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4|1

36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楼主
 

什么是自动化控制 [复制链接]

什么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呢?
    准确来说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自动控制是相对人工控制概念而言的。指的是在没人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预定规律运行。
  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将人类从复杂、各大种不同性质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控制效率。自动控制是工程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利用反馈原理的对动态系统的自动影响,以使得输出值接近我们想要的值。从方法的角度看,它以数学的系统理论为基础。我们今天称作自动控制的是二十世纪中叶产生的控制论的一个分支。基础的结论是由诺伯特·维纳,鲁道夫·卡尔曼提出的。
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
  室内的温度、湿度及其它环境的调节控制:室内温度的调节是一个简明易懂的例子。目的是把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定值θ,尽管开窗等因素使得室内热量散发出室外(干扰d)。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加热必须被适当的影响。通过阀门的调节,温度就会保持恒定。除此之外,在人们有感觉之前,暖器热水的温度也会受外界温度的干扰。其余的例子还有三油桶系统。

  自动控制理论跨入了现代控制理论阶段。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的最优控制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目前,自动控制理论还在继续发展,正向以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深入。
  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首先要将被控制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总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量是要求严格加以控制的物理量,它可以要求保持为某一恒定值,例如温度,压力或飞行航迹等;而控制装置则是对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的机构的总体,它可以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但最基本的一种是基于反馈控制原理的反馈控制系统。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装置施加的控制作用,是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和控制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量进行控制的任务,这就是反馈控制的原理。
基本原理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它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二战期间为了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以及其他基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设备,进一步促进并完善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到战后,以形成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这就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形定常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自动控制系统产生的效益
  自动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单元技术的不断综合,以CIMS为代表的未来工厂自动化技术,正不断显示出其巨大的效益,以美国科学院根据对美国在CIMS方面较领先的五大公司的长期调查分析,认为采用先进自动化技术,如CIMS,可以获得以下效益:
  a.产品质量提高 200-500%
  自动控制加工
  b.生产率提高 40-70%
  c.设备利用率提高 200-300%
  d.生产周期缩短 30-60%
  e.在制品减少 30-60%
  f.工程设计费用减少 15-30%
  g.人力费用减少 5-20%
  h.提高工程师的工作能力 300-3500%

 由此可见,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其效益明显提高
现代控制理论用黎卡提方程。我们现在用的,现代后控制理论里用的是线性矩阵不等式,线性矩阵不等式的解法都是用MATLAB的软件来解的,所以整个计算工具,就是我们考虑的对象、研究内容等等都出现了变化。所以有人把它叫做现代后控制理论,我们今天主要把这个过程,怎么从个别的技术最后形成一门学科?这个学科分成几个阶段?给大家介绍了一下。
  这个就是我主要介绍的一些内容,我这里要说的就是这里边包括一些年份,有些事实。譬如说他做了梦,这个都是有据可查的,不是我瞎说的。但是这里边对人的评论,一些观点可能就是我的,所以假如有说错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主要介绍的内容就这些,谢谢大家。
  提问:听了您刚才的介绍,我有几个地方想向您请问一下,请问王教授,您刚才介绍的是自动控制发展的历程,那么就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那么咱们自动控制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可能是哪个方向?就培养我们这些学生而言,我们怎么样提高自己自身素质来向这个方向来靠拢。
  答:自动控制我比较是有这么一个观点:你不能光从搞控制的人来说,我能想出一些方向,我就指给你往前走,我能解决你好多问题。我举例子来说,瓦特的离心调速器,这个控制系统是先有调速器,先有调节系统,为了提高精度,把这个球做大,做大了以后,系统不稳定了,出了问题去解决它。就是说首先是技术推进它的,这是一个大方向,大家可能现在学理论,就是一些新的理论里边,可能是最优控制吧,Pontryagin,中文叫庞特里亚金,庞特里亚金(Pontryagin)的那个极大值原理,到底怎么产生的,我倒想说说这个过程,所以就可能知道,我搞控制的人怎么搞。  
   自动控制的发展,从开始阶段的发生到形成一个控制理论,讲整个这个进程。自动控制就是指这样的反馈控制系统,这是有一个控制器跟一个控制对象组成的,把这个控制对象的输出信号把它取回来,测量回来以后跟所要求的信号进行比较。根据这误差告诉控制器,这就是机器内部的工作了。让控制器完成这个控制作用,使得这个偏差消除或者说使得控制对象的输出跟踪我所需要的要求的信号。控制对象的输出量一般来说都是一个物理量,比如说我控制一个机器的转速,就是需要把速度测量出来,才能进行控制。
自动控制发展历程
  从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大家假如接触到这门学科的话,可能都知道是瓦特的离心调速器。这是离心调速器的几种方案的示意图,什么叫离心调速器呢?就是有两个飞球,一转起来
  以后,因为离心力,飞球就往外胀。飞球胀开以后,这个下面的套筒就往上升,这个套筒在移动,就带动执行机构动作,这是最早的瓦特的离心调速器。
防空火力控制
  现在再一个报道,就是1925年到1940年之间斯佩雷(Sperry)的那个工作,这里谈的是anti-aircraft,就是防空火力控制,火力控制是这样的。它这个火力控制,这里一大堆人的地方,这是它主要的核心部分,叫火控指挥仪。火控指挥仪是指什么意思呢?根据飞机的方位角、高低角,飞机在飞还有一个前置角,打前置角,把这个呢,控制火炮,告诉火炮。就是这个地方是它的指挥仪,等到火力控制的地方,这里站了三个人,当时的术语叫人工伺服,三个人,为什么三个人呢,一个方位角,一个高低角,还有一个引信。因为他那时候还要算出来,就是要指挥仪算,算出来我炮弹飞到你飞机的时候,需要多少时间。引信就是指一个定时器,它拨到可能几秒钟以后爆炸,所以需要这三方面的高低角、方位角,再加上定时爆炸,才能把飞机打掉。这是1940年前的,这个是美国的火力控制的情况。但是到真正我们核心搞控制的人来说,火炮控制部分是人工伺服,human servo。
电子振荡器
  在1927年的8月2号他去上班,那时候20年代,在美国也是上下班要坐船、坐车,他坐在渡轮上面。所以这样的话,负反馈是1927年,布莱克首先提出来的,我现在为什么要提呢?就是说他到底是不是个灵感,其实推究他实际上是必然性。
  布莱克已经在这个之前,专门研究了电子振荡器,电子振荡器是用反馈工作的,当然是正反馈了,所以他有这个基础。就是他有工作的积累,布莱克有很多用反馈原理构成振荡器线路的这些工作基础,完了老在想这个问题,这样灵感就出来了,就做出来这个负反馈放大器,这是一个人,应该要提一下。
PID的整定法
  还有下面要上的是尼可尔斯(Nichols),我们下面还要提一下的,尼可尔斯提出PID的整定法,大家现在学控制的可能都知道。PID整定法是尼可尔斯在二十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他这人很有才能,他想办法把PID调出来,想办法参数应该怎么整定,需要用模拟机。当时美国惟一一台模拟机,当时的模拟机叫微分分析仪,麻省理工学院的。这个模拟机的制造人是谁呢?就是刚才说的,当时是维布什(Vannevar Bush),后来他是美国总统的科学顾问,原来就是搞自动控制的,他设计了这个微分分析仪,现在叫模拟机。尼可尔斯(Nichols)就在这个模拟机上做了大量的仿真实验,最后列出来这个PID的整定表,50年过去了现在大家还在用。有一样工作50年不变的就是尼可尔斯(Nichols)发明的这个PID整定表。这个是最后的,战争结束以后,他们才把工作展现出来。这一本书呢,现在是一本经典著作,我们国家刚解放的时候,这些资料都没有,我们只能看到俄文的。俄文的是1953年翻译出来的。
工程控制论
  第二本要介绍的是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钱学森是1954年写的书,当时他在美国写的书,我们这里也拿不到英文版,但是前苏联很重视,前苏联马上把它翻成俄文。我们看到的前苏联是1956年把他的俄文,翻译出来了,我们当时看到的是俄文版,这是在大概二十世纪50年代形成过程里边的几个主要的过程,把经验都总结出来。下一本是鲁里叶(Lurie)的非线性的一个经典著作,这个是1951年出版的鲁里叶(Lurie)的那本书。鲁里叶(Lurie) 在前苏联大概1944年他提出来,大家现在搞非线性可能都知道,提出来一个鲁里叶问题,这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他后来写成书了,就是留着这问题。这个问题,开始到什么时候呢?我这里说一下这两个风格,英美的刚才大家已经听出来了,都是搞工程的人在搞控制,前苏联是应用数学家跟力学家在搞控制,所以两个起的作用都不一样。他这本书1951年当时是非常难看懂的,很难读懂。这个工作,他提出来的鲁里叶(Lurie)问题,一直到1960年才有人解决,提出来一个解决方案,大家可能知道的,就是波波夫(Popov)的绝对稳定性。后来就提出来超稳定性,是解决的这个鲁里叶(Lurie)问题。就是说这本书当时二十世纪50年代,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50年代初的一些工作,一直影响到二十世纪60年代,而且还影响到目前一些非线性的理论工作,都是以他这个为基础。
  是整个在二十世纪40年代,前面的是个技术的发展过程,慢慢形成理论了。我习惯上用这么一个时间表来表示。50年代的时候,一般都叫经典控制理论; 60年代叫状态空间法,实际上就是状态空间方法,但是呢,当时的名称,把它叫做现代控制理论了;后来70年代是现代频域法,这么一个过程。接下来现在就是要说明一下状态空间法,完了就叫现代控制理论。这个状态空间法谁先提出来的呢?是刚才的第三本书,前苏联的这些学者。他们搞应用数学、搞力学的,他们从来就是用的是状态空间法。1960年卡尔曼把它介绍到英语世界,这个世界用英语来说是English speaking country ,就是说英语的国家里边去,因为本来大家都不知道,卡尔曼是个斯拉夫名字。他1960年的时候,他把状态空间法介绍给美国。但是加上人为炒作,就把这个现代控制理论炒作得好像非常神一样,当时也有些人寄予希望也是比较大。这个就是发展了十年以后,就发现期望过大了,好像也只不过如此吧!有些问题你也没解决了。所以那个时候,又有人回到频域法,就是最早50年代是频域法,60年代状态空间,70年代又回到频域法。
  当然这个是螺旋上升的,就这个时候的频域法就加了个名字,叫现代频域法。实际上是螺旋上升,又回到频域法。觉得频域里边来考虑设计问题还是比较恰当的,考虑一些设计要求,就出现了这个频域法。正好在现代频域法发展的这个势头上的时候,1981年有人写文章说你这个没有鲁棒性,我们现在大家搞控制理论知道要鲁棒设计。说你这个现代频域法没有鲁棒性,当时人家不信、不服,经过80年代的论证,争议慢慢形成。到1991年,就是现在的有人当然是你可能这个术语不一定统一,有人把它叫做现代后控制理论,Postmodern control theory。我们现在就回过来看看,为什么说这个没有鲁棒性?这个要说到,我们从多变量系统来说,多变量系统实际上是多入多出系统。多变量不太恰当,输入有好多个,输出有好多个。多变量里一个问题,叫做耦合,就是输入输出之间互相耦合。控制的时候,直观的要求就是要解耦控制,解耦控制以后呢!就是这个1跟输出1可以组成反馈系统,这个2呢!跟输出2可以组成反馈系统,这个设计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了

最新回复

呵呵,路过,学习一下,什么是自动化控制,这可是比较传统的技术,还没有真正了解过呢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1-28 07:52
点赞 关注
 
 

回复
举报

2万

帖子

340

TA的资源

版主

沙发
 
呵呵,路过,学习一下,什么是自动化控制,这可是比较传统的技术,还没有真正了解过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随便看看
查找数据手册?

EEWorld Datasheet 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9 下一条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国产芯 安防电子 汽车电子 手机便携 工业控制 家用电子 医疗电子 测试测量 网络通信 物联网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5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