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2

40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楼主
 

《RISC-V开放架构设计之道》关于RISC-V起源与感想【1】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luyism 于 2024-5-31 15:17 编辑

《RISC-V开放架构设计之道》关于RISC-V起源与感想【1】

一、前言:启迪智慧的开篇

拆开快递,《RISC-V开放架构设计之道》落于掌心,它不仅承载着知识的重量,更是开启了通往未来计算世界的一扇窗。封面简约而不简单,犹如RISC-V本身的设计哲学——在极简中蕴含深邃。

作者用页边的蒙娜丽莎图标来强调认为体现优雅性的功能特性。也确实符合架构的特性。

David Patterson教授的笔触,既有大师的严谨,又不乏引人入胜的故事性,使得即便是复杂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理论,也变得生动有趣,令人爱不释手。书籍的作者不仅是RISC-V架构的奠基者之一,还是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泰斗,他用简洁而深入的笔触勾画了RISC-V的全貌。以他深邃的洞察和流畅的文笔,不仅揭示了RISC-V的内在逻辑,更引导我们重新评估指令集架构的每一步设计,是如何在效率、成本与灵活性之间寻找微妙平衡。

通过阅读本书,不仅能够加深对RISC-V的理解,还得以重新审视各种指令集架构设计中的权衡与取舍。

二、RISC-V起源:自由之光,破晓而来

2.1 理念的火花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长河中,RISC-V的诞生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照亮了开源硬件的未来之路。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对传统封闭架构限制的一次勇敢突破,它源自对现有复杂指令集架构(如x86和ARM)的一系列不满和对计算机架构简洁性的追求。在经历了数十年指令集架构(ISA)的专利壁垒和高昂授权费用后,学术界与产业界迫切需要一种全新、开放且灵活的解决方案。

于是,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面对CISC架构的繁复与高昂成本,决心打造一种全新的指令集架构,能够用于教学和研究。他们提出的愿景是创建一个开源、模块化、可扩展的指令集,能够适应从最低功耗的嵌入式设备到最尖端的超级计算机的所有应用场景。

RISC-V,即第五代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应运而生,其名字中的“V”象征着“变体”(Variants),预示着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这一创举不仅打破了技术垄断,还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创新热潮,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处理器设计的革命中来。

2.2 从学府到世界舞台

RISC-V的研发始于一个简单的教学项目,但很快就因其出色的设计理念和开源性质吸引了大量关注。2014年,RISC-V基金会成立,旨在推动RISC-V的标准化和全球推广。如今,RISC-V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广泛应用和强大生态系统的指令集架构,被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采用。

三、RISC-V的独到之处:简洁之美,性能之巅

3.1 与复杂指令集的对比

RISC-V的魅力,在于它那“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与复杂指令集(CISC)相比,RISC-V强调的是指令集的精简与高效。书中详细阐述了RISC-V如何通过减少指令数量、统一指令格式和采用固定长度指令等策略,实现更高的执行效率和更低的功耗。

这种设计哲学使得RISC-V更加易于学习、编程和优化,同时也为硬件实现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展性。特别是在面对特定领域应用时,RISC-V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开发者轻松定制指令集,满足从微控制器到高性能计算的广泛需求,真正实现了“按需定制”。

RISC-V的模块化设计是其另一大亮点。通过将指令集划分为基础指令、标准扩展和自定义扩展,设计者可根据特定应用需求自由组合,既保持了架构的灵活性,又促进了创新的多样性。这种机制,让RISC-V在物联网、边缘计算乃至高性能计算领域都能找到一席之地。

RISC-V指令集分为基础I、标准II、扩展III等多个层次,其中I级为必须实现的基本指令集,确保了所有RISC-V处理器的兼容性;II级和III级则提供了可选的扩展,比如用于浮点运算的F扩展、用于向量运算的V扩展等,允许设计者根据应用场景灵活选择,这一设计极大地促进了RISC-V的广泛应用和技术创新。

3.2 RISC-V的优势

成本与简洁性:RISC-V的简洁设计大大降低了芯片的制造和维护成本,同时提高了指令集的可理解性和可预测性。

性能与扩展性: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RISC-V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扩展,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性能,还提供了广泛的优化空间。

架构与实现分离:RISC-V强调指令集架构与其具体实现的分离,这使得开发者可以专注于高效实现,而不用被复杂的指令集设计束缚。

代码大小与易用性:精简的指令集设计使得编译器和链接器能够生成更小、更高效的代码,从而提高了整体系统性能和能效。

四、RISC-V生态:繁花似锦,共创未来

随着RISC-V理念的深入人心,其生态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从微小的物联网设备到高端服务器,RISC-V的身影无处不在。

4.1 实践的土壤:芯片与开发工具

SiFive等企业的涌现,为RISC-V理念提供了实践的土壤。HiFive系列开发板等产品的推出,不仅降低了开发者进入RISC-V生态的门槛,也加速了新技术的应用验证。这些实体产品,是RISC-V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桥梁。

SiFive作为RISC-V领域的领头羊,不断推出高性能的处理器产品,如其高性能RISC-V内核系列——SiFive Performance P550,这款内核声称在某些基准测试中性能可媲美Arm Cortex-A75,同时在不到同级 Arm Cortex-A75 一半的面积内,提供高出 30% 的性能,标志着RISC-V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重大突破。此外,SiFive还推出了Freedom Everywhere、Freedom Unleashed等开发平台,加速了RISC-V在物联网、边缘计算和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应用部署。

SiFive等国际企业的先行脚步为RISC-V铺垫了坚实的基础,但国内企业同样不甘落后,正积极布局,为RISC-V生态增添本土色彩。例如,平头哥半导体依托阿里巴巴集团的深厚资源,不仅自主研发了高性能的玄铁系列RISC-V处理器IP核,还推出了无剑SoC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从芯片到云端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此外,像华米科技这样的智能穿戴设备制造商,也基于RISC-V设计了黄山系列芯片,推动了RISC-V在消费电子领域的落地应用。与此同时,一系列面向不同层次开发者的RISC-V开发板如T-Head的无剑开发板、Sipeed的Longan Nano等,正降低着技术门槛,激发着创新灵感,让RISC-V的实践触手可及。

4.2 行业联盟与本土生态共融

同时,各种开发板如HiFive Unleashed、BeagleV等,为开发者提供了亲身体验RISC-V魅力的平台。更有诸多科技巨头如Google、Western Digital等宣布支持或采用RISC-V,进一步推动了其生态的成熟与扩张。

在国际科技巨头的加持之外,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CRVA)的成立,标志着国内RISC-V生态的组织化、规模化推进。CRVA集合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同推动RISC-V在国内的标准化、产业化进程。阿里巴巴、华为、紫光展锐等国内科技巨头的加入,不仅为RISC-V在国内市场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持,还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通过举办各类RISC-V生态大会和技术论坛,这些企业与组织携手构建了一个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的平台,加速了RISC-V技术在国内的创新应用和市场拓展。

4.3 开源的力量:生态的催化剂

社区方面,GitHub上活跃的RISC-V项目不计其数,从操作系统、编译器到各种库和工具链,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为RISC-V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源文化在中国RISC-V生态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国内开发者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积极参与国际开源项目,还孵化了多个本土开源项目,如针对RISC-V优化的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开发工具等。这些努力不仅丰富了RISC-V的软件生态,也增强了本土开发者对RISC-V的理解和掌控能力。诸如OpenMIPS、RT-Thread等操作系统对RISC-V的支持,以及Chromium、GCC、LLVM等工具链的持续优化,展示了国内开源力量在RISC-V生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4.4 国内RISC-V芯片与模块的创新浪潮

国内RISC-V生态近年来发展迅速,涌现了一批知名的芯片和开发模块,这些产品在不同领域展现出了RISC-V架构的独特优势和应用潜力。以下是一些国内流行的RISC-V芯片和常用模块的列举:

公司 芯片/模块 介绍
阿里巴巴平头哥 玄铁910 高性能处理器内核,适用于AI推理、高性能计算
华为海思 Hi3065H 高性能实时控制专用MCU, 具有高性能、高集成度、高可靠性、易开发的特点
兆易创新 GD32VF103系列 基于RISC-V内核的MCU,适用于工业控制、消费电子、IoT
乐鑫科技 ESP32-C3 搭载RISC-V 32位单核处理器,支持Wi-Fi和Bluetooth LE 5.0
沁恒微电子 CH32V307 工业级互联型RISC-V单片机,支持FPU和USB2.0高速接口
芯来科技 N100/N200/N300/N400 不同性能级别的处理器内核,覆盖从IoT到高性能嵌入式系统
赛昉科技 VisionFive开发板 基于RV64GC RISC-V处理器,适用于AI、机器学习等应用
中微半导体 ANT32RV56xx 集成RISC-V内核的32位微控制器,适用于消费电子
中科蓝讯 AB32VG1 自主RISC-V内核,提供125MHz运算主频,集成RAM和Flash
中国科学院 “香山”处理器核 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适用于服务器芯片、AI芯片等高端领域
航顺芯片 HK32U1xx9 异构集成架构,结合RISC-V处理器和Arm Cortex-M3
华米科技 黄山1/2号 基于RISC-V架构开发的AI芯片,适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

以上列举的仅是冰山一角(不分先后,同时一些厂商可能有着多块芯片与模组等、这里由于篇幅不一一列出),实际上,随着RISC-V生态的日益成熟和国产替代的推动,国内涌现了越来越多的RISC-V芯片和模块,覆盖从超低功耗物联网节点到高性能计算等多个领域。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选择,也加速了RISC-V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创新。

结语:RISC-V,未来的星辰大海

《RISC-V开放架构设计之道》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洗礼,更是对开放创新理念的深刻认同。书中不仅有RISC-V的技术精髓,更能感受到开源精神的强大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生态的日益完善,RISC-V正引领着一场全球范围内的计算革命,向着更加开放、多元、可持续的未来迈进。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可能存在一些片面与不足之处,望各位指正)

查看精华帖全部内容,请登录或者注册
此帖出自编程基础论坛

最新回复

RISC-V的独到之处:简洁之美,性能之巅。 人类的智慧,得到完美的体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6-15 08:29
点赞(1) 关注
 

回复
举报

734

帖子

0

TA的资源

纯净的硅(高级)

沙发
 

感谢分享,架构涉及的东西太多了,根本学不完,等大佬们完善吧

此帖出自编程基础论坛
 
 
 

回复

7204

帖子

11

TA的资源

版主

板凳
 

RISC-V的独到之处:简洁之美,性能之巅。

人类的智慧,得到完美的体现。

此帖出自编程基础论坛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随便看看
查找数据手册?

EEWorld Datasheet 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10 下一条
有奖直播:当AI遇见仿真,会有什么样的电子行业革新之路?
首场直播:Simcenter AI 赋能电子行业研发创新
直播时间:04月15日14:00-14:50

查看 »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机器人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国产芯 安防电子 汽车电子 手机便携 工业控制 家用电子 医疗电子 测试测量 网络通信 物联网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5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