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技术OLED篇:OLED是什么及相关简介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仅仅是工业上显示面板的应用越来越广发,越来越多的工业电子产品都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导致很多工业产品都需要面板显示先关的参数,如工业平板、智能数显仪表、触控屏等。然而再纵观整个消费电子行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MP4/数码相机/液晶电视等各种产品都需要显示屏或者触摸屏,然而现在社会光电显示技术的产品无非是LCD/LED/OLED等,它们叱咤风云,称霸了整个市场。
这几种技术都是光电子技术中的基础知识之一,从事这方面研发的电子朋友应该不会陌生。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基于OLED技术的产品更多的将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中,基于上面的分析,下面我们来深入的分析光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之一:OLED是什么,从它的定义、结构和发光和显示原理、优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OLED是什么
OLED全称为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它具备自发光,且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平面显示器新兴应用技术。它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
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分为被动式PMOLED和主动式AMOLED。前者的优是制程较后者简单、结构单纯,但是存在大尺寸化有困难,为维持整个面板的亮度,需提高每一Pixel的亮度而提高操作电流,会因此减少Device寿命,并且Current Drive不易控制的不可忽视缺点。 后者虽然制程较复杂,TFT变异性较高,但是可大尺寸化较省电,高解析度,面板寿命较长,Data Driver设计较简单。
OLED结构篇
基本结构: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ITO),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整个结构层中包括了: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当电力供应至适当电压时,正极空穴与阴极电荷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产生红、绿和蓝RGB三原色,构成基本色彩。
OLED显示原理
实现彩色化的方法主要有3种:独立发光材料法,光色转换法以及彩色滤光薄膜法,三种制造全彩色化技术,各有优缺点。
(1)彩色滤光膜法--该项技术的关键在于获得高效率和高纯度的白光,它采用白色光源透过类似LCD的彩色滤光片来达到全彩的效果。先制备发白光器件后通过彩色滤光膜得到三基色,再组合三基色实现彩色显示。
(2)独立发光材料法--以红绿蓝三色为独立发光材料进行发光,是目前彩色化中最常用的工艺方法。它是利用精密的金属荫罩与CCD象素对位技术,首先制备红、绿、蓝三基色发光中心,然后调节三种颜色组合的混色比,产生真彩色,使三色元件独立发光构成一个像素。
(3)光色转换法--利用蓝光为发光源,经由光色转换薄膜将蓝光分别转换成红光或绿蓝光进而实现红绿蓝三色光。它的缺点是光色转换材料容易吸收环境中的蓝光,造成图像对比度下降,同时光导也会造成画面质量降低的问题。这种技术不需要金属荫罩对位技术,只需蒸镀蓝光元件,是未来大尺寸全彩色显示器极具潜力的全彩色化技术之一。
OLED发光原理篇
有机发光显示技术由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构成。当有电荷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有源阵列有机发光显示屏具有内置的电子电路系统因此每个像素都由一个对应的电路独立驱动。当元件受到直流电所衍生的顺向偏压时,外加之电压能量将驱动电子与空穴分别由阴极与阳极注入元件,当两者在传导中相遇、结合,即形成所谓的电子-空穴复合。而当化学分子受到外来能量激发後,若电子自旋和基态电子成对,则为单重态,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荧光;反之,若激发态电子和基态电子自旋不成对且平行,则称为三重态,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磷光。当电子的状态位置由激态高能阶回到稳态低能阶时,其能量将分别以光子或热能的方式放出,其中光子的部分可被利用当作显示功能。
本文来自: 赛微电子网-电子工程师社区 原文地址:http://www.srvee.com/light/apply/gdjsOLEDp_OLEDssmjxgjj_664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