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0|0

846

帖子

1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高级)

楼主
 

四专家点评:iso9002与erp能完美融合吗? [复制链接]

                      

点评专家
赵春雨 永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达芙妮中国总部信息总监
王磊 IDS Scheer中国公司副总裁
骆华辉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顾问
吕强 AMT高级顾问


      抠门的老板终于爽快地在ERP软件合同书上签了字,伍成在公司两三年了,从来没有见到老板亲自签合同。签约当晚喝酒庆祝,当伍成提出这个疑问的时候,公司办公室主任常文说,不对,当年公司最早的一批1000多万的设备采购就是刘总亲自签的,那可是公司下蛋的母鸡啊。后来的很多合同他最多过目一下,全部授权给副总裁处理。这个80万的ERP合同是他10多年来亲自签的第二个合同。
      刘总在没有喝醉之前,居然给他们俩敬了酒:“小常、小伍啊,今后上了ERP,千万不能是两张皮啊。我上次听清华大学的老师讲,有的企业就是因为两张皮不能兼顾,信息化项目后来失败了。”
      常文同时还负责着公司的ISO9002贯标工作,刘总特意拍着他的肩膀嘱咐:“我们标准化工作做了3年多才有现在的运行成果,信息化要把它巩固好,不能耽误了!常文来公司比较早,这个方面要多向小伍介绍。”伍成笑着点头:“就是,就是,我们标准化里面也有很多个性的东西,我需要多加学习。”
伍成晚上回来之后,居然睡不着了。前段时间他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在陪同软件公司的人做前期调研的时候就有一个担心,未来万一出现三张皮——软件、实际的业务处理、公司ISO标准各成一张皮,怎么办?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是很大的。
这个服装企业,从业人员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现在工艺执行又那么严格,基层管理人员根本没有工夫去认真对待每一条记录。ISO9002通过认证有两年了,每次复核审查,大家都在补记录,前不久还动员几个兄弟帮熨烫车间主任补了3~4月份的质检记录,以备检查。
      许多工作的处理都有一套实际执行有效但又不是正式的流程,同时程序文件也规定了一套。现在用ERP再来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软件公司可能会再来一套。那业务部门可不要造反啊!
      常文是办公室主任,没有时间去车间仔细了解这些情况。但是他知道,大家都是期望信息化能帮助自己减少工作,提高效率。如果再多出一些事情来,不是更麻烦?在业务流程重组中,许多程序文件和记录表格肯定要重新梳理。常文经常以换版、换页麻烦为理由,每年只集中变1-2次。一部分流程完全走电子化,记录怎么处理?纸介质和电子介质的怎么协同?还有软件公司经常以“软件不软”为借口不肯变换ERP的逻辑,如果和ISO9002的标准发生冲突怎么办?
信息化项目的压力虽然有很多,公司上下高度重视,许多方面会有高度支持,问题似乎不大,但是非常可能在这个既细致又广泛的问题上有冲突。对于这点,伍成不是很有把握,三张皮到底能不能合成一张皮?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怎么处理?ISO9002与ERP到底谁覆盖谁?谁融合谁?

不是覆盖 而是协同
这“三张皮”能不能有效地合成一体化,隐含的标准是:达到企业的总体利益最大化、各个利益方的共赢。根据这个标准实施项目,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做很多工作,甚至做很多的互相让步和妥协。
公司是一个社会经济实体,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实际的运行中,各方利益错综复杂,各种管理方法或手段都是围绕调整这些利益而存在。ERP软件、ISO9002标准、实际业务的处理,都是这些管理的方法手段,互相之间有协同、有矛盾。
同时,公司高层、中层、车间工人、供应商等群体,其目标和出发点各不相同,无论是信息系统还是其它的管理方法,在实施的时候都有可能失败。

和平共处很有可能
      通过有效的利益、风险、目标分析,制定有效的项目进程,能够大大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由于各种管理工具的侧重点不同、环境影响不同,如果说能够达到“完美”融合是极为困难的,但是,在现实条件下达到和平共处、实现各自期望的目标还是可能做到的。
      由于ISO9002标准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产品质量的一致性,ERP系统重点是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度和利用,实际业务中的操作则是标准与现实的一个利益平衡的结果。
如果实际业务操作与标准一直存在重大的差距,说明了企业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逐一搞清楚,不能笼统的说是ISO9002的问题,或者是环境问题或者是ERP的问题,同时就差距的消灭需要做好成本分析。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存在ISO9002与ERP谁覆盖谁、谁融合谁的问题,实际上很多ERP里有质量管理(ISO9000等)模块,应该是不同功能的协同。

为“三张皮”找一个标准
这“三张皮”能不能有效地合成一体化,隐含的标准是:达到企业的总体利益最大化、各个利益方的共赢。根据这个标准实施项目,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做很多工作,甚至做很多的互相让步和妥协。其中最关键的一些事项包括:
首先,确认和分析期望的项目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仅是ERP的目标,而且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目标,例如老板的、中层管理人员的、员工的要求等。
期望中的目标是可以谈判的,最终要达到一个合理的、能够实现的、能够提升企业总体利益的、各方面能够承受的目标。例如,ISO9002标准与ERP的流程如何协调,工作量增加的最大限度等等。
目标的分析则需要明确的知道哪些子目标是极端重要的,哪些是重要,哪些是可以舍弃的;这些子目标可以投入的资源(成本、时间等)、可以承受的劳动强度等等。对这些子目标必须有一个强制排列的顺序,同时,判断该目标是否达到期望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其次,根据目标制定有效的实施步骤。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路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根据目标的重要程度、必须完成的顺序、投入的资源,优先考虑完成支持核心目标的核心流程(任务),通过核心流程带动辅助流程(任务)的实现,也就是“纲举目张”,抓着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再者,做好各种冲突的平衡、协调工作。由于已经有标准在前,哪些工作需要增加、哪些需要取消、哪些需要调整就比较容易判定。
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价值原则”,对任何的需求、抱怨、调整等等,按照“企业的总体利益最大化、共赢”同时能够执行为原则,过分细致的标准、数据输入、控制或者流程会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增,也是在执行层面的最大阻力。
通过对ISO9002、ERP中的流程、操作的细致程度进行仔细的价值评估,工作流程变更的成本评估,可以分类(强制执行、暂缓、取消等)、分阶段(特别是操作熟练程度、对流程的理解程度方面的技能和心理因素)实施。
最后,追求大而全、完美的管理是一个理想,需要在实际业务中逐步完成。认清企业的业务运作的核心流程和环节是最重要的,很多业务流程只是一些辅助的支持性的,这些可以归结到“健康因子”这个范围,过多投资于“健康因子”会引起运作成本过高的问题。
要把最多、最重要的资源投入到核心流程中的核心环节,这才是企业的根本。

先思考 后行动
针对本案例,首先应该考虑ERP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做的?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价值点在哪里?一般情况下,ERP是面向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控制、保障稳定运作、降低资源的浪费而进行投入的。
当然,ERP对市场、客户、消费者的支持也可以间接表现出来的。由于服装行业劳动密集度高、自动化程度低、工人的文化程度也不高,使得ERP的实施难度更大。
通过对老总的期望、中层的管理要求、一线员工的承受能力的综合评估,决定目标的范围、明细程度,ERP的流程也需要根据业务的承受能力决定细致程度。

此帖出自无线连接论坛
点赞 关注
个人签名生活就是一场真人秀!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随便看看
查找数据手册?

EEWorld Datasheet 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