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把公司的钱,变成自己,最好方式是投资电影,电视。
1:演员的片酬100-1000万,都是很随意的,很多演员拿到片酬都会返佣回扣。
2:拍电影,道具的价格更是混乱,戏服可以说是100万定制,实际成本可能几万最多。以此类推。
3:宣传推广费也是混乱。有些根本不用掏钱的,也可以报个几十万,上百万。海报制作等等,都是有回扣的。
4:最大一笔糊涂账,是战争戏或者武打戏的场景制作费。反正最后都是一把火烧掉的,你说多少就是多少。
电影电视,都是临时搭建的一个班子运作,戏拍完,也就各走个各。
5、为何制片投资方不怕巨亏?
有些片子拍完后别说公映了,你想查一下它的去处都无从查起。”但投资方为何不怕巨亏,便知个中奥秘实在不在“拍片”之中也。也难怪咋有那么多“烂剧”,很多都是冼钱剧。
6、圈子内勾兑“洗钱”。
利用影视圈“洗钱”,需要各方比较紧密配合,所以,资本、导演、明星会长期保持合作,这样才会降低出问题的概率,牵扯利益太多,也没有人去砸大家的奶酪。这就形成圈子化产业化的影视圈的洗钱链条。
电影洗钱是一个长期性的流程。电影拍摄制作公司都是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准入机制的,也就是说,这个模型不是说我有一笔黑钱,我作为投资方来拍一个电影,而是你先要建立一个为你长期洗钱而服务的电影公司,然后这个公司再去自己投资(洗老板自己的钱),或偶尔接受外部投资(洗老板道上兄弟的钱)。
7. 所以电影洗钱是这样的:先有一个公司,而且这个公司还得去拍不少电影,是货真价实的电影公司不是皮包公司。然后,具体怎么洗钱呢?就是在这个公司运营个过程中,做高账面收入(而不是做高利润!),使得公司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实际的投资比账面上的投资要少的多,而实际的收入比账面上的收入也来的少,具体到某一部电影,比如我实际投资1千万,实际收入5千万。账面上我就是投入八千万,收入一个亿。最后不管我这电影是赚了还是赔了,总有大把的钱成为了公司合法的收入。
8. 在细节上的处理是这样的:虚报成本方面,上面都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实际支付的比你做账的少即可,这方面的财务作假很容易做的到。而收入方面,有无数的关联企业和你一起做,比如包你电影的场,买你电影的票(而票款实际上是从左边口袋进入右边口袋),甚至买你的DVD、请你的演员来开业等等等等。这一切都是公司做账的手段,并不局限于某一部电影的专项投资中。
娱乐圈“洗钱”优势概括起来有4点:
一是“洗钱”额度大。
现在故事片的制片动辄几亿,制片成本越来越高,影视剧投资大,虚报投资额度更大,很适合洗钱。
“洗钱”成本低。影视投资属文化产业,税率低:5%;税法还规定:企业可把收入15%用于广告和宣传,在税前扣除。将这条规定滥用,洗钱的成本更低。通常“洗钱”成本是35%,即使拍影视剧投钱打水漂了,经虚报成本、票房等运作,才付出20%的洗钱成本,在各种“洗钱”成本中最低。
“洗钱”没审计。影视剧的账目支出繁多,且时效性强,拍完戏就立马作鸟兽散,被查的概率极小。
“洗钱”易开机。“洗钱”风险低。对娱乐圈洗钱的监管滞后,洗钱空间宽阔高效不易被发现。能无风险的洗钱,炒作好了还能获高额票房回报,顺便泡几个女明星,资本何乐不为?
偷税漏税是小事情,替上市影视公司实际控制人洗钱掏空公司资产转移至实控人名下才是大事,大量现金支付,所有洗钱行为都伴随着无法追查的大量现金交易,比如拍个电影,你不可能拿着2个亿的支票在片场蹲着就把电影拍完了,要换成大量的现金进行小额支付,这个支付的过程其实就是你知我知,没有别人知道你到底支付了多少钱。比如你拍个电影,号称投资5个亿,其实在片场你给大家多少钱只有你自己知道,最后只花了一个亿,票房3个亿,这3个亿就是你的合法收入了。
利用娱乐圈“洗钱”的主要套路
1、虚高投入成本“洗钱”。
现在大投入的片子越来越多,已成一个特点。一部耗资巨大的影视作品拍摄完毕,一些名贵的道具、奢侈品、古董、字画等被投资方“无偿”拿走,但已“摊到”到作品成本;
2、用阴阳合同“洗钱”。
现在只需成立若干空壳影视制作公司,投资一个影视剧,再以制作费、明星的天价片酬等名义,把大笔黑钱洗白。而明星高票房占用大量制作经费,其他拍摄投入少,就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如,请一个演员预算1亿,做两份合同,一份1亿上税给演员,很可能另一份1000万才是演员实际所得。
3、虚报票房收入“洗钱”。
电影行业的洗钱流程:一亿黑钱投资一部电影,真实成本一千万;电影院、电视台等等实际收入一千万;黑钱主人与电影女主角勾搭在一起,通过女主角与电影院造假票房收入达一亿。黑钱主人洗白一个亿,顺便泡个女明星;女主角获得知名度和金钱,真正的双赢。
这几年,票房屡破新高,媒体揭露的各种假场、假票价、偷票房事件不断。一个功夫片,上映首日票房破亿, 5天拿下几亿。不合常理的票房一被揪出造假,即被挖出牵涉到电影证券化、众筹、收益认购、股价,甚至洗钱等金融资本链的不正当交易。通过勾兑将黑钱塞进管理疏松的票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