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为不泄密竟开黄腔怼女记者,结果:被解雇!
[复制链接]
来源:Autodealer综合
4月27日晚,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提出一个问题”。李想表示,有女记者私下联系企业男工程师希望获取企业机密信息,后者拒绝并以带有侮辱女性的比喻方式进行回复。对此,女记者要求企业处理该男工程师。后又要求企业公开 道歉。李想 疑惑,“女记者打听保密信息被男工程师侮辱,企业是否有责任道歉?”
当然,这是缩减版,李想的原话是这样的:
目前,在理想汽车CEO李想微博中,已无法查看到上述内容。
对于李想微博的发问,网友评论聊“嗨”了。
来源:微博网友评论
网友纷纷评论称:“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如果员工在企业有足够影响力,能对公司形象产生影响,那么企业就不得不为其的个人行为买单”“记者职业需要,工程师情商太低”“理想的入职培训也有不足”“不愿意回答可以拉黑,侮辱人就很差劲”“任何场合侮辱别人都应该道歉”。
来源:微博网友评论
也有网友评论称“看了两人对话内容,男员工被开除不过分。公司层面负有管理之责,全体员工对媒体该不该说话,由谁说,应该有基本的普及和培训。理想公司出代表私底下道歉其实就够了,但是公开道歉最好是当事人,毕竟企业不承担主责”“企业没必要替出事员工道歉,但是企业内部可以对所有员工培训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乍一看以为李想所讲的这个事情可能是某个场景案例,并非真实发生。但是结合网传的一张聊天记录,李想所讲的故事则很可能真实发生在理想汽车身上。A媒体向B企业员工打探“保密信息”的对话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删
在这张发生时间不详,并且隐去了所有个人信息的聊天记录截图里,对话内容完全符合李想描述的情况。
站在理想汽车的男工程师角度:坚定态度回绝女记者,是维护企业利益的行为,是员工履行对公司的义务,表明工作范围,值得肯定。
站在女记者角度,通过社交媒体获得一手信源,是完成本职工作的操作手法,意外在于:很正常的问题却得到了人身侮辱的答复。
但严谨地讲,打探消息不完全等同于采访,这一点在企业采访中更是被层层条件约束,理论上员工对外谈论企业管理层不想透露且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的消息,算泄密,而非采访。正规采访会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进行。
雇主无法通过制度等手段管理员工在任何场合下的言论,从李想的深夜微博中,也能隐喻看出他本人的无奈。按照他的说法,管理团队出于对女性的尊重而解雇了这位男工程师,并让PR(公关关系)团队与女记者沟通道歉。
显然,李想已经做到了他该做的。
次日凌晨,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另一社交平台发文称,“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就好,其余的别多想,晚安”。也印证了这一爆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