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汽车电子正处于一个从传统电子系统向高度智能化、软件定义和网络化的转型阶段,这种趋势不仅改变了汽车的功能和体验,也深刻影响了整车的设计、制造和服务模式。去年4月份,乘联会就发布过一次关于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数据,也就是去年乘联会4月1-14日数据:新能源零售渗透率50.39%、新能源批发渗透率50.19%,都超过了一半,得出来一个结论就是买燃油车的人正式成为少数派。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当前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在朝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趋势之下是大势所趋,也就是这个行业的未来就是电动汽车了。这对于汽车电子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是一定要知道的,毕竟大家都不想呆着一个夕阳产业里奋斗,那是看不到希望的。预见行业发展的未来,我们才能更好的结合行业发展的趋势来更新自我的知识储备,不断成长。
汽车电子在整车内按功能域可以划分为四大块,传统上包括动力系统域,底盘系统域,车身系统域,信息娱乐系统域。动力系统域要求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底盘系统域涉及制动、转向、悬挂、车轮防滑等系统,系统间协同要求高。车身系统域功能包括车灯、车窗、门控等功能。信息娱乐系统域包括覆盖导航、人机交互界面等,软件化程度高,也是大家直接接触到的。
目前随着汽车EE架构的演变,传统的四大域正在发生融合与重构,所以出现了域控制器,域控制器的又从一开始的域集中式慢慢演变为区域控制器。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的产业链比较完善,并且国家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期支持力度非常大,但是在高端芯片设计、传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部分技术仍依赖进口,制约了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并且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企业在关键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不足,导致技术突破和创新能力较弱。所以目前的EE架构创新方面最牛的还是特斯拉,目前国内车企处于跟进阶段,还没达到引领阶段。
汽车电子对于产品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毕竟车是在路上跑的,质量不靠谱,那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后果可是非常严重,而且一款车开发出来周期一般在2年左右,时间长,投入大,一旦发生批量质量问题,对于车企的影响可谓是毁灭性的。所以这就要求电子工程师在设计时重点要关注可靠性设计,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目前汽车电子ECU的开发,越来越用到集成芯片,比如HSD,LSD,LF等驱动芯片,集成化越来越高,硬件工程师的位置就有点尴尬了,很容易变成应用工程师,而不是设计工程师,这就要是硬件工程师要提升自我能力,从环境需求,负载需求,保护需求等各种需求下去进行器件选型和电路设计,体现出自我价值。
个人认为,如果你想走电路设计这条路,第一个行业选择汽车电子是不会错的,在这个行业里,开发设计流程比较严谨成熟,有利于新入行的新人养成工程师思维,同时在电路设计方面也能切切实实的学会如果设计出一个可靠性和成本俱佳的产品出来,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