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b329321151

  • 2024-10-27
  • 发表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08 手机基带知识

    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 ——手机基带知识简介           手机基带电路都包含哪些?当前智能手机阶段,手机基带主要包含CPU最小系统、存储电路、音频电路、电源电路、充电电路、显示电路、相机电路、传感器电路等。简而言之,除了天线和射频通信系统外,其余电路都属于基带。基带框图如图1所示。 图 1         屏幕/TP主要包含显示和触控两部分,触控和屏幕已经集成到一起,是用户和手机交互的最直接途径,手机屏幕主要使用LCD屏和OLED屏。其主要通信协议是MIPI协议和IIC/SPI,MIPI用于图像信号传输,IIC/SPI用于控制IC的寄存器配置以及TP信号传输。         相机主要用于视频拍照,主要包含前摄、后主摄、超广角、潜望、短焦等,根据不同使用场景搭配。与屏幕通信协议类似,其主要通信协议是MIPI协议和IIC/SPI,MIPI用于图像信号传输,IIC/SPI用于控制IC的寄存器配置,如摄像头马达,IO口状态等。         Mode就是传统的手机基带,用于数字信号处理和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现在已经集成到CPU中,只有少部分低端CPU还在使用外挂modem。         ROM和RAM则是手机的存储单元,RAM是动态随机存储器,用于缓存CPU处理的数据,当前手机设计通常使用LPDDR4或者LPDDR5。例如手机在运行王者荣耀时,会在启动时将王者荣耀的运行文件数据缓存到DDR中,CPU通过调用DDR中的缓存数据,以快速响应用户。当用户关闭王者荣耀时,DDR会自动将王者荣耀缓存数据清除。RAM则是固态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         在早期,SIM/SD卡是分开的,后来各大手机厂商为了节省空间,逐渐将SIM卡和SD卡卡槽合二为一。随着RAM逐渐增大,SD卡卡槽也逐渐被取消,只有SIM卡卡槽。 随着智能手机发展越来越快,用户对手机振感要求越来越高,随之产生了转子马达和线性马达。转子马达主要用于低端机型,其转速一般分布在11000~19000之间。线性马达一般被应用到高端智能手机产品上,一般有Z轴线性马达、XY轴线性马达,根据不同产品进行搭配。         音频模块主要包含听筒、扬声器、MIC、耳机等,这些电路主要是模拟信号,对干扰非常敏感,在PCB走线时需要立体包地独立下地。音频模块电路在电路上还包含SMART PA、Codec等信号处理单元,主要通信协议有IIS、IIC等。         传感器模块主要包含红外靠近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电子罗盘等。红外靠近传感器主要作用是通话亮灭屏和防误触,光敏传感器用于调节屏幕亮度。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可以检测手机姿态,用于计步、防误触和游戏姿势识别,电子罗盘则是判断方向,主要用于地图导航。         电源模块是整个手机系统的能量来源,现在的智能手机大多采用集成的PMIC分级给最小系统、射频通信系统和外设供电。充电电路则是给手机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当手机插入USB充电线时,系统通过判断充电器类型确定充电电压和电流。随着智能手机发展,充电速度越来越快,当前充电方案有10W、22.5W、33W、44W、66W、80W、120W、200W等。  

  • 2024-10-26
  • 发表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07 信号完整性

    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信号完整性知识简介           信号完整性是指信号在传输路径上的质量,传输路径可以是普通的金属线,可以是光学器件,也可以是其他媒质。信号具有良好的信号完整性是指当在需要的时候,具有所必需达到的电压电平数值。差的信号完整性不是由某一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系统设计中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那么,信号完整性和哪些知识有关呢? 1、传输线         说起传输线,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信号传输的线路。传输线相关的主要特征词有频率、带宽、环路电感、参考平面、微状线和带状线、特征阻抗等。频率和带宽相信大家很熟悉,不做过多介绍。         环路电感是和信号路径、回流路径相关的概念,通俗来讲就是信号从IC的Out脚输出,经过负载回到IC的GND脚,形成一个回流路径。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线路上面会存在寄生电感,包含自感和互感形成的电感,信号回流一般会选择最小阻抗路径。         参考平面,这是一个与传输线相对应的概念。信号存在传输线,那么必然存在参考路径或者回流路径,就像电压概念对应的参考GND一样。在PCB走线中,一般把一个完整的平面用于参考路径,我们习惯称为参考平面,在信号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信号会有上下两个参考平面,甚至左右包含参考平面,有时候也称为立体包地。这些参考平面构成良好的传输线模型,可以控制阻抗、避免反射、较少损耗,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同时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         微带线和带状线,通常认为走在表层是微带线,走在内层是带状线,这不够严谨。实际上,两种传输线通常使用参考平面平面来区分,微带线只有一个参考平面,带状线有2个参考平面。         特征阻抗是指传输线上存在的电阻、寄生电感、寄生电容的总阻抗。信号在传输线中是一步步往前走的,电磁场建立需要一个过程,那么信号线与信号线之间、信号线与参考平面之间存在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我们通常所说的阻抗控制,就是为了让特征阻抗满足目标阻抗,尽可能让传输线环境均匀统一,减少反射,实现最佳功率传输,减少干扰,这个阻抗就是指特征阻抗。举个例子,在户外骑行时,路面越平坦,我们可以骑行越快。一旦路面有个小坑或者大角度拐弯,我们的速度就会降下来,如果有大坑或者断头路,就会被迫减速或中止。同样的道理,对于高速信号传输,完整的参考平面、良好的阻抗控制、最佳功率传输是必须的。 2、信号反射         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传输线阻抗突然发生变化时,就会有信号发射发生。信号发射就会有反射系数存在,信号发射系数=(Z2-Z1)/(Z2+Z1),Z1为当前阻抗,Z2为新传输线阻抗。一般反射系数存在三种情况,正数表示正反射,负数表示负反射,零表示无反射。当Z2无穷大时,阻抗无穷大,表示开路,反射系数为1,发生全反射。当Z2=Z1时,表示阻抗未突变,通道阻抗理想且连续。当Z2=0时,表示阻抗突变为0,发生短路,反射系数为-1。         前面介绍了信号反射与传输线特征阻抗有关,那么阻抗有哪些参数有关?线宽W,线宽增大,阻抗减小,反之阻抗增加。介质厚度h,厚度增加,单位长度电感增加,电容减小,最终导致特征阻抗变大。介电常数,它会导致电容变大,特征阻抗变小。铜箔厚度,它会导致电感减小,电容增加,从而导致特征阻抗减小。 3、信号的串扰来自哪里?         通常,我们在PCB设计时,走线间距需要遵守3W原则,以抑制70%以上的干扰。这是信号线之间存在串扰,两条走线很近的PCB信号传输线,一条信号线可能会导致另外一条产生噪声。         信号串扰通常分为电容耦合串扰和电感耦合串扰。         电容耦合,PCB上走线与走线之间、走线与参考平面之间都会形成寄生电容,其中一条走线有信号经过时会产生变化的电场,这个电场会通过电容作用到另外一条走线,形成串扰噪声。         电感耦合,PCB走线与走线之间存在互感,其中一条走线有信号经过,会产生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会作用于另外一条走线,从而产生串扰噪声。  

  • 2024-09-16
  • 回复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开关电源仿真与设计-基于SPICE》】——007 BUCK和BOOST仿真分享

    BUCK和BOOST仿真源文件。

  • 发表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开关电源仿真与设计-基于SPICE》】——007 BUCK和BOOST仿真分享

    BUCK和BOOST仿真电路分享           经过前面多个章节介绍,BUCK和BOOST电路的原理已经分析清楚。接下来,将使用multisim对BUCK和BOOST进行仿真分析。         BUCK电路仿真分析,此次采用二极管做续流元件。输入10V直流电压,经过BUCK转换器后,输出电压与Q1的开关占空比和D1的压降有关。BUCK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 图 1         BUCK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Q1的开关占空比为50%,D1的压降为 0.5V,BUCK输出电压为4.41V。在电感左侧,电压波形为方波,电感右侧电压为类正弦波,该波形的峰峰值就是电源纹波。 图 2         BOOST电路仿真分析:与BUCK仿真类似,采用二极管做续流元件。 图 3         BOOST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输入电压10V,PWM占空比50%,理论应该输出20V,实际由于元器件的各种寄生参数,最终输出19.05V,与理论接近。 图 4  

  • 发表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开关电源仿真与设计-基于SPICE》】——006 小信号建模讨论

    小信号建模讨论           开关电源的小信号模型主要推导了开关电源的平均模型,并描述了不同的平均模型,开关电源的各种平均模型,可以分为态空间平均(SSA)、电压模式、电流模式、寄生元件效应、在边界导通模式下的PWM模型、PWM开关模型的电路集以及其他开关电源的平均模型等。         态空间平均模型(SSA)提供了一种推导变换器传输函数的方法,这是一种很长很复杂的过程。它主要针对整个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其优点时对变换器转换原理剖析叫清晰,涉及到每个电子元器件及其寄生参数。但缺点也很明显,当电路中有电子元器件变化时,如加入新的滤波元件,就需要根据新的电路重新推导。变换器传输函数推导过程中,工程师一般更注重大信号模型,往往会忽略小信号模型。         从变化器的原理分析可知,电路本身导通和截止两种状态,并且都包含线性网络。但电路在转换过程中存在非连续性(如MOS管开关时电流波形存在非连续性),这种非连续性就需要进行平滑。那么如何平滑这种非连续性?工程师们常常使用波形平均的方法(LC滤波),对电路建立大信号平均模型。与大信号模型对应的所示小信号模式,小信号模型常常被忽略,但它关系到变换器系统的稳定性,如输出电压纹波、线性调整率、频率响应以及EMC等。因此,研究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有利于通过求得系统频率响应曲线,进一步对变换器做补偿。         变换器非线性的根源来自哪里?那必然是开关晶体管和二极管。为了将非线性器件与小信号模型联系起来,作者引入了PWM 开关。在变换器中,存在不同的控制方法,如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在此前的几篇文章中,有重点讲过,电压模式无需检测电流,电路拓扑简单,但对输入电压抑制能力差,难以使变换器稳定工作在CCM模式。而电流模式需要始终检测电感电流,并按照工作检测要求调整电流值。以上两种方法都需要特殊的PWM开关模型,使变换器在CCM和DCM之间变换。         此外,工程们还常常会关注到电路元器件的寄生元器件效应,如ESR、ESRL、ESC等。这些参数常常会对变换器的频率响应产生影响、乃至系统稳定性。在讨论系统稳定性时,零点和极点在复平面的位置会非常重要。在求取零点和极点之前,需要先取得系统的环路增益表达式。当环路增益表达式的分子为零时,所对应的频率点为零点位置,有几个根就有几个零点。同理,当环路增益表达式的分母为零时,所对应频率点位置为极点。  

  • 2024-09-07
  • 发表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06 LDO应用

    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 ——线性稳压电源LDO的应用           在上一节中,我们介绍了NMOS LDO和PMOS LDO以及他们的区别,同时阐述了LDO的压差、效率、PSRR、线性调整率、负载调整率、静态功耗、结温等参数。那么,在实际电路设计中,LDO应该如何运用? 1、LDO的压差如何选择?PCB应该如何走线?         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对压差存在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点:LDO自身压差范围和PCB走线阻抗。LDO自身压差范围,这个在IC内部已经确定,在数据手册中压差已经标定。因此,工程师需要在电路设计中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LDO。那么PCB走线阻抗应该如何控制?它对压差存在多少影响?简单来讲,PCB走线阻抗将对LDO前级电源输出电压值和LDO到负载的电压值产生影响。如果PCB走线又细又长,那么走线上的电阻R将变大,线路还是那个的电压跌落将变大,这就会影响LDO的稳定性、PSRR、线性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因此,在PCB走线设计时,我们需要减小走线阻抗,降低线路损耗。 2、为什么部分LDO输出会并联电阻到地?         在日常设计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部分厂家的LDO需要输出电阻到地,才能确保电源正常工作。这主要时和LDO和负载的工作模式有关,两者都存在低功耗模式和正常工作模式。LDO在正常模式和低功耗模式之间切换存在一个电流阈值,当负载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LDO输出大电流处于正常模式,同样的负载和电源也会一起进入到低功耗模式。但是,当负载突然从低功耗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时,LDO切换模式需要时间,这种响应不足可能导致系统发生异常。因此,工程师们常常在LDO输出并联电阻到地,以保证LDO工作在正常模式下,不会进入到低功耗模式。这种方式就会带来功耗变大,现在大多数高通的LDO内部可以通过寄存器配置将LDO设置为正常工作模式,而非低功耗模式。 3、是什么原因导致LDO输出不稳定?         有些工程师在设计LDO电路时,发现输出不稳定,更换输出电容后,LDO输出恢复正常。那么这个问题是电容的什么参数导致的呢?         LDO的输出电容对LDO性能至关重要,处理可会提升PSRR、抑制噪声外还关系着LDO的环路稳定性。电容除了容值之外,它还有ESR、ESL等参数。输出电容的ESR与反馈电阻、补偿网络等相互作用,可能对反馈环路的稳定性产生影响。ESR的存在可以改变系统的传递函数和极点分布,可能导致系统出现振荡、震荡或不稳定的情况。此外,ESR还可能会对LDO的相位裕度、频率响应和带宽以及功耗等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择LDO输出电容时,需要选择满足数据手册ESR、ESL要求的电容,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否则将会导致LDO性能出现异常。

  • 2024-09-01
  • 发表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05 LDO介绍

    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 ——线性稳压电源LDO介绍           在日常电路设计中,工程师们常常会使用到线性稳压电源(LDO)用于低电源噪声需求的负载供电。通常,LDO在高压差下效率低但噪声小的特点,因此工程师常常在设计中将LDO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压差调小,以提升转换效率。         LDO可以分为NMOS LDO和PMOS LDO,NMOS LDO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PMSO LDO的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LDO主要由MOS管、运算放大器、误差放大器、反馈电路、VREF电路、温度反馈电路、时钟电路、放电电路组成。NMOS LDO和PMOS LDO相比,系统框图中多了一个BIAS引脚,这主要是MOS驱动压差导致的。LDO中的MOS管大致可以等效为可变电阻,但需要注意的是MOS管是工作在饱和区而非可变电阻区。 图 1 NMOS LDO系统框图 图 2 PMOS LDO 系统框图         在NMOS LDO中,BIAS引脚一般给NMOS的栅极提供高压,以确保MOS管可以正常导通,处于饱和区。有时候NMOS LDo IC 不会将BIAS引脚伸出,IC内部会采用电荷泵将Vin升压,以确保NMOS导通。NMOS LDO的工作流程如下所示,VIN输入电压,此时VSG>0,NMOS导通。误差放大器根据反馈电阻将Vout调节到设定电压,当Vout变大时,反馈电阻分压变大,误差放大器输出变小,Vout随之变小,反之Vout随之变大。同理,当输出电流变化时,表现为电压变大或者变小,反馈电路也可以立刻产生变化,以确保LDO输出稳定。         PMOS LDO框图与NMOS LDO基本相似,但由于NMOS导通电阻小,PMOS导通电阻大的特性,NMOS LDO经常被应用到大电流输出场景,PMOS LDO被应用到低噪声应用场景。在工作原理上,PMOS LDo与NMOS LDO基本一致,都是通过反馈电路和误差放大器形成负反馈,对输出电压VOUT进行调节。         那么,LDO的主要参数都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将一一介绍压差、效率、PSRR、线性调整率、负载调整率、静态功耗、结温等参数。         压差,Dropout Voltage,当LDO工作在正常模式下时,MOS管工作在饱和区,此时漏极D和源极S之间存在电压差,这个电压被称为Vdrop。如果需要LDO工作在正常模式下,那么就需要满足Vdrop≥VIN-VOUT。LDO在不同输出电流场景下Vdrop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工程师会按照LDO最大输出电流场景设计Vdrop,且会预留20%以上的余量。目前,市场长LDO的Vdrop一般在100~200mV之间,一些特殊的LDO可以做到20~50mV。         效率,即LDO的转换效率。LDO的转换效率一般取决于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两者的电压差值在满足Vdrop的情况下越小,LDO转换效率越高。转换效率的计算公式为:Vout/Vin。         PSRR(Power Supply Rejection Ratio),电源抑制比,这是电源的重要参数之一,表示LDO对输入电源纹波的抑制能力,PSRR最大越好。在IC的数据手册中,有的PSRR是正值,有些是负值,而工程师需要关注的是他们的绝对值,绝对值越大表示LDO对输入纹波的抑制能力越强。         线性调整率(Line Transient Response),这是指在输入电流恒定,当输入电压阶跃变化,对输处电压的影响程度,也就是LDO对输入瞬态电压的响应能力。LDO性能越好,其输入瞬态电压的抑制能力越强,对输出电压影响就越小。         负载调整率(Load Transient Response),这是指在输入电压恒定,当输出负载电流突然发生变化时LDO输出电压的变化,表示着LDO的输出瞬态响应能力。 除了以上五个重要参数外,工程师常常还会考虑LDO的静态功耗和结温。静态功耗表示LDO输出电流为0时,其自身电流损耗,系统级电路要求越低越好,当然需要考虑成本。结温则表示LDO在正常工作时,MOS管可承受的最大温度,这个参数在LDO提供长时间大电流场景尤为重要,关系着系统的稳定性。

  • 2024-08-20
  • 发表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04 ESD和TVS管

    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 ——ESD和TVS管           在干燥的冬天,我们在触摸金属时常常会被“电”到,那么这时什么原因?其实这就是人体接触金属放电的过程。冬天空气干燥,空气导电性低,物体表面聚集的电荷不容易释放,电荷随着时间不断在局部积累电荷,形成较高电势。金属是良好的导体,电荷非常容易移动,当接触到电中性的导体(人体)时,电荷快速移动,形成放电通路。而夏天空气湿润,物体表面被湿润空气包围,电荷容易被快速释放,因此就不会被电到。相同的现象也会发生在电子产品中,可能会导致产品发生黑屏、闪屏、甚至死机,这被称为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中文为“静电释放”,这是一种客观现象。         那么,电路设计中如何防止ESD呢?通常工程师们会使用TVS来保护电路元器件。TVS(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中文名“瞬态电压抑制器”,这是一种二极管形式的保护器件,可以用来抑制ESD对电子电路的影响,保证电路系统正产工作。TVS分为单向TVS和双向TVS,顾名思义单向TVS只能防护一个方向的ESD,而双向TVS可以防护两个方向的ESD,这类似于稳压二极管,利用二极管PN结的雪崩击穿原理,避免ESD进入受保护器件端口。单向TVS和双向TVS电路符号如图1所示。 图 1 单向TVS和双向TVS电路符号         通常TVS在电路中与受保护器件并联,正常状态时TVS呈现高阻,当瞬间电压足够大时,TVS会表现为低阻通路,将大电压干扰释放掉,避免传输到受保护器件两端。TVS防护电路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ESD瞬态高压如图3所示。 图 2 图 3         TVS管可以有效防护ESD,又不影响电路系统正常工作,那它怎么选型?TVS管是利用反向时的的工作特点箝位电压,类似于二极管反接并联在电路中。TVS的主要参数有反向工作电压URWM、漏电流IR、击穿电压UBR、箝位电压UC,以及瞬态峰值功率P0。下面将一一介绍这几个重要参数,可参考图4。 图 4         1、反向工作电压URWM,Peak Reverse Working Voltage,在这个电压以下,TVS管基本不会有电流流过,系统功耗非常小。因此,在电路设计时需要注意,URWM需要大于电路的工作点,如电路工作电压3.3V,那么URWM需要大于3.3V,避免TVS管提前导通,导致系统工作异常。         2、漏电流IR,Reverse Leakage Current,这是TVS管工作在反向工作电压URWM下的电流,电流值很小,选型时需要尽可能小,以降低系统功耗。         3、击穿电压UBR,Breakdown Voltage @ IT,这是指TVS管在一定电流IT下,TVS管反向导通时的两端电压,此时TVS处于低阻抗通路,进入雪崩击穿。         4、箝位电压UC,Clamping Voltage @ Ipp,这是指在峰值电流Ipp作用下TVS两端电压。该电压需要小于后端被保护电路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否则将导致后端器件被损毁,保护失效。         5、瞬态峰值功率P0,这表示TVS管所能承受的最大瞬态功率,即箝位电压UC和峰值电流Ipp的乘积,防止热功率较大导致TVS管失效。         除了以上重要参数外,TVS还有很多详细参数,可以参考器件的数据手册。TVS在电路布局时需要防止容易引入静电的位置,如果距离太远将导致TVS防护失效。

  • 2024-08-19
  • 回复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03三端子电容

    ew123 发表于 2024-8-15 11:03 过了三天过来看看,楼主已经不更新了。 不要激动,周更。 没那么高产

  • 回复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03三端子电容

    Jacktang 发表于 2024-8-12 07:23 还是没看明白三端子电容到底是什么呢? 可以理解为两个电容并联

  • 2024-08-14
  • 加入了学习《TINA-TI(TM)系列课程》,观看 TINA-TI(TM)模拟器中的噪声,傅里叶分析和信号链内容

  • 2024-08-11
  • 发表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03三端子电容

    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 ——三端子电容           电容是电子电路设计中最常用的元器件之一,一款手机主板大约会使用3000多个元器件,其中电容约占三分之一。如图1所示,在手机系统电源的PDN优化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使用较多的三端子电容替代普通电容,既提高电源稳定性,又可以减小电容布局面积,那么三端子电容是什么呢? 图 1         三端子电容,其实物如图2所示。三端子电容比两端子电容高频特性好,具有更低的ESL。顾名思义,三端子电容具有三个PIN口,它有三根引线,其中一个电极上有两根引线,而2端子电容只有左右两个PIN口。 图 2         如图3所示,对比三端子电容和两端子电容的频率-阻抗曲线,三端子电容的谐振点比两端子电容更高一些,如两端子电容在1MHz处阻抗大约为3mΩ,三端子电容在3MHz处为2mΩ。对比高频部分,两端子电容在1GHz处阻抗超过了1Ω,而三端子电容在1GHz处阻抗只有110mΩ。那么两端子电容如何提升高频特性呢?这就需要通过多个电容并联降低ESL,但这会导致更大的布板面积。 图 3         那么,为什么三端子电容的ESL更小呢?这主要是三端子电容可以通过独特的电容结构,缩短电流路径,它可以等效为多个电容的ESL并联。普通电容的引线电感对于电容的高频滤波的作用是有害的,而三端电容却巧妙地利用了引线电感,构成了一个T型低通滤波器。如图4所示,普通电容沿着电流方向只具有一个ESL,而三端子电容的结构会存在多个ESL并联,从而使得等效的ESL降低,表现为高频特性好。 图 4         虽然三端子电容的高频特性好,封装尺寸也小,更适合应用在电源PDN优化上,但是它价格昂贵。在实际应用汇总,如果布板面积允许,工程师们常常会将电容拆封成多个普通电容并联的方式,以优化电源和降低成本。当需要考虑布板面积时,就需要在成本和布板面积之间取均衡,因此会使用一部分普通电容和三端子电容的组合,三端子电容使用在布板面积紧凑的位置,两种电容共同形成系统电源的优化,使得PDN达到优化效果。

  • 发表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02电容知识知多少?

    本帖最后由 zyb329321151 于 2024-8-11 16:12 编辑 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 ——电容知识知多少?           电容是电子电路设计中最常用的元器件之一,一款手机主板大约会使用3000多个元器件,其中电容约占三分之一。手机主板如图1所示,白框标注了CPU的电源分配网络(PDN)电容,在主板中占据了大量面积,下面我们将开始了解手机主板上用料最多的元器件——电容。 图 1         电容主要分为陶瓷电容、电解电容、钽电容,电解电容和钽电容具有极性(有方向要求),陶瓷电容无极性。其中,陶瓷电容又可以分为X7R、X5R、X6S、NP0、COG等类型。我们在做工程师,一定要注意,实际环境中没有完美的器件,一切器件都有寄生参数。因此,下面就电容的DC偏压特性、电容等效模型、AC特性和温度特性进行讲解。         DC偏压特性,主要指电容的容值随着加载两端的有效电压升高而下降,这就意味着电容两端电压越高,电容容值越低(这需要在电容耐压值之内)。图2所示为10uF/10V电容的偏压特性,当电容两端电压为10V时,电容有效容值降低70%,仅3uF。 图 2         在MLCC陶瓷电容中,只有X7R、X5R、X6S电容有DC偏压特性,而NP0和C)G无此特性,这主要由电容自身的材料所决定。陶瓷电容的电介质主要以BaTiO3 (钛酸钡) 作为主要成分,BaTiO3具有如图3所示的钙钛矿 (perovskite) 形的晶体结构,在居里温度以上时,为立方晶体 (cubic) ,Ba2+离子位于顶点,O2-离子位于表面中心,Ti4+离子位于立方体中心的位置。这是在居里温度 (约125℃) 以上时的立方晶体 (cubic) 的晶体结构,在此温度以下的常温领域,向一个轴 (C轴) 延长,其他轴略微缩短的正方体 (tetragonal) 晶体结构。 图 3         此时,作为Ti4+离子在结晶单位的延长方向上发生了偏移的结果,产生极化,不过,这个极化即使在没有外部电场或电压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因此,称为自发极化 (spontaneous polarization) 。自发极化会受到外部电场力作用,极化方向会发生变化。当从外部施加直流电压时,由于电介质中的自发极化受到电场方向的束缚,因此不易发生自发极化时的自由相转变,表现为电容率(介电常数)变化,从而使得有效容值发生变化。         电容等效模型。在一些情况下,电容可能会变成电感,这是什么原因呢?理想的电容,随着频率增加,它的阻抗越来越小,但是实际电容存在ESR(等效电阻)和ESL(等效电感),可能会导致串联谐振,由于ESR和ESL的存在,实际电容在低频处呈现容性,高频处呈现感性。因此,电容的等效模型如图4所示,主要由ESR、ESL、Rleak、C组成,Rleak表示电容漏电流等效阻抗。 图 4         实际电容存在阻抗-频率曲线,如图5所示。当容抗等于阻抗时,刚好到电容阻抗转折点,此时形成谐振,电容阻抗最小。通常所说的小电容高频特性好,就是说的谐振频率高。这个参数非常重要,常常被用于优化手机电源PDN。 图 5         AC特性,主要指电容的有效容值会随着交流电压 变化而变化。在AC电压环境下,电容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并非线性,而是呈现出一种称为阻抗的复数特性。这是因为电容对交流电压的响应取决于电压的频率。在低频下,电容可以看作是一个开路,阻止电流通过;而在高频下,电容则可以看作是一个短路,允许电流自由通过。         电容的温度特性,不同类型的电容,由于制作使用的材料不同,将导致其在不同温度下容量发生变化,这个参数是电容稳定性的表现。陶瓷电容可以分为I类和II类电容。一般,C0G和NP0为I类陶瓷电容,这类电容容量稳定性好、精度高、对温度不敏感,即温度变化导致电容容量变化较小,但是电容容量较小,一般是pF级。X7R和X5R属于II类电容,由于温度引起的容量偏差较大,但此类电容可以制作大电容,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uF。  

  • 2024-08-10
  • 发表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01概述

    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概述           本书名为《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作者是前小米工程师郑春厚所撰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本书以手机电路设计为切入点,囊括了基本器件、常见的开关电源、线性电源、模拟电路、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传感器、测试仪表等内容。作者通过大量实际案例讲解,为初级工程师和在校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本书采用彩印,可以使读者快速获取到电路电路图、PCB和示波器波形相关信息,更容易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有视频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视频快速理解学习。         本书内容分为6章,将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讨论。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作者介绍了电路常用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磁珠、二极管、晶体管、MOS管、TVS管等器件。其中,针对电路中最常用的器件——电容进行详细分析,如电容的DC偏压特性、等效模型、AC特性以及不同类型电容。然后,通过实例讲解了“电容声”和自举电容的原理,MOS管并联二极管的原因以及静电的来源。最后,本书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讲解了器件降额设计的秘密,告诫读者不要挑战数据手册。         在第二章,本书围绕电路中常用的电源架构进行讨论分析。首先,作者讲述了三种开关电源:BUCK、BOOST、buck-boost负电源,以及这三种电源的工作原理、电感选型。其次,书中介绍了PMOS和NMOS线性稳压电源(LDO)工作原理,并介绍了LDO的重要参数。然后,通过介绍电荷泵和若电流源原理,进一步拓展读者对电源的认识。最后,作者通过9个电源实战案例,告诉读者遇到电源类问题应该如何去处理,如BUCK开关节点下冲负电压问题、LDO输出不稳定问题、开关电源的PWM和PFM模式等。         在第三章中,主要介绍了模拟信号处理。首先,ADC是连接模拟与数字世界的桥梁,这必不可少。其次,当ADC将数字信号传输到CPU后,CPU内部会对信号做傅里叶变化、调制解调等处理。然后,模拟信号会分为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可以通过运算放大器和无源滤波器对模拟信号进一步加工。最后,作者通过6个实战案例,讲述了模拟信号处理过程中的注意点。         在第四章中,作者主要介绍了信号完整性的基础设计,分别针对信号传输线、环路电感、特征阻抗、信号反射、串扰、S参数等重要名词进行介绍。最后,作者通过4个实战案例介绍了如何实现阻抗匹配、TDR阻抗测量、如何抑制串扰等。         在第五章中,作者主要介绍了手机基带硬件电路设计。手机基带电路主要包括CPU、系统电源、锂电池及其保护、充电电路、相机和屏幕、音频、传感器、SIM卡。此外,本书还大篇幅介绍了锂电池保护原理、手机充电原理、PDN及其优化、MIPI C-Phy/D-Phy、音频接口协议IIS、EMC基础知识等内容。最后,本章通过13个实战案例讲解作为结尾,就手机基带电路设计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升读者对系统性电路设计的认知。         最后,作者在第六章中介绍了测试仪表和板级测试,主要针对万用表和示波器基础测试方法进行阐述,并采用6个电路测试实战案例进行讲解,使读者进一步理解测试的重要性。

  • 2024-07-29
  • 回复了主题帖: 共读入围名单:《硬件设计指南:从器件认知到手机基带设计》

    个人信息无误,确认可以完成评测计划。

  • 2024-07-17
  • 发表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开关电源仿真与设计-基于SPICE》】——005 BUCK 工作模式

    本帖最后由 zyb329321151 于 2024-7-17 22:39 编辑 降压变换器(BUCK)工作模式讨论             在降压变换器中,MOS管导通和打开期间电流如图1所示。SW合上表示MOS上管导通期间,输入电源为电感充电,这个阶段为导通时间,此时MOS下管断开。SW断开时,电感开始放电,MOS下管闭合,这个阶段为闭合时间。在D的位置,可以是二极管,也可以是MOS管。当D位置为二极管时,降压变换器为同步BUCK。当D位置是MOS管时,降压变换器为异步BUCK。 图 1 1、CCM工作模式         在开关电源的CCM工作模式下,降压变换器的各节点波形如图2所示。 图 2         波形①表示驱动MOS管的PWM信号,当SW导通时,公共点SW/D电压为VIN,反之当开关关断时,共点SW/D电压为0,即波形②。在波形③电感两端电压中,D位置为续流作用的开关管,因此会出现负压降。电感两端的平均电压为0,即面积S1+S2=0,对应的面积表示开关导通/断开时间和电压的乘积。S1表示(Vin-Vout)*Ton,S2表示-Vout*Toff。在波形④中,电感电流随SW开关管打开上升,随SW关闭而下降。在波形⑤和⑥中,电容电流与电感电流保持一致,电容上的电压成类似于正弦波的波形。波形⑦表示输入电流的变化,当SW刚闭合,二极管处于导通和关闭的节点,需要从导通时的PN结转换为电中性的PN结,移去所有的少数载流子,这种状态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极管在完全转换完成的期间,它呈现短路特性(这里和MOS管的电压和电流交叠区域类似)。 输入电流存在尖峰,而输出电流无异常,这是由于D位置的二极管或者MOS导通下管的寄生电容导致的,寄生电容上的电容快速放电导致了电流尖峰。如果电感L趋于无穷大,那么电流尖峰将会消失,电流波形变为方波。由于功率开关能够终端输入电流的流动,因此需要在电流接通时刻进行短路保护或者浪涌限制。 2、DCM工作模式         DCM工作模式一般发生在开关变换器轻载时,此时变换器的上MOS管和下MOS管均处于断开状态,拓扑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 3         在DCM模式下,开关变换器的各节点电流如图4所示。与CCM模式相似,总共7个节点的波形。但也存在不同之处,电感电流会降低到0,SW/D节点和电感电压上存在震荡波形。产生震荡波形的主要原因是MOS管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形成震荡回路,且与电阻阻尼有关。 图 4 3、CCM与DCM的过渡点讨论         当开关周期内电感的电流减小到0时,称变换器工作与DCM。反之,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从不达到0,称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下。当负载降低,电感平均电流也降低,对应到电感电流一达到0又马上重新太高的点,被称为边界点或临界点,该点对应于电路从CCM过度到DCM(反之亦然),如图5所示。 图 5

  • 2024-07-10
  • 发表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开关电源仿真与设计-基于SPICE》】——004占空比如何调节输出?

    占空比如何调节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如我们所知,不论是降压BUCK还是升压BOOST变化器,都是通过调节PWM占空比实现输出电压或电流变化的。变换器需要保证输出稳定,它可以通过环路反馈控制占空比变化来维持输出电流或者电压恒定。那么控制器是如何调节占空比的?下面将分为电压输出模式和电流输出模式进行讲解。 1、电压工作模式         日常中,开关变换器最常用的是电压输出,即将电压保持在某个恒定值。此时就需要电压反馈环路起作用了。如图1所示,表示一个最小的变压器变压输出控制电路。其主要包括输入线圈,次级输出线圈,电阻分压反馈电路,参考电压电路、误差放大器、三角波发生器、PWM调控器以及MOS开关部分。 图 1         如图1所示,输出电压通过Rupper和Rlower分压决定。误差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将输出电压和参考电压的差值放大,PWM调制器的作用是将误差放大器输出电压与三角波做比较。如图2所示,误差放大器输出值大于三角波值时,PWM输出高电平,反之输出低电平。 图 2         当输出电压大于设定值时,误差放大器输出值变小,PWM调制器输出低电平,MOS管关闭,占空比降低。反之,当输出电压小于设定值时,误差放大器输出值变大,PWM调制器输出高电平,MOS管打开,占空比变高。因而,通过调节占空比,实现输出电压稳定。 2、电流工作模式         在电流工作模式下,PWM由流过电感的电流来确定是否触发。电流工作模式的电路拓扑如图3所示。与电压控制模式相比,电压模式直接用PWM发生器控制MOS管,而电流模式通过锁存器控制MOS管。 图 3         如图3所示,电流模式下,电流检测比较器一端接电流采样电压,另外一端接输出电压的误差放大器输出,通过比较输出电流和误差电压来确保输出电流恒定,此时调制器依赖于瞬态电感电流。由于瞬态电感电流变化较快,在电路中增加锁存器来降低电流的瞬态变化率。当锁存器时钟到来时,MOS管将电流检测比较器输出值更新到MOS管驱动端,因而也可以通过修改锁存器时钟来改变占空比。误差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关系如图4所示。当输出电流变大时,MOS管的占空比也在不断增大,电流模式通过电感峰值电流间接控制。 图 4

  • 2024-07-08
  • 发表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开关电源仿真与设计-基于SPICE》】——003开关电源电感电流知识讨论

    本帖最后由 zyb329321151 于 2024-7-8 21:33 编辑 开关电源中电感电流知识讨论           在本节中,我们将围绕开关电源的电感中碘酒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进行讨论。开关电源以BUCK电流为例,电源电路拓扑如图1所示。   图 1         众所周知,电感在功率开关导通期间经历磁化循环:电感的磁通量在功率开关导通器件累积起来,在功率开关断开期间释放。功率开关主要由控制器开关控制,开关断开与输出电压或电感电流有关,通过环路反馈将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给控制器,以便调节占空比。在开关打开的最后时间,电感电流达到最大值Ipeak。在开关截止的最后时间,电感电流达到最小值Ivalley。 在开关打开和截止时,电感电流在Ipeak和Ivalley之间摆动,这个摆动的幅度称为电感纹波电流。在降压开关电路中,平均电感电流表示输出到负载的直流电流,而电感纹波电流是以负载电流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因此,根据电感电流的状态,可以将变换器导通模式定义为以下三种:         CCM,连续导通模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从不会到0,这就意味着开关周期内电感磁通量不会回到0。功率开关关闭时,线圈中还有电流流过。         DCM,非连续导通模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总会回到0。当功率开关关闭时,电感电流会掉到0。         BCM,边界或边界线导通模式。控制器检测电感电流,一旦检测到电流为0,立刻打开功率开关。如果电感峰值电流高,而截止斜坡斜率小,则开关周期延长,因此BCM模式是一种可变频率系统,也可以称为临界导通模式或CRM。         一般变换器如果设计工作在CCM模式下,在负载变得比较轻时,变换器会进入DCM模式状态,反之亦然。一个设计良好的变换器,需要能够在CCM和DCM两种模式下自主切换,而不会产生问题。         图2表示电感电流曲线的三种不同情况。         峰值电流和谷值电流的差值表示纹波电流,用ΔIL表示。         Son和Soff分别表示功率开关打开时电感上面的压差产生的斜率。一般情况下,电感中的磁通量采用伏秒平衡来描述,即开关打开阶段充能与开关关闭阶段释放能量是相等的。 即(Vin-Vout)*Ton=-Vout*Toff。         因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大电感引入低电流纹波,电感会抑制任何电流的变化,选择大电感可以减慢系统响应。         2、CCM工作模式相比于DCM和BCM工作模式,导通损耗较低,主要原因是输出电流纹波小。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小电感值意味着较大纹波或工作于DCM模式下时,导通损耗将会变高。         4、可以通过比较峰值电流和平均电流大小,得到电路的工作模式。

  • 2024-05-30
  • 回复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开关电源仿真与设计-基于SPICE》】——001基础内容介绍<一>

    文件较大,分成4个报。所有文件都需要下载,然后解压到本地即可。  

  • 2024-05-28
  • 回复了主题帖: 【好书共读——《开关电源仿真与设计-基于SPICE》】——001基础内容介绍<一>

    只欠个秋天 发表于 2024-5-25 18:33 满满的技术干货,这个有资源可以提供下下载链接吗。 【好书共读——《开关电源仿真与设计-基于SPICE》】——002基础内容介绍<二> https://bbs.eeworld.com.cn/thread-1283137-1-1.html

最近访客

< 1/3 >

统计信息

已有78人来访过

  • 芯积分:191
  • 好友:--
  • 主题:25
  • 回复:25

留言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现在还没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