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字:高速球
2007年深圳第十一届安博会上,一些企业的展台上出现了红外智能高速球,这是“红外灯+高速球”的初次登场,给安防市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早期的红外摄像机不具备全空间旋转以扩大视界的功能,而普通高速球则不具备主动投射红外线的功能,红外智能高速球是前两者优点的集中表现。
行业内将红外灯和高速球机结合起来是从低速球系列一点点演进而来的。大约从5年前左右的时间始,安防行业的技术人员就已经进行了将两者结合的初步探索,但是前期的产品测试结果都不太成功,存在技术上的缺陷,少有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在2006年,安防市场上出现了359度匀速红外球,产品一经面市,即取得了很好的销量,为红外智能高速球产品的推出打开了突破口。其后,市场陆续迅速出现了第2代、第3代产品。直至2007年下半年,经过几代产品的改进,结合了红外摄像机与高速球的重量级产品——红外高速球首见天日,填补了安防市场的空白,实现了行业内把红外摄像机与红外高速球结合起来的想法。
红外智能高速球是环境感光技术、红外投射技术和高速球型摄像机制造技术的有机结合体,是先进的机器人拟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精密机械定位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融合。要想取得良好的监控画面,在正确使用红外灯的同时,还要注意对镜头和摄像机的搭配。红外智能高速球最重要的问题是各组成部分的良好配套性,即红外灯与摄像机、镜头、防护罩、供电电源等设备间的有机融合。红外技术的应用对于行业来说的确是一个突破,让安防人的视野方位更加延伸了一步,但是怎么将红外光源合理、科学的与球机相结合是一个技术难点。
前期在市面上的红外球机容易存在如下问题:夜视画面有手电筒效应(中间亮,四角暗)、在画面中间部位出现泛光、光晕影响图像质量、监视范围有局限性(水平不能达到360。连续旋转、垂直不能做到90。范围)等。如今市场上红外球机系列虽以低速球和中速球居多,但通过技术人员的潜心研发,技术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成熟的产品已经推向市场,手动速度达到0.5-180度/s,调用预置位的速度能达到400度/s。如深圳市通宝莱、鹰视天下等公司均已申请了技术专利,产品经过严格的环境测试,整体通过了行业IP66测试标准。产品经去年11月份在深圳展会上展示后,于2008年年初正式推广,性能稳定,现在已经在具体项目中得以应用。
评价红外智能高速球性能好坏的参数主要包括:
(1)红外光线的有效照射距离。在红外光线打开的情况下,多远距离内的被照物体清晰可见。这个指标决定于红外光线的投射强度和摄像机对红外光线的感应效果。
(2)红外线发射装置的寿命。评价产品效果好坏的主要因素之一。
(3)球体的运行定位精度以及摄像机的光圈、聚焦、变倍的定位精度。
(4)高速球的功能是否全面。包括OSD菜单、人机界面、机器人轨迹记忆功能等。此外还有设置及删除预置位、巡航路径、花样扫描、左右扫描、区域遮挡等功能。
相关延伸:高速球个性化特点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