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7|0

6892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高级)

楼主
 

从华为看企业高效产品的研发管理 [复制链接]

高效率和高质量似乎永远是一对解不开的矛盾。以企业的研发环节为例,技术纷繁复杂,更新变幻莫测,如何决策?如何投资?如何预算控制、进程控制?新旧产品如何更替?何时上市、何日退出?有人说,为保证质量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研发管理体系和流程,于是,又有人不理解了,研发项目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见效的工程,再限定框框条条,岂不是会让这个原本不快的过程愈加缓慢?大家心里都清楚,如果不能赶在竞争对手前面研发出新的技术,推出新的产品,不但会让前期的投资血本无归,甚至可以使企业从此在这个市场上消
      

失。鱼和熊掌是否真的难以兼得?  2004年12月8日,对华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从欧洲市场传来了捷报:华为将为荷兰移动通信运营商telfort建设第三代网络。这是华为的首份欧洲合同。对于这桩价值数亿欧元的交易,用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话来说,“在华为成为全球规模的移动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道路上,这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在这个历时大半年的战役中,华为击败了来自爱立信、诺基亚等几乎所有一流国际设备供应商,而最终让telfort选择华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华为的欧洲业务研发中心能够快速响应telfort的业务定制需求,从而帮助telfort更好地实现灵活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原来,华为在欧洲有4个研发中心、1100人的团队,其中75%为当地聘用、人员架构分布达30个国家。集中资源的直接表现就是研发部门快速的反应能力。现在,研发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华为海外市场的制胜法宝之一。
  “除了技术研发,中国别无选择。”迈克尔·波特带给中国企业平静的一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华为的发展印证了这句话。道理明白,路难走,事难做。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难题,却又是不得不解决的难题。
  高效率和高质量:化干戈为玉帛
  结合一直以来所接触到客户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国际标杆所做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有了更好的产品研发过程,大部分公司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就可缩短一半。例如,摩托罗拉的Codex部在两年内把平均产品研发时间缩短了46%。同样, Bolt, Beranek和 Newman采用新过程研发后,第一项产品的投放市场时间大幅度缩短了50%~60%。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告诉我们,高效产品研发过程,至少可以带来如下收益:
  研发出更适合市场的产品
  一个高效研发过程必然要求人们更为密切配合的协同工作,更有条理的过程将带来设计上的改进,以及更好的决策作用等。从而使市场开拓与技术研发可以取得较好的平衡,并发现新的机会。
  如果技术研发能以一个更为结构化的过程进行,将有助于正确定义产品的特性。现实的产品研发过程中,新产品的机遇与要求是在产品研发的最初阶段就定义了的,但研发过程中,市场可能发生变化,顾客的兴趣也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原定产品的价格下降。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可能推出新的、革新度更大的产品。
  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也就缩短了产品研发期间市场条件发生变化的时间间隔。我们对市场条件估计的准确度因时间的远近而不同,时间愈远,准确度越低;反之,时间越近,准确度越高。较短的研发周期同时又使公司对新出现的市场机遇能够做出更为迅速的反应。一旦具备了产品研发的弹性,公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以市场为导向,并对顾客需求做出更快的反应。
  增加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第一个进入市场的产品具有在市场上建立领导地位的潜力,这种潜力有三个来源:一是对新的市场机遇做出的快速反应;二是所采用新技术;三是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加迅速。
  特别是某些行业,市场机会窗只会开放很短的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卖出产品完全依赖于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根据不同客户的特点和要求制造的产品,例如定制的半导体器件,就属于这一类。如果一家公司能及时研发出这种器件以便将它放到顾客的最终产品中,那么该公司或许可以得到该顾客的定单。
  华为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成功。比如席卷校园的“校园卡”,引领移动消费新模式的“神州行”,全都是华为在短期内自主研发新业务的例证。其实,华为的各种新业务都是在主设备上加载软件完成的,其技术难度不算特别大,但是,能不能始终紧盯着市场的脉络不放,能不能一丝不苟地把软件的功能做得扎实、界面做得友好、操作做得简便,这就得看研发的实力了。
  当然,第一个进入市场并不能永远保证成功,一个新产品的推出,由于其技术的创新性,往往需要配套的技术支援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典型的案例是EMI最早研发出了CAT扫描仪,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该公司却需要被人收购才能获救。
  减少资源/人力的浪费
  新产品的研发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一个设计得再好的研发方案和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总避免不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被迫调整甚至取消。然而,许多项目的取消或调整是在大量资金注入之后进行的,此时已经太晚了,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原本是可以早一些做出的。有关取消或调整的必要信息或是已知的也或是可知的,只是没有人提出正确的问题或没有人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已。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公司较早做出取消或调整的决定,那么在那些没有投入市场的产品上所浪费的便要减少许多。一流公司在计划与制定规格阶段之后取消产品研发项目可把浪费缩小到1.l%,而其他公司则往往造成19.2%的浪费。换句话说,有着较好决策过程的公司在产品研发上花费较少,而又会得到可观的产出,因为他们在不能投入到市场的产品上浪费较少。
  合理利用资源
  资源是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尤其是人,我们在外面做项目,常听到研发部门负责人抱怨,日常的研发工作都抽不出人及时完成,又何来的新品研发?很多公司由于缺少完成关键任务所需的合适人才,或是人才不够用,而不能达到项目进展的里程碑。有些项目是在研发过程中被取消的,原因是研发资源另有它用。人们就是这样在项目间转来换去,一方面造成效率大减,另一方面却增加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典型情况是,很多公司启动了太多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研发项目,然后在项目进度落后于计划时才大吃一惊。另外,资源分配的无效性也常常是导致失败的一个潜在原因。
  可以看出,从不同的维度,高效产品研发过程化解了高效率和高质量这对看似而非的矛盾,并带给企业优势。
  高效产品研发过程:如何来做
  实际上,前面在谈到高效产品研发给企业带来的优势时,就已经谈到了高效产品研发涉及的几个方面。对于研发管理的认识和探讨,早已有之。不论是现在很热的PACE理论,还是根源于IBM的IPD流程,其出发点也都是为了实现高效(效率/效益)的研发管理模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使新产品的研发过程规范、标准,但又不失灵活性,从而创造高效的研发能力,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里主要从产品研发战略,领导决策,结构化的研发过程等几个方面着重探讨如何成就高效的产品研发。
  明确产品战略:产品研发的方向盘
  一个有效的产品战略能够激励人们研发出成功的产品,相反,即使是再好的研发努力也会因低效的产品战略而付诸东流。无论是杰出的还是低效的产品战略,它们都是产品研发的起点,都在许多重要的方面影响产品的研发。
  尽管,对于“产品战略是研发管理战略的核心”这一说法,很多企业领导者都表示认同和理解,但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很顺利地制定其产品研发战略。这主要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产品战略是一种过程,他们所谓的战略仅仅关注某项具体的产品,而不是产品平台。
  产品战略是一张路线图,指引产品研发的方向。没有这个路线图,产品研发人员就无章可循。他们就会在不知该产品在公司未来计划中所处位置的情况下,定义产品。每一个新产品的建议就只能是对市场变化的条件反射。这样的产品一般会有太多的甚至是不利的性能,因而不能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产品的定义也是随机的,不能成为一个有机战略的一部分。其结果是,各个产品相互拼凑,不能形成一条一体化的产品线。
  产品战略有四个层次,每一层次都具特色。产品战略研发的运作方向是从上到下,从一般到具体,如图1所示:产品战略愿景在整个结构的最上部,它对下一层次产品平台战略的性质、时间安排和竞争定位进行指导。例如,一个消费电子品公司寻找到一个广播业的机会,预期会有利可图,在投入大笔资金和花费大量时间开始产品研发后,该公司终于认识到这个机会与其战略愿景不符,然而与此同时,该公司也失去了其他更能发挥其技术特长的机会。其竞争对手则利用该公司误入歧途的机会,集中力量,在直接相关的机遇中获利。
  产品平台为产品战略奠定基础,它决定了成本结构、能力及后续产品的差异,通过将产品平台战略与产品线和单项具体产品的战略区分开来,企业可以更好地将精力集中在战略问题上。产品平台战略的性质会因行业和产品的用途不同而不同。例如:个人电脑的产品平台战略是与其操作系统相结合的微处理器,如 Macintosh、Intel/Windows平台。包装、电源、电脑存储器、驱动器、应用软件和界面能力等都是与具体产品相关的技术要素,但这些并不是产品平台战略的重点。
  产品线战略是产品平台战略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产品线战略得不到很好实施会制约任何产品平台战略的成功。没有产品线战略,公司就不能按恰当顺序研发并将其投放市场。产品线战略是一个分时间段的、有条件的计划,为一个产品线确定研发产品的顺序。该定义中有几项重要的要素。这个顺序是按时间分阶段的,贯穿整个产品平台和产品线的生命周期。
  最后,单项新产品的研发是产品线战略的具体实施。
  一个高效的研发管理过程必定是以一个科学的产品发展战略为指引的。试想,如果你所研制的产品根本不是企业的核心领域,即便是其研发得再成功,又会有谁帮你去推向市场,更何况,对于企业的非核心业务,企业不可能会在研发阶段有资源、技术方面的保证。到头来,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项目只会在浪费了一滩子人力、物力资源后默默放弃。
  正确的决策:产品研发过程的助推器
  产品研发是由决策过程推动的。决策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决策滞后会浪费宝贵的资源。优柔寡断导致项目失控,漫无目的,而且耽误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意见分歧使产品变化频繁。匮乏资源的过度分配则会引起项目的拖延和挫折。尽管这些后果大家也都清楚,但实际的决策过程常常缺乏效率,甚至减慢而不是推动产品的研发速度。
  导致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高层领导的问题,有些公司的高层领导自己本身可能就不懂得如何领导产品研发,自然会导致即便有一个良好的过程,也不会有好的执行。但是,多数情况下,这个过错不在于高层领导的能力,而在于大多数公司不具备高效率的决策过程。仅仅有一份书面政策或正式过程是不够的,比方说,一些自称具备项目评审过程的公司并没有真正用它来制订及时的决策。而且,决策会议也开得拖沓冗余,忙活了半天下来也不会有最终的结果,谁也不愿意为研发的风险承担责任,谁也不愿意为可能的失败背黑锅。缺乏明确的产品发展规划,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等等原因造成了决策过程的乏力。
  针对这种情况,通常推荐的做法是建立一个非正式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产品规划和各阶段的评审,这个小组主要完成这样一些工作:
  * 提出新产品研发项目
  * 取消或重新制定项目的优先次序
  * 确保进行研发的产品符合公司战略
  * 分配研发资源
  阶段评审过程就好比是一个漏斗(如图2),在概念形成的阶段会有许多创意涌入,在研发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筛选决策,就只剩下很少一部分项目会得到适当投资并极可能获得市场成功。每一个阶段的评审会议,都进一步为项目确定了方向:是继续,是取消,还是变更方向?
  阶段评审应该是通过决策会议的形式,而不只是简单的汇报或介绍。领导小组应在每次评审结束时做出明确的决策并明确地传达这一决策。应该用这样的决策过程来代替以签字淘汰为基础的任何步骤。在每次阶段评审上,都要把实际执行情况同原计划进行比较。在每个阶段进行评审都要重新考察一下重要的产品和项目特性,这里列出一些,仅供参考:
  * 进度表的执行情况
  * 关键绩效度量
  * 预期的产品成本,毛利,收益,生命周期成本
  * 研发方案预算和投入时间表
  * 重要的市场状况、竞争态势及行业信息
  结构化的研发过程:成功产品的安全带
  产品研发是复杂的。因为产品研发人员必须完成成千上万项工作,而这些工作大部分是与他人工作紧密相关的,因此,协调便成为极其复杂的工作。为了能管理好这些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产品研发过程必须成为结构合理、定义清楚的过程。
  所谓结构化,是指相互关联的工作要有一个框架结构,并要有一定的组织原则来支持它,比如,在一个自上而下的层次构架中,上层结构简单一些,越到下层越繁杂越具体。所谓定义,是指每项工作都应清楚楚地明确规定出来。所有与产品研发有关的人应该清楚他们所参与的是什么工作,用什么方法去完成。
  但我们又要避免另一个极端,即将产品的研发过程定义得过于详细,为了控制每一个细节,把每项工作应如何完成以及工作完成后应该是什么样子都一一设定好。这种方法最典型的特点是对每项任务都准备一套详细编制的文档资料,并申请批准。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都受该文档的准备情况和批准情况的控制。这种官僚的管理方法经常是发布厚厚一本规章制度,并带有详细检验标准,规定这些项目应如何完成。按照这种做法,研发一个产品至少也会多花一倍的时间。
  这里强调的结构化的研发过程,讲究产品研发原则和创造力之间的平衡。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并不会阻碍创造力,它允许研发小组把精力集中到研发产品这个实际问题上,并不需要每次重新建立研发过程。如图3,我们可以以一个层次结构来构架产品研发过程:从阶段(从最高和最广的一级)到步骤,到任务,最后再到各项活动(最具体的一级)。阶段对所有的项目来说都是一样的,这是第一个决策层次。步骤对所有的项目也是一样的(虽然某些项目可能省略一些步骤),这是第一个制定计划和进度表的层次。任务就某个步骤如何完成提供指南。如果核心小组觉得这些指南合适的话,便可以照此执行。各项活动则完全由核心小组确定。这几点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决策、项目进度制定、资源规划、过程衡量以及持续改进的基础。
  高效研发管理过程: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诚然,一个高效的研发过程,绝不仅仅只关系到这样的三个方面,多项目之间的协调,研发过程的知识管理,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等问题都关系到一个研发项目最终的成败。另外,单个企业研发中心的管理,与集团化的研发管理又是不一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什么行业,什么产品;不管是单纯的产品研发,还是整个集团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规划,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产品战略,正确、及时、有效的决策,明细却不繁乱的结构化的研发过程始终是高效的研发管理所不可或缺的。
  同样,企业要提高其快速响应能力,也并非是做好研发管理就仅仅可以了的,但高效的产品研发却是实现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必不可少的法宝。这也就是数学上常说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之又一具体应用了。
点赞 关注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随便看看
查找数据手册?

EEWorld Datasheet 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10 下一条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国产芯 安防电子 汽车电子 手机便携 工业控制 家用电子 医疗电子 测试测量 网络通信 物联网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