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的流水帐
首先简单说,这次MCU DAY的研讨会的重点内容延续了上一年,从单一介绍MSP430到扩展了 C2000 和 Stellaris。
整个会议就是这三大块内容,上午是MSP430的,占了两个小时左右,下午首先是C2000,然后是M3内核的Stellaris收尾。
我必须坦白,对于51刚刚有点上手的我,听MSP430我还有点点概念,毕竟那是纯粹的比较纯粹的16位单片机,而且TI居然打算以它16位打8位。这招真是怪。
但是到了后来的 C2000和Stellaris这两块,都是32位的微处理器,基本上跟51就没有什么相似度了,于是我就糊涂了。
(特别是C2000是中午吃完饭后的内容,饱食了就困了,于是,开始接近一个小时,我几乎是支着手肘在瞌睡的。醒来的时候,发现好多人,都是些大叔阿姨,直接趴在桌面上睡觉,忽然忍俊不禁,原来他们听课也会瞌睡的呀~但是想想自己,总不能逃了一天课来这打瞌睡吧,但是那些内容我确实一点不懂。)
32位处理器的东西,感觉很多概念已经不是8位51单片机里提到的。大多更像 微机原理 的内容——我没学过,但是寒假在家里的时候,我看过一本《计算机科学概念》,所以对那些CPU的时间分配,虽然听着完全糊涂,但是,这个概念还是有的——而且最近单片机编程,也多少有点点察觉到 这个 CPU时间分配很重要。
另外就是,TI的这几款芯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把大量的外设集成到了片子里去了。外设对应着的是具体的应用。而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完全陌生。
比如什么PWM,虽然我知道那是什么,也知道它跟控制电机有关,可是,一旦说深了我就不知道什么回事了……
于是,整个下午,基本就是彻底的 外行看热闹 了。
话虽如此,但是我想,这也算是一种学习吧。
于是,我就决定,听不懂也听,听到什么之前接触过的概念或者感觉有意思的概念,就做一下笔记(这里顺带赞一下利尔达 公司发的那本研讨会讲义,是把他们演讲内容的PPT打印下来,打印相当精美,虽然是黑白,而且还留有一半的版面,留给做笔记。于是,我的笔记都写在那里。)
因为,正在讲C2000这个看起来估计也挺年轻的帅哥,讲的确实不错。
说到这里,我想稍微回顾一下在此之前,上午从刚到到吃中饭这段时间与利尔达一些工作人员的接触或者只是作为一个听众听讲座,给我留下的一些印象。顺带也跑一下流水帐。
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感觉挺是个事,所以,研讨会日程上写着8点20到9点签到,我早早起来,赶了7点半的B25,因为大概半个小时就可以到哪里。
所以我到会场比较早,等电梯的时候,看到一个估计不到30的大哥,他朝我友善笑笑,聊了几句,原来都是来参加TI的MCU DAY的。
谈多几句,知道这个人不是利尔达的,而是TI在广州分公司的一个经理。真是青年才俊啊!我曾经以为我会遇到老外,TI的员工,还想着到时如果扯上了,咋说英语……后来觉得太扯淡了,哪有这么传奇的事?没想到,老外虽然没遇上,但研讨会遇上的第一个人还就是 TI的人。
因为我对这几款产品半点不懂,也没什么多说,只是彼此客气几句。然后到了会场签到。
给我登记的姐姐(后才才知道也是这次研讨会主持人,吃饭的时候跟她聊天,知道她是利尔达深圳分公司HR部门工作的。这次主持会议估计是客串的。)
听到我是学生,问了我几句,听到我说是大三的学生,问我有没意向面试他们公司的实习生(后来聊了就觉得理所当然了,首先,利尔达想扩展自己的规模,所以就年年招本科硕士实习生,继续培训新血,另外这个姐姐是HR的,所以自然就要搜索一下可能的人咯。)
不过当时,我还是没摆脱一种因为对于这个产品的完全不了解而产生的拘谨,所以我轻轻说了一句,不好意思,要考研什么的,事情比较多,所以这个暑假就不找实习了,然后就进场了。
进场后,额,大概是我土包子,没住过酒店,更是第一次在这种酒店的会议厅出现,感觉这规格还挺高(大概是见识浅陋 了。不过我感觉还好吧,中饭,吃了人家11000多,总共200来号人,平均每人50,有人跟我说,在酒店,差不多是这样。)
首先我在利尔达的公司小小的展示区那呆了呆——确实比较少,不过品种还算齐全,后来对照了一下带来的资料,主要分两块,一个是他们做的各种相关芯片的开发板还有一些常用模块,模块这一块,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无线收发模块,后来看资料的时候,我认出了其中几款,那些是他们公司开发的低功耗射频模块。
可是,那些东东,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有些一同来的大叔,看了还跟利尔达的员工聊了聊,我就在一边静静听着,但也没听出什么。
然后我看见有一叠资料,我就走过去问他们是不是可以取走的,他们说可以的,我就一份一份拿,顺便看看,但是依然是太多不懂了。
所以,只是默默把资料拿了,找个比较靠前的桌位,放了书包,本想坐下来看看资料,后来想想,跑那么老远,怎么能呆在这看东西呢,于是就继续往展示区 那跑。反正,外行就外行吧,看看热闹,听听别人讨论,也许能听出些什么玩意,再说,资料回去可以慢慢看,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那里,而且,这算是真正的接触行业啊!!
然后我就开始“外行凑热闹”。
还跟刚才看到的那个TI的帅哥打了个招呼,可惜忘了跟他要个联系方式。但是这个时候他跟利达尔的人在聊事,我总不好莫名其妙跑上去打扰,就想着,算了反正一整天呢,中午吃饭的时候找个机会吧(不过会议开始了我才知道,其实他致了开场半个小时的TI的介绍,人就走了,幸好他的PPT上最后一页有,于是我快速抄了起来。)
9点20的时候,会议真正开始。
一开始说的是MSP430,正如前面所说,大概是因为它是16位机,而且还是打算打8位机市场的,所以我听着还有点点概念的。
所以上午这半场还比较有头绪。笔记也做了好些。
接下来的时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听,接触了好多好多的新概念,头脑被无知的名词轰炸的。
但是,我对CPU的时间调配这个话题获得一个比较粗浅的感性认识。
TI的MSP430,或者说,所有主打低功耗的MCU,使用的基本策略都是一样的,都是大多数时间让CPU睡大觉,等到有中断要它处理事情时,才把它快速唤醒。
另外就是,采用RISC指令,这个我在参加会议之前,在网上找了资料上,粗粗看了看,给句不太专业的说法就是,其核心思路估计有两个:核心的做法是,根据20/80原则,把80%的冷指令去掉,只用那20%的热指令(相比于51的111条汇编指令,430只有27条汇编指令)。
因为精简了指令,于是,就必须在硬件上做出补偿,所以,RISC内核CPU的MCU就有另一个特征,就是硬件会相对复杂一些。另一方面,430还在片内集成了不少外设资源。一方面也减轻了CPU的负担。
所以大多数时候,CPU都在睡大觉,只有在被唤醒时才迅速启动反应。并且,因为它的RISC指令集,因此它可以很短代码执行时间,所以,就可以实现低功耗了。
而这个问题,我做51,是没有接触的,而且我没有学过计算机,我有的只是基础模电数电知识,以及51基本了门。
但是,幸好我在学习C语言的时候,找了本计算机科学概论 一边看着,所以对于这些跟微机原理相关的,比如CPU时间调度有一些概念,故而还能勉强听下去。
12点左右的时候,是午饭时间和午休时间——其实因为那菜上的超慢(我们都吃得快饱了,才上了最后两三道菜),所以一个半小时,基本都是在饭桌上边吃和边聊天。
因为我是自己一个人过来,又听到刚才那个做主持的姐姐,她姓雷。在宣布午餐休息的时候,她说,今天出席的蛮多是学生,还有一些是参加他们实习的,所以吃饭的时候可以跟着她,大家一起聊聊,于是乎,我自然就在会议厅的门口静静地等着,然后跟着她去了同在三楼的 秋实厅。
吃中饭的时间,和我一桌的,除了那个主持的雷姐姐,还有都是跟我一样的学生,其中有一两个是硕士生。他们都是利尔达 招的实习生或者想应聘的实习生。坐我右边的四个男的都是华农的,基本都是想应聘 技术工程师的。另外的几个,有好几个是 暨南大学的,都是这附近的学校的,他们则是已经参加过面试了,是应聘FAE的。后来吃到中间我才知道他们跟我一样都是潮汕人,有一个是澄海的,跟我家很近。
不过大多时间我都跟坐我旁边的 雷姐姐 聊天,也没聊什么,就是问问她工作的一些东西,基本是在扯淡。
吃中饭的时候唯一有点点算是收获的是。
坐我右手边的,其实他应该是后来突然半路冒出来的,跟他聊了聊,原来是他是广工的,而且就是大学城校区的!是研一的师兄,我们聊了起来,不过他的专业是计算机,做的是FPGA,所以专业的东西也扯不上太多。
只是后来聊着聊着,发现原来他就坐在我前面,而我一点想不起来。他跟他导师一起来。后来交换了电话,约定回来一起B25回学校。
1点40的时候,下午的会议开始。
下午这两个内容,我就基本没听懂多少了。
不过我想说一些技术外的东西。
前面提到下午上半场那个讲解C2000那个年轻的帅哥。他是利尔达杭州总公司一个什么市场部的经理,姓王。
这位帅哥,他前面那位姓李的工程师的讲座给我的印象有所不同。
两人说的东西都很专业,但讲的风格不一样。
这位王工可谓温文尔雅,大概是浙江人本身声音比较轻的缘故,感觉他是讲的不缓不急,很仔细,细节也枝末俱在。
而且——后来中间电脑出了问题,休息的空档我跑到了他们的接待区,刚好看见他们在聊天,我就找了个机会,跟这个王工说了话,有个人找他要联系方式,我也要了,然后他说,今天没带名片,不方便,说可以通过深圳分公司找他们,不过,话说回来,我一个学生,要是现在没拿到,以后人家问我找他什么事,什么公司,让我怎么回答。想了想,我就说:“
刚才听你的讲解,觉得讲得很生动,而且你对市场很了解,我对你说的东西印象很深刻,所以希望有你的联系方式。为了加强效果,我还加重口气说,可不可以呢?“
这么说好像有点点不太合适,好吧,我口头表达比较糟糕。但是不管如何,他就给我写了。
不过我这么说,倒不是为了套一个联系方式——我又不是跑市场的,套了也没用,主要是我的确觉得,特别是我问了那个姐姐以后,知道他是市场部经理后,我更加有想得到他联系方式的欲望。
的确,他在讲解C2000的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不仅在讲PPT上的内容,他的确融入了很多自己对于具体应用市场的了解,因此内容很丰富,尽管那些东西我因为没事接触过,很陌生,但我对此的确印象深刻。
然后在我跟他搭上话以前,那个问他要联系方式的大叔,就在跟他讨论 他们公司做的GPS还是什么模块。我听他说话,感觉越发感觉他对市场很了解,而且对整个相关市场至少有一个广度上的把握,这正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一旦整合起来就威力无比了。
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喜欢电子的我,自然也经常在考虑以后的出路问题,做一辈子技术的,其实未必符合自己的想象——不全是因为所谓的贪图更高的前景和钱途,其实,很多时候,我觉得,技术并不完全就是技术,仅仅迷恋于技术不仅仅会让你永远只是一个与利润无关,而只是拿工资的 低薪阶层。更重要的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迷恋技术,就是为了让它创造出我们想要的东西,市场虽然并不见得就是一种衡量“想要”的非常合理的方式,但是至少它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指标。
另一方面,做一个纯粹的开发工程师,还是一个关注市场的工程师,时刻有市场意识,以需求为导向,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
另一方面,市场工程师在相应的技术背景以后,更多地需要是对器件,架构等这些大方向上的一些把握,尽管他不能取代架构师。
而现在的单片机之类的元器件或者DEVICE的发展,让我有理由相信,有一天,器件选型会变得比“搭建和运用”更显重要。
甚至夸张一点,如果单片机可以做到像电阻一样,成为一种普通器件,为人熟知,甚至是,小学生也能使用,那么,恐怕就是单片机真正的鼎盛时期了。
所以,以技术为主,同时关注市场 和 大方向上,架构上的把握,更是一个工程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素养。
因此,这个文质彬彬并熟悉市场的 王经理,我对他很感兴趣。要个联系方式,因为说不准哪天就跟他扯上关系了,反正难得有缘,总不能空手而回。
说完这个,说说前面说的那个 李工,这个李工年龄跟王工相仿,好象是在深圳分公司的FAE,市场应用工程师。
他跟这个王工显著区别——这里说的是一个表达的效果。
他说话很干脆,给人一种干练的感觉,每一句话都似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和脱口而出,说的斩钉截铁。同样表现出对市场相当了解。他是FAE嘛,而且,跟王工相比,尽管王工也对市场很了解,但在讲解时,王工是市场技术两者都穿插,几乎没看出那个侧重更多一些,而这个李工,他的目标很明确的就是应用,所以,他对于技术细节极少讲解,不会像王工那样,具体讲解CPU的时间的安排之类的内容。故而,李工的演讲,更加突出,简洁而有效。
他演讲,也不全按照PPT讲,不过跟王工的“扩充式”相比,他更多的是“缩减式”,他似乎很懂得那一些是一个工程师(应该主要是基于他自己的立场,是应用工程师)应该关注的部分。
他也是多从架构和特点上去介绍多款几个产品线系列的芯片。但是他很少着重介绍什么模块的具体细节,特别是别人重复过的,他都直接连跳几页PPT。
不过,他讲的内容我依然不懂,而且也没有跟他搭上话,没机会,也没要什么联系方式,也就没什么太多的故事,与前面相比。
简单说,就是这后两个,C2000和Stellaris这两条产品线,因为跟我的知识背景相差太远,听了也几乎白听。
所以也就不说什么。
对于我会中自己做的笔记,我会稍作整理,放在下一篇文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