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技术的发展历史(三):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发展史(1)从纸带说起
https://training.eeworld.com.cn/course/457/learn#lesson/1166
机械录音(唱片)、磁性录音(磁带)、光学录音(光盘)后来都用到了计算机技术上面,正是前三者帮助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都需要存储数据和程序,在CPU中参与运算的称为寄存器,它由电子器件构成,从最初的电子管,到双极性晶体管,再到MOS管。计算机还需要容量很大但速度不一定高的存储器,即外部存储器。最早的外部存储器是穿孔卡片,链接起来就是穿孔纸带,上面的孔恰好表示8位2进制数据,显然这是一种机械记录数据的方法,所谓写入存储器就是在纸带上穿孔,读出数据呢?早期是机械数点,后来靠光电管,由于过去的电子管很贵往往用纸带作为存储技术。用过汇编语言的程序员知道,一条一条读汇编程序是非常费力的,而工程师读纸带的数据,即机器码,难度可想而知......
穿孔纸带
最早的计算机,两位负责人正在看数据
录音技术的发展历史(三):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发展史(2)从冰箱大的硬盘说起
https://training.eeworld.com.cn/course/457/learn#lesson/1167
最早的磁头有接触的磁盘是硬盘,是由IBM工程师约翰逊带着30多位助手,用了3年的时间设计出来的。第一台硬盘在1957年用在IBM的计算机上,容量大约为5M,一共50张盘,大约100面。盘的直径为24英寸,要知道最大的唱片直径为12英寸,约翰逊制造的这个硬盘占用大约两个冰箱大的空间,和今天的比较简直是庞然大物,其造价超过了100万美元。这种硬盘可以实现几乎是随机的读写,速度比磁带快了好几百倍。但是由于磁头和磁盘有接触,不能避免磨损。1969年,IBM研究了以塑料材质为基础的软盘,最小的软盘为36英寸,约1m的直径,像伞一样。后来经过改良,到了5英寸,后来成为IBM PC的标准配置。由于摩擦和密封不好等原因,软盘的寿命不长。1973年IBM 3340问世,它拥有“温彻斯特”这个绰号,来源于他两个30MB的储存单元,恰是当时出名的“温彻斯特来福枪”的口径和填弹量。至此,硬盘的基本架构就被确立。1980年,两位前IBM员工创立的公司开发出5.25英寸规格的5MB硬盘,这是首款面向台式机的产品,而该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
配有软盘驱动的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