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外复位引脚既作人工复位又作键盘!!!!
朋友们可以跟风也请大方地批判
硬件用一个单脉冲电路产生一次按键触发,复位单片机同时也做一位键盘,由于采用了单脉冲电路,用户长按“复位键盘”无效,不会造成长复位单片机“死机”。
有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判断是人工复位(复位键盘)而非上电复位?这不难,单片机内部“冷热上电”复位标志可区分是上电复位还是人工复位(按键)。
第二 如何解决瞬间停电,而单片机在停电瞬间还没退出“欠压运行”状态时的误识别(冷启动热启动模糊)-----硬件上我们一定能而且轻易能做到单脉冲电路的储能在掉电时段内维持时间比单片机上的电荷存能维持时间更长!
第三。“一个万一干扰型”复位造成按键假象和按键抖动怎么区分和消除万一真是死机了用户做的是人工启动-------单脉冲电路本身就是消抖动电路,所以单脉冲电路自身抖动可不考虑,至于偶然的干扰触发和用户人工启动--------一是增加时间延迟 二是软件上进行判断-----当一个外部“复位按键”和“复位”双有效时,开启一个定时,超出定时以外,还没有新的键输入,此键“纯属干扰”或者是死机后“人工重启”!还有下面的第四条消除更多疑虑
第四。“复位键盘”一般作不重要的键使用,例如只着光标键,异常退出键等,不建议用着“确认”和“功能”选择键使用。
第五。为什么有这种恶习 1.节省口线 2键盘复位 3系统高效
节省口线对51单片机很有用!有时候差一条口线会造成恶化,最后差很多口线,例如你口线不够你就扩展口线,51挂外设就会占住PO口拖住P2干扰P3口,累死累加器,MOVX指令只能用累加器寻址,所以你扩展一个口恶化三个口,笔者过去从来没用过89C51只用89C2051后来STC12C4052AD,笔者对口线规划超牛,15根口线一般不作并行扩展,最终还能剩1~2根悬乎着,关于这方面的技巧笔者下面可以专门开讨论。用3跟口线做8位远程显示16位远程键盘,笔者在很多电子网站都有写作!做数码管类常规键盘大家找我好了,我做的既稳定又美观还节省口线还省元件,还特别好布板,更特别省软件。但今天对430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430口线太腐败了,口线够我们挥洒的不知道怎么浪费。
重要的是“键盘复位”。当我们发现计算机有点卡(其实死机了)我们常乱按键盘来企图启动计算机,无效的时候才按“硬复位”,万不得以才“硬关电”!这是个使用惯性和用户习惯,最好的办法是尊重是沿袭!当然我们不能指望内部看门狗和外部看门狗能彻底解决问题(要是能的话,还不能在微机上做出更好的看门狗来?!)。
系统高效,使用高效,如果你给你的产品说明书上写“当您遇到操作不灵时请按红色复位键重启或者关电后等待半分钟再请上电时:
这句话就含有这样的意思:一。也许这键一年用不上,而用得上时,用户得去找说明书 二。意味着你的产品还不是全自动化,依旧需要用户干扰才能动作!
既然任何单片机系统都要设“人工复位”键,为什么不整合一下,把本来很正常的辅助设施----这往往又是用户质疑愤懑的设施,而在电子工程师看来完全正常的的设计而对外行又不太说得清的“秀才遇到兵”,变成一种“无形的淡化”“无奈的掩饰”和“我说不清我干脆不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