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CPU A(CPU A上所运行的进程,以下同)从内存单元把当前计数值⑵装载进它的寄存器中;
⒉ CPU B从内存单元把当前计数值⑵装载进它的寄存器中。
⒊ CPU A在它的寄存器中将计数值递减为1;
⒋ CPU B在它的寄存器中将计数值递减为1;
⒌ CPU A把修改后的计数值⑴写回内存单元。
⒍ CPU B把修改后的计数值⑴写回内存单元。
我们看到,内存里的计数值应该是0,然而它却是1。如果该计数值是一个共享资源的引用计数,每个进程都在递减后把该值与0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需要释放该共享资源。这时,两个进程都去掉了对该共享资源的引用,但没有一个进程能够释放它--两个进程都推断出:计数值是1,共享资源仍然在被使用。
Linux原子操作大部分使用汇编语言实现,因为c语言并不能实现这样的操作。
原子操作需要硬件的支持,因此是架构相关的,其API和原子类型的定义都定义在内核源码树的include/asm/atomic.h文件中
原子操作相关API
atomic.h 这个文件中包含了和具体芯片架构相关的原子操作头文件arch\arm\include\asm\atomic.h。
ATOMIC_INIT(v);
初始化一个个原子变量,一般比较少用。
atomic_read(atomic_t * v);
读取原子变量中的值
atomic_set(atomic_t * v, int i);
设置原子变量值为i
void atomic_add(int i, atomic_t *v)
把原子变量值加上i
void atomic_sub(int i, atomic_t *v)
把原子变量值减去i
atomic_sub_and_test(i, v)
把原子变量v的值减去i,判断相减后的原子变量值是否为0,如果为0返回真
atomic_inc(v);
把原子变量v加上1
atomic_dec(v)
把原子变量v减去1
atomic_dec_and_test(v)
把原子变量v的值减去1,判断相减后的原子变量值是否为0,如果为0返回真
atomic_inc_and_test(v)
把原子变量v的值加1,判断相加后的原子变量值是否为0,如果为0返回真
atomic_add_negative(i,v)
把原子变量v的值加i,判断相加后的原子变量值是否为负数,如果为负数返回真
int atomic_add_return(int i, atomic_t *v)
把原子变量v的值加i,返回相加后原子变量的结果
int atomic_sub_return(int i, atomic_t *v)
把原子变量v的值减i,返回相减后原子变量的结果
atomic_inc_return(v)
把原子变量v的值加1后,返回结果
atomic_dec_return(v)
把原子变量v的值减1后返回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