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鲜活农产品滞销、买贵卖难的现象。一方面是“姜你军”、“蒜你狠”、“葱击波”、“火箭蛋”等轮番“上阵”,消费者无奈为高价的农产品买单;一方面是果蔬等农产品丰产滞销现象频现,比如今年5月多地蒜苔价格暴跌,可以说整个五月,蒜农们很“受伤”。 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人,每当我看到大量的特色农产品卖不出去,滞销、烂市,我的心里面就会隐隐作痛。因为,我能深切地体会到,对于一位农民而言,“播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失望”。 众所周知,造成农产品卖难的因素很多,除了质量外,比如品种单一问题,广西北流的荔枝滞销,是因为大部分是“六月红”,一到成熟期“一窝蜂上市”,采摘期最长为10天,过后就自然腐烂。再比如销路单一,榆中的杏子主要靠卖给学生,学生一放假傻眼了。 再加上很多人完全是盲目跟风,对市场判断不准,看到别人今年挣钱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跟着走,结果等到收获的时候,由于销路没打开,产量上去了却还是赔了本。今年,在聊城产蒜区,蒜农们如雇人拔蒜薹,一斤需要支付1元工费,而收上来的蒜薹一斤仅卖8毛钱。“这两天雇人拔蒜薹,一天赔500多块钱,收蒜薹说好了八毛,送到了又说只能给7毛”,辛苦种了几个月还要赔钱,部分蒜农甚至直接将蒜苔扔掉。 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的“政府让种啥,农民就赔啥”“好心不领情”的伤农事件,就是因为这方面原因。 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矛盾,在互联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日益交融的今天,“信息不对称”才是产生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怪圈的根源。 对于农产品滞销,地方政府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应对,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治。农产品滞销有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问题,政府与其绞尽脑汁推销积压农产品,不如通过搭建供销信息平台、走访农户给予产销信息服务,引导农户和市场对接。此外,通过相关政策及减少产销中间环节等措施,保证种植户利益,也能减轻城市消费者负担。 农村传统的经营模式是一家一户式的,生产者并不清楚消费者需要什么,只能根据上年什么赚钱下年种什么,结果扎堆种植,丰产却难销售。原因就是产销信息不匹配造成生产要么过剩要么过少。 要想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除了各地信息的互换,不妨依靠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在实时捕捉消费需求跟踪市场变化、个性化推送等方面,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开启了“导航灯”。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过程发散,生产主体复杂,需求千变万化,与互联网大数据相比,针对农业的异质、异构、海量、分布式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依然缺乏,开展适农大数据技术研究迫在眉睫。 智慧农贸是运用科技手段建立的一个长效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农贸市场信息化管理体系,重点实现"信息公示、交易溯源、联网监测"三大主要功能,使农贸市场在管理、服务和监管方面,能更快更好的实现信息网络化、工作规范化、管理现代化。 杭州筑美科技通过长期的研究开发整合了十大功能系统,为提升智慧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市场信息公开、政府信息透明、肉菜追溯,消费体验而打造的科技前沿解决方案,用户只需上传一份数据,即可同时在所有终端进行信息联动,给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捷与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