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8|0

5802

帖子

44

TA的资源

版主

楼主
 

如何对收发机进行频率规划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btty038 于 2020-9-29 15:03 编辑

    

 

今天有一个朋友向我诉苦,说是用户给的变频通道技术指标太难,特别是频率规划方案,更是一头雾水,无从着手。

      那么我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就仅从频率规划这块简单阐述一下,只讲重点,不做赘述。鉴于本人工作经验有限,划分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由于在手机上编辑,这里就不做公式了,还望理解。

      一般用户会给出射频的频率范围,和中频的频率及瞬时带宽。

      根据频率这一项就可以把变频通道划分为主要几个类型。大概可分为宽带收发;窄带收发;宽带接收机;宽带发射机;窄带发射机。

      从频段角度出发常见产品划分为Ka、Ku、X、C、S、L等。

      从环境角度也有可能影响到频率划分,比如,有的产品环境比较单一,用户不会参与到频率划分方案,当四周频率比较复杂时,用户可能明确要求接收机的本振泄漏、中频抑制等,这样就会影响到具体频率规划。

      但是无论如何划分频率方案,本质上都跑不掉以下几点考虑:

      1、带内杂散要满足指标要求;

      2、镜频抑制要满足指标要求;

      3、带外杂散要满足指标要求;

      4、是否有更优方案(性价比更高);

      5、器件能否实现频率分配;

      6、工程能够实现杂散抑制;

      7、工艺能够满足产品实现;

      8、产品质量如何。

     当然,细节问题可能不仅仅包含以上几种。

    如果是窄带收发,那么考虑到窄带情况下一次混频是否能满足指标。因为一次混频方案,器件数量少,产品功耗低,链路简单,性价比高。如果一次混频搞不定,比如链路增益要求高,或者某些混频杂散落在带内不能满足指标要求,基本上二次混频方案均可满足指标要求。二次混频方案的第一中频尽量选低,因为频率低了有一点好处,可选用封装器件,提升产品质量。但是所有事物都是相对的,频率低了带来的噩耗是本振泄漏杂散较难抑制,还有镜频抑制较难,两个本振混频杂散也有可能落入中频附近较难抑制等。

     如果是宽带收发,那么要考虑到镜频抑制,在接收前端考虑到分段处理;同时考虑到一本振的宽度可实现性以及相位噪声的要求。宽带变频方案有很多种,每种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选择。比如2-18G宽带接收,可以分为两段进行处理,2-8G和8-18G,其中2-8G对应的一中频可选择到10G,那么对应的一本振范围为12-18G,正好可以用HMC733实现。8-18G信号可以一次变频到中频(如果中频为2G左右),如果中频较低,比如70MHz,那么就不是一次变频能够解决的,当然,这种产品的中频频率也不会太低。

     对于IQ混频器而言,要注意到镜频抑制及本振泄漏,还有如果带宽比较宽的平坦度在不同频段的恶化叠加问题。

     有的接收机输入频率范围从较低开始,比如30M~8G,那么就要和用户沟通,在频率低端可以直接采样,采样的频率高端到多少G?一般到500M会没有问题。

    有的接收机中频相对带宽较宽,比如1.2G为中心,带宽1GHz,那么对于接收机频率划分就比较恼火,因为对于上变频而言,本振抑制较难,对于下变频,杂散抑制较难。需要合理规划好频率分配关系。

   有的接收机要求相位噪声比较高,那么需要折中考虑是否需要很高的一中频方案了。

    有的接收机要求瞬时测频功能,那么就有专门的应对方案,对接收频率按段进行划分。

    好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其实写细了远远不止这些。等以后有机会吧,再和大家一起神游。

算是经验之谈-l来自射频人生

此帖出自无线连接论坛
点赞 关注
个人签名

射频【放大器】#无线电系统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查找数据手册?

EEWorld Datasheet 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