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paulhyde 于 2014-9-15 09:51 编辑
吴敬链又开始说胡话了
邹之柳
作为中国大陆当代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从去年年初开始,把屁股调了一个方向,离开了利益集团,坐到了广大百姓一边。他首先提出在中国建立全民社会保障的建议,并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采纳。对此,大家有目共睹,应该肯定他的功劳。
然而不料想就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召开的时候,就在春运还在紧张进行的关头,吴敬琏却又开始头脑发热,居然对许多人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才迫使铁道部同意春运不涨价的决定大泼冷水,说“票价不上浮不符合市场规律”。
中国当代大陆这些名气很大的所谓“经济学家”,比如厉以宁、张维迎之流,他们早就抛弃了作为学者的良心,坚定地坐到利益集团一边。至于吴敬琏,我个人的看法是与厉、张有别,心中尚未完全抛掉老百姓。他的问题在于“一叶障目”,把“市场经济”看得太绝对,忘记了作为政府及政府控制的垄断行业的社会责任。
首先,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作为大一统的中国铁路行业是全部由铁道部统一领导和管理,不存在多个独立的公司互相竞争,是一个超大的国家垄断企业。所以铁路运输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谈何“春运票价不上浮不符合市场规律”?其实在春运期间,由于列车载客量猛增,即使不涨价,铁路的收入也比平时起码增加两倍。他们在春节期间得到的好处已经够多了,凭什么还要锦上添花?。倒是如不少人指出的那样,由于春运载客太多,列车提供的乘车环境明显变差,服务质量大幅降低,反而应该降价才对——起码对那些买了站票的旅客应该降价。
吴敬琏还认为:春运不涨价“导致的价格扭曲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这个看法其实上面已经谈到了,中国的铁路并非真正的市场竞争行业,它的运行理所当然就不同于其他充分竞争的行业。中国的铁路应该相当程度上承担了公共服务的功能,对铁路的投资都是国家的钱,因此铁路不能一心只想为自己多赚钱。还有就是如何判断铁路的“低效”还是“高效”,不能只看经济效益如何,还要看社会效益。
中国人看问题有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就是看是否合理。国家出钱办的企业,纳税人都“投资”了,在最需要的时候不但不能正常地享用。反而还要多花钱,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吴敬琏还有一个理由,是说春运票价不上浮“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达到什么效果呢?肯定没有人认为会减少乘列车的人数;当然由于省钱有限也不会明显增加乘车人数。其实春运票价不上浮的最大意义在于体现了合理和公平,体现了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其实严格地说铁路不但不应该涨价,反而还要尽最大努力保证在春运期间大幅度提高运力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还应该做到乘车环境和服务质量与平时相比不要大幅度下降。虽然这个要求比较高,但谁让你是国家垄断企业呢,谁让你是纳税人投资兴办的呢?
吴敬琏对市场经济似乎有些“走火入魔”,以为在市场经济国家就只有竞争,一切都要“向钱看”。其实欧美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还有另一面,那就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诸如芬兰挪威瑞士等国,其市场化的程度远比中国高,同时他们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也远比今天的中国多——也远远超过了中国及俄俄罗斯的计划经济时代。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杀富济贫”(让富人缴纳比中国富人高得多的税来调剂社会分配,而富人也明白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赚钱的“和谐”社会环境,也能配合政府),作为指导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学者,吴敬琏也应该“与时俱进”,多下功夫研究一下“市场经济”的新动向,别这样“坐井观天”,误导中国的改革了。
瑕不掩瑜,吴敬琏最近还是提出了一些好的观点的,比如认为今年应该是一个制度建设年等。
吴敬琏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我们希望他能够首先端正自己的立场,把屁股坐到老百姓一边来,同时多花一点功夫研究市场经济的真谛和新动向,再不要头脑发热。“一叶障目”了!,
(写于2007.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