没有什么份额,采纳CDMA可能获得领先优势。1991年韩国与高通签署联合开发协议,韩国厂商可以完全进入高通的知识产权库并得到技术支持,高通专利费的20%也被要求提供给韩国电子与通信研究所进行进一步研究。
随着一个个新兴运营商和新兴市场的开拓,CDMA的挑战者们逐渐变成了垄断者。比如Reliance已经占到印度市场的19.5%,仅比第一位的运营商低两个百分点,韩国也已成为电信强国。高通也从7人作坊成长为财富500强企业。
当生存问题已经不再困扰时,如何获得更多的利润便成为了他们的首位问题。结束了对GSM战争后,高通和它的合作伙伴们在分割胜利果实上展开了一场内战,矛头就集中在专利费的比例上。最近这些负面消息是一次集中爆发。
从历史上看,CDMA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不仅仅是老雅各部的睿智,更重要的是那种死地后生的精神以及独一无二的市场机遇。高通和CDMA运营商们应该继续合作,学会如何巩固并开拓更大的市场,而不是在CDMA脱离险境、站稳脚跟时,急于分享胜利果实,这可能会把CDMA推入另外一个险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