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中国的LED照明产业发展起来?这个问题一直是关注LED照明产业朋友在深思的问题,小可不才,写下本文,只为抛砖引 玉,欢迎大家讨论! 适时出台标准 整合产业资源 ——写在LED照明产业启动元年 就像虽然火车在发明之初的第一次试验中甚至跑不过马车,而现在即使再完美的马车也不可能是当代最简陋的火车的对手一样,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LED是否节能、长寿的质疑可以休矣。在最近一场有关LED照明的研讨会上,会议的主办方在面对一位现场观众对发展LED照明的现实意义的质疑时也发表了相同的观点,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半导体照明试验室副主任钱可元教授在演讲中更明确表示,当LED照明的能效达到120lm/W之后,在路灯应用中取代高压钠灯的价值已勿须质疑。钱教授用一条在2012年后上升曲率明显增大的曲线表达了自己对LED照明产业发展趋势的看法,他希望并认为2009年将成为中国LED照明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启动元年。 要使2012年真正成为中国LED照明产业启动元年,电子元件技术网分析师认为还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1. 适时地出台LED照明产业的行业标准 2. 整合产业资源,建立“垂直一体化”的产业结构 适时出台行业标准 无论是代表学界的清华大学的钱可元教授还是代表LED照明产业界的德士达光电的熊映翔总经理在发表演讲或接受电子元件技术网专访时都表示了对尽快出台中国LED照明行业标准的呼唤。 熊映翔先生表示:没有行业标准,导致了整个产业的良莠不齐,结果有些缺乏技术积累的厂家的LED照明产品在使用中没有可靠性保证,几周甚至几天内就产生故障,后果是令整个社会对LED照明产业产生不信任。这种不良印象一旦产生,很难纠正,将会对整个LED照明产业的发展带来致命损害。 当然也可以认为这是例如德士达光电这样的产业得较早进入者希望通过标准来加高对后来者的产业门槛,但客观事实是LED照明行业确实是一个技术门槛较高的行业,决不是换个灯泡那么简单,举个简单的例子,没有好的光学设计,LED能发出的光其实就只是一个光斑而已,远远不能实现照明的效果。更何况这个产业还涉及到上游的外延片、芯片制造,以及封装、驱动芯片、电源等多个高技术领域,哪一个领域的短板都将最后造成LED照明产品的低效和低可靠性。 因此电子元件技术网(http://www.cntronics.com)的分析师xud也同意熊映翔先生的观点,LED产业的后来者应该扎扎实实的做好“蹲马步”的基础工作,而不是匆忙的进入这个行业。德士达在2006-2008年的“蹲马步”阶段就投入了200万美金专著于LED照明的研发,而占据国内大功率LED照明电源市场60% 份额的深圳茂硕电源仅为解决LED电源的防水问题,在防水胶的研发上就投入了七十多万,而现在茂硕更准备投入1200万建立自己的可靠性试验室。 那么后来者是否就没有机会了呢,电子元件技术网的分析师认为,LED照明产业发展起来后将会是一个海量的产业,存在着大量的机会,我们宁愿认为现在的后来者只是错过了第一次播种的“农时”而已,深耕好自己的土地,在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再播种,这样一个丰收的秋天就非常可期,相对于更早的播种者只不过是错过了一个收获的季节而已,而且这个产业也只是刚刚启动,按照农业中的“大小年”说法,收获的大年还远远没有到来。相反如果不计后果的盲目进入,那就和在夏天播种去期待秋天的收获一样危险和不切实际。 之所以写这文章,是因为在电子元件技术网上看到一篇博文名为“为什么国内的LED照明发展不起来? ”(http://www.cntronics.com/bbs/viewthread.php?tid=1063)。写的还不错!而笔者上周末笔者参加了一个LED照明的研讨会,以下是会后的一点感想,试图回答那篇博文中的提到的部分问题。 标准的出台就好像是在一个游泳池里标明深水区一样,有了深水区的表示,不擅游者自然会远离深水区以免被超出自己能力的深水淹死,而擅游者则可以更好的在深水区里游泳锻炼。如果没有标准,没有这个标示,大家都挤在一起游泳,那么善游者也游不好,不擅游者虽然勉强下水了,却面临被淹死的危险,这是每一方都不愿看到的。因此LED行业需要有这样的一个标准的出台,警告不擅游者,使擅游者游得更舒服。 不过需要标准并不意味着标准越早出台越好,因为LED照明产业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以LED芯片能效为例,其提高的速度就大大超过了专家的预计。如果标准确立的过早会出现两种不良后果:1.标准滞后于产业的发展,起不到指导意义。2.标准制定的过早,把很多后来者过早的拦在了LED产业之外,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壮大。所以我们提出标准要适时出台,究竟什么时间最合适,需要业内的资深专家去作更深入的思考和具体的调研工作。 整合产业资源,建立“垂直一体化”的产业结构 清华的钱教授在演讲中指出LED照明产业从规模上来讲最大的一头在于应用,而应用是中国发展LED产业的优势,也是现在国内发展的最充分的部分,但规模大并不代表效益高,在LED产业链中,位于产业最上游的、参与厂家相对于应用部分数量较少的外延片、芯片制造部分才是利润最高的。而这一块产业高端却恰恰是中国LED产业的短板。在深圳,这个矛盾尤为突出,深圳聚集了全国最多的从事LED应用产品开发和制造得企业,而在LED上游产业除了拥有一家世纪晶源外,缺少更多地有竞争力的上游企业,上海相对好一点,拥有蓝光、蓝宝等三家LED芯片、外延片制造企业。 要解决规模和效益不成正比得问题,整合产业资源,变“单一平行化”的产业结构为“垂直一体化”的产业机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否则LED照明产业会重蹈平板显示产业受制于日韩企业的覆辙。在平板显示产业,日韩企业既拥有面板产能又具有平板电视品牌和整机工厂,这样他们可以以较为优惠的价格供应面板给自己的整机工厂,而在必要的时候在整机市场和中国企业拼价格。而国内的企业在上游的面板供应上受制于人,以高于日韩企业的价格获得面板;在整机市场受制于品牌效应和研发实力,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产品,两方面的挤压导致国内平板电视制造企业利润微薄。自动复制粘贴原文地址:http://www.cntronics.com/club/space.php?uid=94&do=blog&id=1055同样在LED产业,如果我们在位于产业高端的芯片和外延片制造上缺少话语权,那么最后很可能是整个市场培育起来了,赚钱的却只是那几个众所周知国外巨头,国内参与LED照明的的大部分企业只是赔钱赚吆喝而已。Cree的中国区经理唐国庆先生在接受电子元件技术网专访时表示:中国同行技术进步迅速,已经给Cree这样的产业巨头带来了压力,但他进一步表示Cree也在一直进步。由于技术起点不同,因此不难判断短期内Cree等国外巨头还会保持对国内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 要整合中国LED产业的上下游资源,建立“垂直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发展和整合中国大陆各地的LED上下游企业,另一方面可以把眼光稍微看的稍远些,掠过我国的LED照明产业重镇厦门看看海峡对面的宝岛台湾。台湾在LED照明产业的上游相对于大陆具有技术和产业优势,但在应用端却缺少足够的参与企业和市场。还是以平板显示领域举例,缺乏整机厂商支持的台湾面板厂商在整机市场出现问题时因缺乏产业纵深会受到比日韩面板厂商更大的影响,而大陆整机产业恰恰可以弥补台湾的这种产业短板。因此,在LED照明领域,大陆和台湾联手,建立“垂直一体化”的产业结构,细化、优化产业分工、拉长产业纵深,是一件互利和造福两岸产业的好事。两岸的企业由于特殊的亲缘关系,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通过整合建立股份制合资公司。这种产业联合可以更充分的利用大陆的市场优势和台湾的技术优势,提升两岸在整个世界LED产业版图中的地位。 我爱方案网(http://www.52solution.com)曾用大型专题报道了2008年底召开的“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就提出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其中包括加大两岸在LED照明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两岸共同制订电子信息等产业技术标准的合作等。而德士达光电的熊映翔总经理在演讲和接受电子元件技术网分析师专访时也多次表达了对加强两岸合作的迫切心情。 另外,韩国政府年初宣布,把包括“四大江河整”等36个建设、能源、环境改善项目命名为“绿色新政” (低碳绿色项目),从今年到2012年的4年里将注入50万亿韩元,并创造96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包括在四年内将20%的公共设施照明更换为节约型LED照明。这被业界解读为韩国吹响了大力发展LED照明产业的号角,让人不由得想起当年韩国政府对三星等公司在平板显示领域的扶持。由此提醒我们,中国的LED照明产业除了大力和扎实的推广“十城万盏”等计划之外,两岸的产业合作也应该加快进程。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垂直一体化”的产业结构,才不会在未来和日韩企业的竞争中处于被动。
本文摘自: 大学生电子设计联盟(http://www.nuedc.net.cn)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nuedc.net.cn/thread-21693-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