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0|18

674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中级)

楼主
 

沉痛怀念钱学森先生!!!!!!!!!! [复制链接]



钱学森:中国著名科学家,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教授。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曾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
  1929-1934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934年毕业于机械工程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1934年 考取清华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公费留美。
  1934-1935年 到杭州笕桥飞机厂实习,又到南京、南昌空军飞机修理厂见习,最后到北京参观清华并拜访导师王士倬。
  1935年8月 钱学森从上海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离国,同船的留美同学有徐芝纶、夏勤铎等。到了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
  1936年10月 钱学森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开始了与冯·卡门(von Karman)教授先是师生后是亲密合作者的情谊。同年,钱学森参加马林纳领导的火箭研究小组,在冯·卡门指导下,与马林纳等一起研究火箭发动机的热力学问题、探空火箭问题和远程火箭问题等,并参与了美国早期用可储存液体推进剂的几种试验性火箭,如1945年"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后来的"下士"导弹研制工作。
  1937年 秋由马林纳介绍,钱学森参加了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也得识该小组的书记、化学物理助理研究员S·威因鲍姆(Weinbaum)。
  1938年 钱学森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流动边界层研究,揭示了即使一个运动的热体与外界冷空气在某一飞行马赫数时有相当的温度差,对物体的冷却仍逆变为加热。这是由于空气受压缩,温度升高和边界层传热率增加的结果。钱学森和冯·卡门给出了发生这种逆变的马赫数计算公式。
  1939年6月 完成了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论文工作,论文为《高速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4篇,取得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后,任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的助理研究员。同年,钱学森发表了关于可压缩液体二维亚声速流动的研究结果,冯·卡门在1941年发表了关于空气动力学中压缩效应的研究成果。他们对翼上的压缩作用,共同提出了一个更普遍一些的修正,不用扰动很小这一假设,而且基于经过他们所修正的流动方程的另一种线性化,使它能应用于高速流动特别是应用于计算作用在翼型上的诸力。卡门·钱学森方法能给出某一速度范围内的满意结果。
  1940年 由于王助的推荐,钱学森成为成都航空研究所的通信研究员,写了一篇题为《高速气流突变之测定》的专论,刊登在该所报告第二号。从1940开始,钱学森与冯·卡门合作,对飞机金属薄壳结构非线性屈曲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球壳的屈曲,结构的曲率对于屈曲特性的影响,受轴向压缩的柱面薄壳的屈曲,有侧向非线性支撑的柱子的屈曲,以及曲度对薄壳屈曲载荷的影响等。
  1941年 从加拿大来了几位庚子赔款的留学生:郭永怀、林家翘、傅承义,1942年又来了钱伟长,钱学森和他们相处的比较密切,常常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
  1942年 钱学森的研究工作已有了成绩,并教了一些学生,同时由于美国战时军事科学研究的需要,暂时放松了对外国人的限制,他得以参加机密性工作。同年,美国军方委托加州理工学院举行喷气技术训练班,钱学森是教员之一。
  1944年 美国陆军得知德国研制V-2火箭的情报,遂委托冯·卡门教授领导,马林纳为副,大力研究远程火箭。美国原始型的"下士"式导弹的设计,钱学森负责理论组,把林家翘、钱伟长也请来,进行弹道分析、燃烧室热传导、燃烧理论研究等工作。同时,钱学森还当了航空喷气公司(Aerojet Company)的技术顾问。
  1945年 当冯·卡门被空军聘为科学咨询团团长的时候,他提名钱学森为团员。同年 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钱学森随科学咨询团去欧洲,考察英、德、法等国的航空研究,特别是法西斯德国的火箭技术发展情况,这时加州理工学院提升他为副教授。这一时期,他取得了在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宝贵经验,成为当时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
  1946年 暑期冯·卡门教授因与加州理工学院当局有分歧而辞职,作为冯·卡门的学生,钱学森也离开加州理工学院,再到麻省理工学院任副教授,专教空气动力学专业的研究生。同年开始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这是先驱性的工作。同年与郭永怀合作,完成重要论文"二维可压缩亚、超声速混合流和上临界马赫数",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1947年 初36岁的钱学森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年轻的正教授行列。同年夏季,钱学森向麻省理工学院当局请假回国探亲,9月中和蒋英结婚。
  1948年 祖国解放事业胜利在望,钱学森开始准备回国,为此,他要求退出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
  1949年 5月20日钱学森收到美国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员、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美中区负责人葛庭燧写来的信,同时转来1949年5月14日曹日昌教授写给钱学森的信、钱学森更加紧了回祖国的准备。
  1949年 秋钱学森从麻省理工学院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就任喷气推进技术教授。
  1950年 7月美国政府决定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理由是他与威因鲍姆有朋友关系,并指控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非法入境。钱学森这时立即决定以探亲为名回国,准备一去不返,但当他一家将要出发时,钱学森被拘留起来,两星期后虽经同事保释出来,但继续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被滞留5年之久。
  1953年 在美国政府迫害钱学森的几年中,除了教书和做研究工作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当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征,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1954年 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工程控制论》一书在美国出版。
  1955年 当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夫妇摆脱特务监视,在一封写在一张小香烟纸上寄给在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给陈叔通先生的信,请求祖国帮助他早日回国。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开始,王炳南大使以钱学森这封信为依据,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允许钱学森离美回国。10月8日,钱学森一家到达香港,同日过国境,回到了祖国,受到党和政府的热烈欢迎和无微不至的照顾。11月,钱学森和钱伟长合作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2月27日,万毅根据彭德怀元帅的指示,详细地听取了钱学森关于如何发展我国火箭技术的意见。
  1956年 1月5日力学所成立,钱学森任第一任所长。2月 17日,在周总理的鼓励下,钱学森给国务院写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4月13日,国务院成立了以聂荣臻元帅为主任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同年春,国家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确定了57项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由钱学森主持,在王弼、沈元、任新民等的合作下完成了第37项《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的规划。5月10日,聂荣臻元帅提出《关于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并且建议,在航空工业委员会下设立导弹管理局,钱学森任总工程师,建立导弹研究院,钱学森任院长。10月8日,恰好在钱学森回归祖国一周年的日子,聂荣臻元帅亲自主持五院成立仪式,这一天也是对新中国156名大学毕业生进行导弹专业教育训练班的开课纪念日,钱学森主讲《导弹概论》。
  1957 年 在钱学森倡议下,中国力学学会成立,钱学森被一致推举为第一任理事长。2月18日,周总理签署命令,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长。11月 16日,周总理任命钱学森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院长。同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被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这一年6月,中国自动化学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钱学森任主任委员。同年9月,国际自控联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
  1958年5月29日 聂荣臻元帅同黄克诚、钱学森一起部署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导弹的制造工作。同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赵九章、卫一清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以及卫星探测仪器和空间物理的设计、研究机构。同年,钱学森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
  1959年 经杜润生、杨刚毅介绍,钱学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0年11月15日 在聂荣臻元帅现场亲自指导下,以张爱萍将军为主任,孙继先、钱学森、王诤为副主任的试验委员会,在我国酒泉发射场成功地组织了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飞行试验。
  1961年 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6月,在中国科学院举办的星际航行第一次座谈会上钱学森发表了题为《今天苏联及美国星际航行火箭动力及其展望》的讲演。在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大会上,全体代表一致推举钱学森为首任理事长。
  1963年 中国科学院成立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领导的星际航行委员会。
  1964年6月29日 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1965年1月8日 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建议早日制订我国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以后的岁月中,钱学森为解决人造卫星研制中的许多关键技术问题贡献了智慧。同年,钱学森任第七工业部副部长。
  1966年10月27日 钱学森协助聂荣臻元帅,在酒泉发射场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1968年 钱学森兼任中国空间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1970年 钱学森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4月24日,重量为173kg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钱学森和发射基地的领导人在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五一”国际劳动节晚上,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钱学森、任新民等参加第一颗卫星工程研制的代表。
  1978年9月27日 钱学森发表的《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论文,对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科学活动在中国的繁荣,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1979年 钱学森荣获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
  1982年 钱学森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钱学森等著的《论系统工程》于11月出版。
  1985年 钱学森因对我国战略导弹技术的贡献,作为第一获奖人和屠守锷、姚桐斌、郝复俭、梁思礼、庄逢甘、李绪鄂等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年4月1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六届四次全国委员会增选钱学森为副主席。两个月后,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86年6月27日一致选举钱学森为中国科协主席。
  1989年6月29日 在美国纽约召开的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钱学森“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Rockwell,Jr。)奖章”和 “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的称号,表彰他对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作出的重大开拓性贡献。
  1991年10月16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同年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1999年9月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zhjzh72_2004 星星点灯

五彩晶圆

芯币4509 枚 zhjzh72_2004的全部文章
670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1 14:26  只看该作者



2009-11-1
沉痛怀念钱学森先生!!!!!!!!!!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小娜 芯币 +5 是啊,昨天坐地铁的时候,新闻在播,沉痛的 ... 2009-11-1 18:33

UID63384 帖子1464 精华0 威望39988  芯币4509 枚 阅读权限50 来自广播电视大学 在线时间207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24 最后登录2009-11-1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使用道具 报告 评分 回复 TOP




2009-11-1
沉痛怀念钱学森先生!!!!!!!!!!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小娜 芯币 +5 是啊,昨天坐地铁的时候,新闻在播,沉痛的 ... 2009-11-1

最新回复

前些日子,刚跟航天系统的朋友聊到钱老,他告诉我,中国航天系统的Framework基本都是由钱老一手创建的,有如Microsoft建立了MFC,Linus建立了GNU一样。做Framework是最难的,后面的工作只是拾阶而上。中国航天,以后可能出若干个戚发轫院士、袁家军教授,但永远不可能再有一个钱学森大师了。 没想到,我们聊完不久,钱老就永远的逝去了,哲人其萎,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09-11-2 22:04
点赞 关注
 
 

回复
举报

120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中级)

沙发
 
唔……喜欢钱爷爷……
 
 
 

回复

674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中级)

板凳
 

这么快就沙发啦

两弹一星里面有几个单片机



-------------------------------------------------------
原来就是没有  ,



谁有这本书  我们DIY

[ 本帖最后由 wanzsxit 于 2009-11-2 13:47 编辑 ]
 
 
 

回复

2787

帖子

23

TA的资源

至上芯片

4
 
钱爷爷走好,中国会后继有人的~
个人签名我追求崇本务实,我追求完美第一!我选择低调做人,我选择高调做事!
 
 
 

回复

2万

帖子

74

TA的资源

管理员

5
 

回复 楼主 wanzsxit 的帖子

沉痛悼念钱老,学习他做人、做事。
加EE小助手好友,
入技术交流群
EE服务号
精彩活动e手掌握
EE订阅号
热门资讯e网打尽
聚焦汽车电子软硬件开发
认真关注技术本身
个人签名

加油!在电子行业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复

1672

帖子

0

TA的资源

裸片初长成(初级)

6
 

回复 板凳 wanzsxit 的帖子

应该一个也没有。
那时候哪有单片机,都是分立晶体管搭的控制电路。
 
 
 

回复

108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高级)

7
 
老一辈的科学家又走了一位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他们做学问的态度和精神吧
 
 
 

回复

674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中级)

8
 

后脑勺沉动了一下

给自己大脑存储了一条信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离开了我们。我们要继承他学习的精神,思考的模态。
 
 
 

回复

674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中级)

9
 

没有微电脑 ,没有单片机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进入太空轨道,谱写了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第一首凯歌。
方案拟定和任务确定
  中国科学院自1960年以来安排许多单位为人造卫星的规划和研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1964年11月~1965年8月,地球物理研究所提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要发送《东方红》乐音或电码的方案设想。 1965年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委的委托,主持召开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确定中国的第一颗卫星为科学探测性质的试验卫星,为发展我国对地观测、通信广播、气象等各种应用卫星取得必要的设计数据,主要任务是测量卫星本体的工程参数、探测空间环境参数、奠定卫星轨道测量和无线电遥测技术基础。
  之后,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组全体研制人员通过讨论提出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任务书(草案〕。在任务书中,卫星的质量从100kg变成130kg最后达到173kg;卫星的轨道倾角由42°增大为70°,使卫星能飞经全世界主要地区;明确卫星要播送《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都能听到中国卫星的声音;并按照“保证《东方红》乐音质量,在体现先进的情况下尽量简单、可靠”的原则,对卫星本体作了若干修改,简化。任务书规定:由《东方红》乐音装置和短波遥测、跟踪、天线、结构、热控、能源系统外加姿态测量部分等组成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在技术上要做到比前苏联、美国第一颗卫星先进;卫星入轨后,要抓得往,测得准,预报及时,使全球人民能“看得见、听得到”。
《东方红》乐音装置研制
  经对5种方案比较后,确定采用电子线路产生《东方红》乐曲的复合音,并采用无触点电子开关,用一个发射机交替播送《东方红》乐曲和发送遥测信号。即只播送《东方红》乐曲(全曲共16小节)前8小节,重复播送两遍共40秒钟,间隔5秒后发送10秒钟的遥测信号,再间隔5秒,开始下一轮循环。
  星上短波系统分两部分。一部分由乐音发生器、时分开关、调频振荡器、切换器等组成,另一部分是由调制器、主振器和功率放大器组成的1台短波调幅发射机。其中,时分开关、调频振荡器和调幅发射机组成遥测系统,切换器将乐音和遥测信号按传送格式的时间顺序传送。地面采用短彼通信用的“56”型接收机接收乐音和遥测信号,加上与之配套的解调器,以收集卫星工程参数信息、转发《东方红》乐音和扩大收听范围。
  用来发送乐音和遥测信号的短波天线共4根。短波天线采用拉杆形式,全长约3m。在卫星发射时,4根天线呈折转状态。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飞行中,卫星随火箭一起旋转。当卫星与第**火箭分离后,由卫星自旋产生的离心力使4根天线张开、拉长到工作状态。 卫星的结构选择直径为1m的近球形72面结构,外壳为蒙皮骨架式结构,分上半球壳、下半球壳和环形腰带三部分。仪器舱呈圆柱形,底部是呈倒锥形的承力筒。仪器舱安装于卫星中部,舱内装有各种仪器和银锌化学电池。
  为保证仪器舱内有一个适合仪器正常工作的温度环境、主要采取自然平衡的被动式温度控制方法。对少数温度要求严格的仪器还采用了电加热器主动热控措施。
  卫星在空间运行时采取自旋稳定方式。在卫星与第**火箭分离前,自旋速度为3r/s。星箭分离后,由于卫星上的4根拉杆式短波天线张开并拉长,使卫星的自旋速度降到2r/s。为避免短波天线伸展时引起较大的章动,采用了阻尼范围约5°的章动阻尼器。
  卫星姿态测量部件:1个红外地平仪、2个太阳角计分别装在卫星腰带上和对称地安装在卫星上、下壳体上。 1967年12月,国防科委主持召开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会议审定了该卫星总体方案和各分系统方案,并正式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 196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研制任务书。
主要技术攻关
  在模样、试样研制阶段攻克的技术难关有《东方红》乐音装置及短波遥测系统的研制、仪器舱罩的大面积镀金工艺和红外地平仪低温适应性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于1966年开始研制《东方红》乐音装置及短波遥测系统。该系统有星上与地面2个部分,星上部分又分成乐音组、切换开关组、副载波调制器组、发射机组和系统组5个小组。
  东方红一号卫星运行时要受到电子和质子的辐射。在第一次电子辐射试验时,出现变调、毫无节奏以后又趋正常的情况。乐音组同志就从线路设计和电装工艺上查找原因、反复进行试验,解决了在电子辐照下由于电子束产生的电磁干扰使乐音错乱的问题,并采取新的固封方法解决了乐音在高、低温条件下的变调问题。
  《东方红》乐音装置及短波遥测系统的另一个难关是星上4根短波天线的正常展开、释放。星箭分离后,拉管式短波天线能否可靠地释放展开关系到播放《东方红》乐曲的质量。每根短波天线长3m,由3节组成,用铰链与卫星腰带连结。在星箭分离前呈收缩折转状态的短波天线长度为1m,与卫星自旋轴平行。星箭分离后,套在第**火箭外壁上卡环中短波天线的**端离开卡环,呈收缩状态的4根短波天线在卫星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迅速展开,从而把每根天线中收缩的两节释放出来。天线展开释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运动过程,卫星结构设计组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试验。技术人员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建起了高度35m、转盘直径1m的简易试验设备来模拟卫星自旋。
  在第一次短波天线伸展试验中,最后一节天线甩了出去,试验没有成功。又做了多次试验,仍然没有成功。后根据分析计算,查找原因对天线结构作了改进,终于取得了模拟卫星自旋状态下短波天线伸展试验的成功。在此基础上,研制人员进一步完善了天线的结构设计,按新的设计生产出来的天线,在多次模拟卫星自旋时展开释放试验中,都获得成功,达到设计要求。
  仪器舱罩的大面积镀金也是一项难关,镀金面积大于4000cm2。按照工艺要求,镀金面先要进行清洗,再镀铜,然后镀金,最后用机械抛光的方法使镀金层光亮。在一段时间里,舱罩总有部分地方没有镀上金或者是金层内有气泡、特别在焊缝处气泡更多,达不到设计要求。经过多次试验和不断改进工艺,最后达到了要求。
  红外地平仪在卫星沿轨道运动时工作在处于-100℃~50℃的温度环境中。低温对红外地平仪提出了极严格的要求。技术人员用液氮浸泡的办法挑选元件;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大力协助下,用各种配方制作灌封线路的红外滤光片,经过多次试验解决了滤光片镀膜脱落的问题、满足了红外地平仪的要求。
  卫星研制过程 卫星的研制过程分为模样、初样、试样和正样研制阶段。 模样阶段 自1966年初起,卫星各分系统从制作实验线路到装出性能样机。证明技术方案是可行的,生产上是能够实现的。1966年3~4月,卫星设计院总体组设计出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框图、总体电路图。 1967年初对各分系统的仪器设备进行验收,后装出模样星以解决各分系统的仪器设备在星上布局安装、电缆网的走向以及确定基本的协调参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初样星的技术状态,拟定了各分系统的初样研制任务书。卫星设计院总体组还制定出初样阶段整星和分系统进行各种试验的技术规范。
初样阶段
  在初样阶段,卫星各分系统根据初样研制任务书要求研制生产初样产品,根据试验技术规范进行各种环境模拟试验以考验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了考核卫星的结构设计,总装出模拟卫星质量的结构星,进行了卫星结构的静力强度、动力强度试验、测量出卫星各部分的载荷;为检验热控制设计方案,利用电加热器模拟各分系统耗功的热控星在真空罐中进行了模拟卫星在轨道上冷、热环境下的热平衡试验。在分系统和整星试验的基础上,再对原设计进行了修改,确定出试样星的技术状态和试验技术规范。试样研制 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试验研制阶段,根据修改初样后的设计,生产出新的产品,继续进行了各种环境模拟试验;还用各分系统提供的合格产品总装出几颗与正样状态相近的试样星,分别进行结构强度试验、热控试验、电性能匹配和综合试验,以检验星上各分系统间的协调性和检查产品的可靠性。1968年11月完成全部试验。
正样研制
  东方红一号卫星在正样研制阶段,共生产总装5颗正样星。第一颗正样星作为检验星,于1969年9月完成了全部环境模拟试验。1969年10月,各分系统提供装发射星的产品均已完成。由于星上的银锌电池在加注电解液后活化,在地面存放的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因此在没有确定卫星的发时日期前,卫星总装工作不能提前进行。
  1970年2月,东方红一号卫星正式开始进行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3月初,先后开始了2颗发射星的总装工作。按照总装技术要求和工艺流程,每颗星要经过15道工序才能完成出厂前的全部工作。3月21日,2颗星的总装全部完成。接着,又进行了全面的质量复查,结果表明2颗星达到了设计要求,产品质量好。

《东方红》乐曲高奏太空
  1970年4月1日,2颗东方红一号卫星和1枚长证一号运载火箭乘专列到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东方红一号卫星到达发射中心后,按照预定的工作程序和发射中心的计划安排,开始进行检查测试工作。发射中心的指战员和研究院赴发射中心的人员怀着为国争光的豪情,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的态度,对卫星进行了精心测试。保证产品不带隐患上天。4月10日,卫星完成在技术阵地的全部工作。4月14日晚,周恩来总理和李先念、余秋里等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听取刚从发射中心返回北京的钱学森、李福泽、杨国宇、任新民和戚发轫等关于火箭卫星在发射场测试情况的汇报。并给予指示“要谦虚谨慎,注意搞好协作”;鼓励大家,“如果这次成功了,还要继续前进,不要骄傲自满,这次试验也可能搞不成,这不要紧,失败是成功之母”。最后,周总理深情地祝大家返回发射场一路平安,预祝这次发射一举成功。
  4月16日22时多,周总理亲自打电话告诉国防科委,中央同意发射卫星的安排,批准卫星、运载火箭转往发射阵地;并指出:到发射阵地后,一定要认真地、仔细地、一丝不苟地、一个螺丝钉都不放过地进行测试检查。
  4月24日,发射场区风和日丽、春风拂面。人们精神抖擞,期待着中国的第一颗卫星上天。发射时间预定在21时30分左右。15时50分,周恩来总理电话告诉国防科委罗舜初副主任:毛泽东主席己批准这次发射;希望大家鼓足干劲、过细地做工作,要一次成功,为祖国争光。
  4月24日 21时35分,发射时刻终于来到了。东方红一号卫星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呜声中离开了发射台。21时48分,从现场指挥所广播里传来了“星、箭分离、卫星人轨”的喜讯。在发射中心观看卫星发射壮举的人们顿时沸腾起来,个个尽情地欢呼、跳跃,有的激动得热泪盈眶,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了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宏亮。
  4月25日下午,新华社受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km、远地点高度2384km、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绕地球一圈114min,卫星质量173kg,用20.009MHz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新闻公报发表后:全国城乡一片欢腾、到处喜气洋洋。《东方红》乐音广播声在大地上回荡,跟随卫星运行的装有观测裙的第**火箭的明亮光点划破晴朗夜空在人们的视野中徐徐移动。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太空为中国欢庆20世纪70年代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增添了新的光彩。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节日的***城楼上,亲切地接见了参加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代表。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许多国家引起强烈反响。各国报刊纷纷发表评论,指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达到新高度”,“是中国在科学技术和工艺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是中国20年来在科学技术上前进的新高峰和里程碑”。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入轨后,卫星环绕地球运行时星上电源系统和各种仪器工作正常、性能稳定,实现了“看得见、听得到、抓得着”的要求。由于电源系统的保证,星上各种仪器的实际工作时间超过了设计指标,《东方红》乐音装置和短波发射机连续工作了28天,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遥测参数,为后来的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质量173kg比在中国之前自行发射卫星的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这4个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总和还大,在跟踪测轨技术、信号传送方式、热控制技术等方面也优于这4个国家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立下不朽的丰碑!

[ 本帖最后由 wanzsxit 于 2009-11-2 13:36 编辑 ]
 
 
 

回复

3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10
 
巨星陨落!!!!
个人签名很冷很无语
 
 
 

回复

674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中级)

11
 

谁有

1970年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卫星上播放着悠扬悦耳的“东方红”乐曲。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没有微电脑,没有大规模集成电路,音乐声全部都是用晶体管分立电路实现的。不久后出版过一本小册子,介绍了产生“东方红”乐曲的电路。面有详细的电路图,我们DIY一个,来纪念钱学森先生..........................    SOSO  怎么样????
 
 
 

回复

2万

帖子

74

TA的资源

管理员

12
 

回复 11楼 wanzsxit 的帖子

可以拿出这个电路大家进行探讨,如果参与人数多的话,可以考虑组织大家DIY,你来号召下,嘿嘿
加EE小助手好友,
入技术交流群
EE服务号
精彩活动e手掌握
EE订阅号
热门资讯e网打尽
聚焦汽车电子软硬件开发
认真关注技术本身
个人签名

加油!在电子行业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复

746

帖子

0

TA的资源

纯净的硅(高级)

13
 
送钱老!中国还有几个这样的前辈啊!致敬!
 
 
 

回复

67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初级)

14
 
可惜啊
 
 
 

回复

674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中级)

15
 

向 钱老 致敬

 
 
 

回复

103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初级)

16
 
:L !
首先是尊重!
二个是老人了,挂了很正常都。
三个是 表明 出国对每个人都有好处。新浪董事长出国上网吧看看网站就自己开网站赚钱。
四个是 原子弹不是很难的东西,我给你设备你也可以造出来。当时主要的设计不是电路,谢谢,是怎么设计浓缩铀和反应机的混合比。设备温度系数,材料。so 多。但不是电路。
五个是 大家都要努力,去国企,去研究所混去,死后都会上英雄榜。私企,台企,外企,挂了只会说某某大学的人。
个人签名FPGA遥远的事情,我现在在画PCB
 
 
 

回复

103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初级)

17
个人签名FPGA遥远的事情,我现在在画PCB
 
 
 

回复

674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中级)

18
 

电子就找电子的玩

用司南的人可能需要一张纸,造纸的一定想要活字印刷,但造纸的绝对不想研究炸药,


如果说“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 那我们有多少财富
 
 
 

回复

1672

帖子

0

TA的资源

裸片初长成(初级)

19
 
前些日子,刚跟航天系统的朋友聊到钱老,他告诉我,中国航天系统的Framework基本都是由钱老一手创建的,有如Microsoft建立了MFC,Linus建立了GNU一样。做Framework是最难的,后面的工作只是拾阶而上。中国航天,以后可能出若干个戚发轫院士、袁家军教授,但永远不可能再有一个钱学森大师了。
没想到,我们聊完不久,钱老就永远的逝去了,哲人其萎,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开源项目 更多>>
    查找数据手册?

    EEWorld Datasheet 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8 下一条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国产芯 安防电子 汽车电子 手机便携 工业控制 家用电子 医疗电子 测试测量 网络通信 物联网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5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