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论坛
管理员
2万
71
我第一次使用电子书阅读器是在去年8月的北京国际数字和网络出版研修班上,美国新闻周刊的副总裁约瑟夫·加拉尼奥在讲述数字出版的时候,我好奇的拿过他手里的kindle2,体验了一把电子书的魅力,的确,它更加接近纸面图书,虽没有彩色的华丽,但更加显得自然和朴素。 电子书阅读器很重要,比如黑白屏幕还是彩色屏幕,UI设计,省电,行距调整选项等使用细节还有外观的工业设计等。但是‘更重要的是内容’。虽然号称可以容纳5000本图书,但是没有合法版权的新版图书供应,再好的电子书也无用武之地,有谁能够同时阅读上千本图书呢,即使出差、旅行几周也不过看几本而已。 我了解国内出版社都因为版权和价格问题,没有把最新版的图书拿来,多数只是些那些过时的旧版的,应付一下,数字出版部门只是战略性动作,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收入还非常少。某家数亿产值的电子出版商的数字出版部只有区区一年几十万元收入,这让大型出版商在面临改制压力,离开政策保护后,一时还很难依靠数字出版(包括电子书)养活自己。 这点,美国的情况就要好,虽然出版商不愿意亚马逊销售很便宜的电子书,但是图书市场在亚马逊 手里。In-stat统计,在中国,已经超过1亿的消费者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而通过专用电子阅读器阅读电子书的活跃用户少于20万,包括汉王、方正和大唐在内的终端厂商在积极推广电子阅读器产品,可是我的观点,中国的电子阅读器市场仍然处于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虽然汉王号称有50万的销量,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拿着电子书在阅读呢,还只是作为送礼的佳品,或者政府会议的文件集,仅仅依靠终端厂商,这个产业是很难有大的突破。目前的势头不错,但是在内容为王的电子书市场,终端厂商的根基很薄,大规模的扩张,前景不容乐观。 这里,我本人对于汉王刘总很是佩服,中关村创业的老总,现在还在第一线的刘总是可数的几个,没有对于技术的执著,是难坚持下来的。在3-5年电子书市场上,我更看好的倒是方正、起点中文网(盛大文学)和中国移动这样有整合能力的企业,依托长期和出版社的关系(80%以上的出版社使用方正排版系统)、网络文学的力量和移动运营的实力,相信通过定制电子书阅读器的方式应该在它们可以电子书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要忘记,中国电子设计和制造业的山寨化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内容提供者要和终端设备以及网络结合起来,反之亦然,共赢才有出路!
无标题.bmp (209.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0-3-29 09:47 上传
加油!在电子行业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EEWorld Datasheet 技术支持
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