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时代,电子的时代,想想也真了不起,生物芯片的运用更是不可琢磨了,未来治疗威胁生命的疾病如癌症或心脏病,将离不开一种新型的微芯片。生物微电子机械装置(bioMEMS)将被移植到体内,起到向有关器官输送药物和输送新细胞的作用。 Ohio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罗伯特·米勒博士在生物医学纳米技术2000年会议上说:"我们已准备用机器人把我们设计的一种芯片植入到实验动物体内。"米勒预计未来五年内生物芯片就会在人类体内开始临床试验。最近米勒博士成功地使用机器人给60个病人进行了动脉移植手术,米勒还预期未来使用相同的技术可以精确地将微芯片放置到器官或血管当中,然后微芯片释放药物或刺激干细胞进行自我修复。 设想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来到医院,既不服药,又不打针,医生给他开的药方却是在他的体表内植入一个生物芯片。这个小小的生物芯片不仅管理着每天应该释放的药量,而且把他身体中对药物发生的反应记录下来,在传递给医院中的病人信息接受装置,医生根据这些数据对生物芯片进行适当调整,使之释放最适合病人的药剂量。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这些只是未来医用生物芯片应用的一部分,随着纳米技术的应用,医用微芯片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光明。 生物芯片技术于90年代初期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而诞生,它是通过像集成电路制作过程中半导体光刻加工那样的缩微技术,将现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许多不连续的、离散的分析过程,如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和定性、定量检测等手段集成于指甲盖大小的硅芯片或玻璃芯片上,使这些分析过程连续化和微型化。也就是说将现在需要几间实验室、检验室完成的技术,制作成具有不同用途的便携式生化分析仪,使生物学分析过程全自动化,分析速度成千上万倍地提高,所需样品及化学试剂成千上万倍地减少。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用它制作的缩微分析仪将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新药开发、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生物武器战争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