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导体介绍
不管从科技或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半导体的重要性都长短常巨大的。本日大部门的电子产品,如计算机、移动电话或是数字录音机当中的核心单元都和半导体有着极为紧密亲密的关连。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等,而硅更是各种半导体材料中,在贸易应用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
材料的导电性是由“导带”(conduction band)中含有的电子数目决定。当电子从“价带”(valence band)获得能量而跳跃至“导电带”时,电子就可以在带间任意移动而导电。一般常见的金属材料其导电带与价电带之间的“能隙”非常小,在室温下电子很轻易获得能量而跳跃至导电带而导电,而绝缘材料则由于能隙很大(通常大于9电子伏特),电子很难跳跃至导电带,所以无法导电。
一般半导体材料的能隙约为1至3电子伏特,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因此只要给予适当前提的能量激发,或是改变其能隙之间距,此材料就能导电。
半导体通过电子传导或空穴传导的方式传输电流。电子传导的方式与铜线中电流的活动类似,即在电场作用下高度电离(ionization)的原子将多余的电子向着负离子化程度比较低的方向传递。空穴导电则是指在正离子化的材料中,原子核外因为电子缺失形成的“空穴”,在电场作用下,空穴被少数的电子补入而造成空穴移动所形成的电流(一般称为正电流)。
材料中载子(carrier)的数目对半导体的导电特性极为重要。这可以通过在半导体中有选择的加入其他“杂质”(三、五族元素)来控制。假如我们在纯硅中掺杂(doping)少许的砷或磷(最外层有五个电子),就会多出一个自由电子,这样就形成N型半导体;假如我们在纯硅中掺入少许的硼(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就反而少了一个电子,而形成一个空穴(hole),这样就形成P型半导体(少了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可视为多了一个正电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