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技术讨论什么的都扯淡,重点是作为一个靠谱官方资料集散地
[复制链接]
昨天在公交车上,突然想起这个事情来。
记得 农姐 好像在群里问过,大概是说,如果做一些厂商的官方文档的翻译,是不是真的确实起到帮助工程师?
记得当时我又狗头军师了一会,我说,那是必须的,不过,要做就做些新器件,做那些百度上找不到靠谱中文资料的资料。
昨天想起这个事情,是因为我最近又陷入了一堆英文资料的阅读中去了。
回应标题
每个论坛都在灰常努力地想提高论坛的发帖回帖数量,以及其实根本就做不到的高质量帖子。
——我们很痛苦地追求,那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东西很可能是错误的。
试想,除了那些经常喜欢操闲心,过于热心的人(而这些人一般都热心不了几年,比如在下~~~),谁没事干会像师傅教徒弟,或者教同事解决问题一样耐心加热情?
又试想,都说 点条路,你自己走,可是那些动不动就喜欢“加我qq私聊”的人谁有这种耐心?
再加上一些请教回答过程中,回答的人的不耐烦和问的人出言不逊之类的事情多了去.......
于是乎,时间久了,只会变成,问的人懒得问,回答的人懒得回答。
这是客观事实,而且有深刻的客观理由,所以,单纯的刻意地想去改变它,那无疑是自找苦吃.......所以现在基本上我都不干这种事了。
一个论坛,说到底,也是一个传媒,靠的是广告吃饭发工资。
靠的是半导体厂商。
那么,你到底能给他带来什么?我想这直接决定了他会给你多少钱,关系能有多长远。
他最希望的就是,卖芯片,卖芯片,还是卖芯片......
当前的芯片,基本上都需要大量的文档和操作文档支持。
对于51这种早就烂透的东西,不管是例程还是资料,你网上到处都能找到,只要你C语言正常,只要你有耐心,基本上没有搞不定的事情(因为我就是这样搞过来的)。
但是对于一些新的东西,比如我弄的CC2530.......并不是我英文很好,而是因为我看中文已经看得不耐烦了。
那些东西没有一点营养,不是复制来的一堆废话,就是随便用翻译工具胡乱翻译,再或者,直接一点中文骗你点击,然后一堆英文资料——而且还是最没用那一部分........
所以我决定看英文资料。
英文资料虽然管用,可是,现在,其实也不只是TI,还有ST,以及其他我接触过的厂商,事实上我发现这和智能手机一样,并不是某个品牌就会有卡啊经常死机啊,上不了网等等等等问题,而是基本上——天下乌鸦,你见过白的么?
其实都一样。
我觉得这个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是:
1.这些享誉全球的顶级半导体厂商,它们在模拟,数字等电气性能方面,真的是让人非常放心。但是它们在向开发者们提供的技术支持等增值服务实在让人寒心。
有很多例程,真心的只有实习生水平,甚至连那个都没有。
我只能恶毒地猜测它们是对此不愿意支付太多的成本,
2.它们的技术文档,对于TI ST这类顶级厂商,它们的资料确实是很多,在数量方面,然而,乱七八糟,往往看一个问题,需要同时翻阅大量资料,而其中真正有用的又非常少。
这也许是因为它们是芯片的制造者,而非使用者,它们不可能像我们开发应用的人那样的角度考虑问题。
而这两个原因,我认为正可以变成 我们这些论坛,电子传媒的机会。
把官方资料翻译成中文文档,这并非必要。
用过STM芯片的人大概不会忘记那个 RM文档,它足足有一千多页之厚,其实很多时候我宁愿看英文原文也懒得看这个翻译版,因为质量不好保证,其次,本来就是直接翻译,根本没有什么不同,或者提炼的东西。
这里,我的意思就是
翻译并非必要,但是提炼提取是很重要的。
和写程序一样,一个芯片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应用的角度来理解,可能同时使用多个功能,然后集合成一个应用——但如果是官方文档,它不管,它只管表达自己的功能,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样的资料之需要一份作为参考足以,而根本不需要翻译成中文——
说句难听点的话,这年头做开发,你回避英文,适合吗?现实吗?
因此,更有价值的资料是,开发的人,把自己在实际应用里做的东西,遇到的事情,把他参考的资料,重新按照一个应用者的角度来整理。
并且提供资料链接已作查证,避免误导。
当然,这种基本上简直就是应用笔记的东西,是需要花费时间的——而无差别劳动时间凝结的是价值。
关键在于,谁愿意买单,或者直接点说
如果半导体厂商不愿意支付更多,是否有人愿意,首先支付一部分成本,当然,这不会是白白干的。
谁也没有说过,一个电子传媒不可以变成一个全球顶级产商的大中华区官方技术支持中心。
话已经说得够多也够白的了,发布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