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2|12

2955

帖子

0

TA的资源

纯净的硅(初级)

楼主
 

【转】各地的春节风俗集锦 [复制链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意味着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结束,意味着万象复苏春暖花开的到来。春节是团圆的日子,是辞旧迎新的日子。祝福所有的朋友,新春快乐,吉祥如意!
1.山西
我家的过年风俗(1)——腊月二十三
在我们家乡(山西中北部),过年的气氛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越来越浓烈,这一天,人们要把灶君爷送上天,待到年初一子夜时分接众神下凡时再一起迎回来。正所谓“腊月二十三,灶马爷爷上了天”;正所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腊月二十三开始,各家各户要开始大扫除,打扫干净屋子年后再请客,贴窗花。家乡的屋子很多还保留着纸糊的窗户,纸窗一年换一次,贴上花鸟鱼虫的窗花,窗户很漂亮。

这一天,小孩子也很高兴,他们能吃到“稀板”、“麻糖”(方言的叫法,一种甜品)。以前村子里只有到这一天,才会有走街串户的货郎叫卖,平时是买不到的。当然,现在的小孩子不稀罕这些东西了。

二十三前后,人们将鸡、鸭、鱼、肉、蔬菜、花生、瓜子、糖果、鞭炮等年货陆陆续续的备好。大人小孩都要置办新衣服,从里到外,都是新的,新年新气象。商店在这个时间段会迎来购物的最高峰。

因为年底大家集中的置办新衣服,所以这时会体现一股服饰的流行风,大家出门买衣服时通常都会打听今年“时兴”什么。这种“时兴”通常都体现在年轻人和小孩子的身上,上了年纪的大人们大都是还传统的中山装。

正月里会发现很多人身上的衣服款式都相似,大家很喜欢这种“撞衫”的感觉,要是人群中有人的衣服和别人不一样,那么会被大家认为“赶不上时兴”。这种“时兴”风很有趣,没有媒体宣传,都是人们口口相传,只是我不清楚源头在哪里。

年前的半个月,置办年货是最辛苦的事情了,把这些准备好之后,就等着年三十了。年三十到初一天亮的第一顿饺子,这个时间段是家乡过年仪式最多的,风俗最多最讲究的,有的忙活了。

年后再讲给大家听吧。附上几张窗花图


最新回复

俺 是四川的 说说我们家乡的春节吧 年前会宰年猪,就杀一头Aion online gold肥猪熏来放着,要亲戚朋友聚一餐。这就没有时间限制 还有就是赶年集市,买一些过年的东西,存放着。一般过年的几天是没有东西卖,店铺基本上是关门的。比如瓜子、甘蔗、米花。还有挂灯笼、贴对联 大家都图个喜气。大年三十要煮很多好吃的,香肠腊肉鱼等等,好像说的是年年有余吧,初一天不能煮只能吃剩余的。 正月初一开始过大年,早上要吃汤圆或者   Aion kina 饺子,代表一切顺利哇! 初一大家就到处玩,打牌看灯会逛庙会烧香等等。 初二开始走亲戚朋友,到处聚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0-2-24 17:05
点赞 关注
个人签名不断地学习,才会有创新!
淘宝小店:手机、qq点卡、游戏点卡自动充值 http://shop63727265.taobao.com/
 
 

回复
举报

2955

帖子

0

TA的资源

纯净的硅(初级)

沙发
 
2.湖南
看看我家乡湖南东安过年必吃的几道菜吧
东安醋鸡:
  东安鸡又名“醋鸡”,因产于东安而得名,是东安县的一道传统名菜,系湘菜菜系中的八大名菜之一。  
  东安鸡始于唐朝,已有1200多年历史。相传在唐朝开元年间,湖南东安县城里,有一家3个老年妇女开的小饭馆,某晚来了几位经商客官,当时店里菜已卖完,店主提来两只活鸡,马上宰杀洗净,切成小块,加上葱、姜、辣椒等佐料,经旺火、热油略炒,加入盐、酒、醋焖烧后,浇上麻油出锅。鸡的香昧扑鼻,口感鲜嫩,客官吃后非常满意,事后到处宣扬,小店声名远播,各路食客都慕名到这家小店吃鸡,于是此菜逐渐出名。东安县县太爷风闻此事,也亲临该店品尝,为之取名为“东安鸡”,成为湖南极著名的一道菜肴。
  民国时期,唐生智在南京就职设宴时,席中就有“东安鸡”这道菜,宾客品尝后都赞不绝口;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毛主席也曾用这道湘菜来招待他。此菜外型美观、颜色鲜艳、汁芡红亮、香浓气醇、肉嫩骨脆、甜而不腻、酸里有凉、辣而不涩、以营养丰富著称,兼有卤鸡的清凉、烧鸡的嫩脆、纯鸡的鲜美等特点。


永州血鸭:
  血鸭是湖南永州的一款传统名菜

  传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太平军首领洪秀全率众将士攻下了永州城,当地老百姓为慰劳起义军,也前往军中与厨子一起下厨。可是在杀鸭拔毛时,鸭身上的细毛却怎么也拔不干净。这时临近开宴了,一位老厨子急中生智,先是把鸭肉砍成块,下锅炒好后再将生鸭血倒进鸭肉里,继续炒拌成糊状,这样一来,鸭块上的细毛自然看不见了。到了开宴时间,一碗碗拌有鸭血的鸭肴全部端上了桌。这时有人问老厨子这叫什么菜,老厨子结结巴巴答不上来。最后还是洪秀全之妹洪宣娇说了句:就叫它“永州血鸭”吧。于是“永州血鸭”便由此而得名,并一直流传至今。经过历代永州厨界精英潜心钻研、精心烹制,“永州血鸭”以其独特的口味闻名于世。

吃着热气滕滕的年夜饭,再喝一口东安米酒,那滋味真是羡煞旁人呐!
东安的米酒,俗称东安茅台。
如果你不胜酒力,可要多多考虑考虑。
嗯。。。确实蛮好喝,嗯。。。确实蛮显火!
个人签名不断地学习,才会有创新!
淘宝小店:手机、qq点卡、游戏点卡自动充值 http://shop63727265.taobao.com/
 
 
 

回复

2955

帖子

0

TA的资源

纯净的硅(初级)

板凳
 
3.甘肃
甘肃庆阳春节习俗拾零

春节,在农村又叫过年,是中华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而我的家乡甘肃省庆阳地区的春节习俗则非常的丰富多彩,虽然身处深圳这个“飘”的城市,可是关于小时候家乡过年的这些风俗习惯还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子里。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这是庆阳春节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寓意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稼的麻雀)。

过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这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也称小年,又名辞灶。家乡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据说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除夕:农历腊月三十,也称大年三十,这是最能彰显春节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节日。按庆阳的习俗,早饭还是吃搅团,这才是真正的团圆日。这天,人们要贴春联,剪窗花,挂年画,还要迎新灶神,上坟给祖先或故去的亲人烧祭拜。晚上,全家人欢聚而坐,吃菜喝酒吃年夜饭,讲家史话家常祝福新年。过去,有条件的庄户人家一定要磨制麦芽糖做油糖果作为走亲戚礼品。大姓户族人家,还要相互走动体现亲情,长辈要给晚辈发压岁钱,孩子们还要守岁。年夜饭多为暧锅、饺子、热荤菜等,象征红红火火,吉庆有余。

出新:农历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人们要起个大早,穿上新衣服,吃过早饭后,城里人大多去赶庙会看热闹。乡里人则赶着自家被打扮一新、喂得最好的家畜(在家畜的头上绑上红绸子或红纸做成的花),聚集到指定的地方朝喜鹊飞翔的方向撒欢奔跑,敲锣鼓放鞭炮迎喜神庆新年,回家时,每人还要扯一大把蒿柴带回家,希望新年能发财。

五穷:农历正月初五。每家都要在这天放鞭炮驱赶穷鬼,老人们常告诫我们初五这天绝对不能到别人家去,免的被人家赶出来,因为会被认为把穷气带到人家家里了。自己家里也不欢迎来访的客人。反正这天就是只能安安稳稳的在家待着。

人七:农历正月初七。庆阳人认为这一天才真正是人过年(前六天动物也过年),这天早饭要吃搅团,叫缠魂;晚饭要吃细长面,叫拉魂。总之,是希望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健康长寿。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这是庆阳人过年最热闹的一天。白天,人们吃蒸豆包、灯盏馍,喝汤圆;有爱热闹的庄户表演舞狮子、舞龙、划旱船、扭秧歌等社火;晚上,天上皓月高悬,人间彩灯四射,大人小孩纷纷出门赏月,挑着灯笼游玩,竞猜灯谜,燃放焰火,欢度元宵。在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中,人们憧憬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耍社火:在庆阳,要数正月廿的社火最大。大多数的地方都是正月十五耍社火,唯独我们家乡是这天。这其中的典故我已经不清楚了,大概是因为当年战争时候打仗,为了犒劳官兵,正月廿重新耍了一次社火,从此就是这一天耍社火了。家乡的社火很丰富,有彩车,踩高跷,那高跷可是有1米高,还有划旱船,扭秧歌,等等。农村的人都赶着这一天来城里看热闹。也是直到这一天,年才算是基本过完了。

燎疳:农历正月二十三。按庆阳习俗,这天早饭还要吃搅团。白天,男人们出门去割干蒿草作燃柴,以备晚上燎疳用;女人们在家里给孩子们用彩纸做“疳娃娃”,男孩要给做一位小姐,女孩则做一个相公,寓意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能有一个美满的婚姻。晚上,家家门口放着一堆堆柴火,上面插着将要被烧掉的疳娃娃,柴火点燃后,还要放鞭炮,所有的人都要从柴火堆上跳过去,表示祛病消灾、驱除厄运。最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将灰烬扬起,根据火花的大小形状,来预言新年是啥庄稼丰收。



个人签名不断地学习,才会有创新!
淘宝小店:手机、qq点卡、游戏点卡自动充值 http://shop63727265.taobao.com/
 
 
 

回复

2955

帖子

0

TA的资源

纯净的硅(初级)

4
 
4.安徽
我家的过年风俗——徽州年味足
在我们安徽,春节一般都称之为“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俗话说的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儿女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回家。

安徽的地区气候差异较大,皖南/皖北风俗各异,以皖南而言,因为地区长江中下游,盛产水稻,因此有很多不同于皖北的饮食和风俗。

每当进入“腊月”(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不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都要提前准备好过年的食品,诸如腌制咸鱼咸肉、磨淀粉、扯挂面(一种手工作坊制作的咸面条)、做豆腐等,称之为“备年货”。其中腌制腊货的习惯由来已久,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腊货的味道就是年味。

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炒花生、蚕豆,熬麦芽糖、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这些都是过年不可或缺的美食,虽然忙碌,但我小时候却很是期盼。现在的人更多的是从集市上买来,少了很多过年那种紧张期盼的味道。

同北方不同的是,皖南地区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是个很重要的日子,俗称“小年夜”。北方过小年更多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安的。
小年这一天,家家都会备足香烛鞭炮去给历代祖先上坟,祈求祖宗保佑,并接祖宗来家过年。有些人口多的大族,会在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

要说年味,大年三十是最浓厚的,因为这一天一夜为“年”的凝结点,有着话不尽的年味。

虽然经过了多日的准备,大年三十这天,各家各户的主妇还是早早地为年夜饭忙碌着,因为这餐饭积蓄了一年的财力,是最讲究、最奢侈的,普通的人家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这个时候倾其所有奉献出来,家庭富裕的人家年夜饭更是丰盛。开席前,必燃放长长的鞭炮,一方面行“接祖”之礼,另一方面为庆祝亲人团圆创造喜庆气氛。

年夜饭不管家境如何,鱼是少不得的,有鱼则寓意吉庆有余,除了食用的鱼外,还要专门准备一份“听话鱼”,所选择的鱼种也很讲究,大多使用鳜鱼或鲤鱼,目的是图个口吉,“听话鱼”是不吃的,席间,晚辈祝福长辈、长辈关爱晚辈的美好语言,都由其听取、记录,年夜饭隆重而欢庆的气氛将年味推向了高潮。

年夜饭快结束时,大人给小孩压岁钱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但有了压岁钱的孩子是没有完全支配它的权力,只能提取很少的一部分自己独立使用,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欢天喜地的,所营造的喜庆氛围,成为年味的重要元素。吃过年夜饭,孩子们在家里呆不住了,成群结队地开展自己喜欢的游戏,真正地成了自由人,不管玩到什么时候也不会挨骂的;男人则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不是神吹海侃就是打牌,还有一些村民自发组织的舞龙舞狮对,会在吃完年夜饭之后挨家挨户的表演,主人会用糕点和好烟来招待,以这种方式“守岁”,而现在更多的是一家人聚在电视下,看着春晚,开开心心的迎接新的一年;而女人还轻松不下来,因为大年初一是不干家务活的,尤其不能扫地,以免将“财喜”扫掉,所以三十晚上还要将家里收拾干净。

在农村,大年三十晚上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放礼花和鞭炮,吃罢年饭后就开始燃放鞭炮,从晚上到次日早上,连续不断,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大有千军万马攻城之势。

春节里面还有很多的好玩有趣的事情,希望有来自安徽的网友补充完善,一起分享安徽悠久的文化和淳朴的民风习俗.
个人签名不断地学习,才会有创新!
淘宝小店:手机、qq点卡、游戏点卡自动充值 http://shop63727265.taobao.com/
 
 
 

回复

2955

帖子

0

TA的资源

纯净的硅(初级)

5
 
5.河南
高高兴兴过大年,河南各地过年风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开封过年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二十三、祭灶官。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我国民间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家家都要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意为灶王爷饯行。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于今开封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习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现在除夕,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

  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旧时初二,开封城关四乡,鞭炮声、鸣笛声、哨子声响成一片,骡马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正月初三为祭坟、祭宗祖的日期,因旧皇历中说这一天“诸事不宜”,初三开封忌走亲戚。初五为破五节,民间认为初五是年后第一个不吉日,亲友之间亦忌相互串访。除此两日之外,节日期间,开封民间走亲串友,几无闲日。

  林州民间的春节

  林州民间将春节称为过年,但过年并非专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年头和年尾。一进入腊月便有"年味儿"了。

  腊月初八这天的早餐,民间要吃"腊八粥"。粥用小米、柿块熬制而成,味道甜香,俗称"柿疙瘩白汤"。农妇均要在太阳未出前将粥做好,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口曰:"腊八粥早些做,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小鸹不蹬俺家谷"。吃"腊八粥"据文献记载,林州是从宋朝开始的。原来的意思是人们用一年的收获祭祀祖先、祭祀众神并庆祝丰收。后来,由于林州灾害频繁,逐渐演变为吃"腊八粥",预祝来年粱谷丰登。目前林州民间尚有"吃了腊八粥,来年好收田"的俗语。

  二十三,打发老灶爷上天。人们为了让灶王向玉帝为民请命,好话多说,就在灶王牌位两边的对子上写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为了防止灶王汇报假情况,就用芝麻糖当供果,粘住灶王的嘴。

  二十四扫房子。民间传说灶王为天帝督使,负责察看家人功过,凡是有过者,要在墙上划道记号,到年终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禄一五更接天旨后带天兵回民间按墙上记号进行惩罚。人们为了消除隐患,待打发灶王爷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动手打扫房子,这就形成了"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

  二十五磨豆腐。是日,人们将浸泡的黄豆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捞入筛子积压而成。事后均将豆腐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

  二十六去割肉。是日,集市上肉架林立,村上支大锅宰杀猪羊,割肉者,量家财而行,富者备至正月十五;贫者备至正月初五左右。

  二十七蒸着吃。是贫家富家都要办的一件事,也是过年的特征之一。每家都要根据人口大小,客人多少,要蒸够吃到正月十五,至少也要吃到"破五"的数量。

  二十八大贴刮。1949年以前,林州民间大都请人写对联,有个别农家利用家花来表示自己的心愿,除此之外,六上还要贴门神。门神像多为秦琼、敬德、大刀关公、五子登科等,大都是刻板印的。贴对子讲究"穷签(横联),富对子",即横楣纸要小,对子纸要肥。1980年以后,农村又兴起了贴双对联,即除在门框上贴一幅外,另在门垛墙上再贴一幅巨联。还有用菱形纸写上一斗方子,上写"福"字,下竖写一条"出门见喜",或"迎喜接福",或"欢度春节"之类,贴在门口或迎壁墙上。庭树上贴有"满院春色",石磨上贴有"白虎大吉",石碾上贴"青龙大吉",车上贴"日行千里",牲口槽目贴"六畜兴旺",粮食屯上贴"米麦满仓",桌子上贴"日进斗金",衣柜上贴"衣服满箱",床头上贴"身体平安"。与此同时,各种神牌写刷一新,除厨房用绿色纸(意在免火灾)写外,其余均用红纸写成。里里外外一派红光吉祥。

  二十九撒蜡走。是日晚上,以相邻近的大村庄为首,组成数十人提灯笼、敲大鼓、拍大铙、捧香卷,到各村寺庙神位前,点燃蜡烛,焚烧香箔,意在祭神驱邪送福音。村上的人们集中在圣地,等候着送福音的队伍到来。一村送,另村接,四野灯火辉煌。1950年后,此俗消失,改为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捏仁、出锅。捏仁即捏扁食,出锅即用油炸食品。这两项是腊月三十这天最紧张而繁重的活儿。是日,从早开始,家中所有的女子一起动手,盘馅的盘馅,和面的和面,待盘好馅和好面后,就围在炕边捏扁食。婆媳小姑边捏边逗,十分快乐。所包的扁食要足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起食用。一直忙到下午5点左右。扁食包好后,要先煮一锅,捞到小盘内,每个盘子两个,由主妇在家烧香点纸祷告列祖列宗:"有话您先知,有饭您先吃,保佑一家平安,人旺财发。"另由家中男人用条盘端着到坟上祭祖,每个坟头放一小盘,燃炮叩头。这些事办完后,开始油炸,凡是该过油的食物都要炸完,酥肉、丸子、刀头(上供用的猪肋条),菜类食品统统下锅炸,但头一锅都要先拿一点,填入灶膛里,让灶王初一五更回来吃。当然,如果农历腊月小,这一天的活动就放在二十九了。

  硬币扁食。这是林县民间盛行的习俗。在三十包扁食时,将数枚硬币分别包入扁食里,初一早饭,谁吃到硬币扁食谁在这一年就有福,给全家老少带来极大的乐趣。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早起,尤其小孩为了吃住钱,破例地多吃扁食,乐得全家哈哈大笑。

  送灯。三十傍晚,县南乡村各家各户要将用纸扎成的灯笼,接上立柱,送于坟上,长夜照明,以让先祖随人过年。此灯于初一早上收回。

  拦门棍。三十晚上,人们习惯在大门里门槛跟放一根桃木棍,没有桃木的用其它棍,以防"野鬼"进家。

  熬年。又叫"守岁"。民间传说三十夜晚,只要有恒心,一定会等到老天爷的闺女打开南天门向人间赐福的时候,如果早睡就没有福了。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每年腊月三十夜,全家一起聊天不休,趁此享受天伦这乐。主妇也要摆好香案供上祭品,通夜秉烛,上香5遍。是夜禁大声喧哗,以免惊动神灵;禁开箱柜,以免跑财;禁照镜子,拿木梳,以免见"鬼";禁见刀剪,以免破家;禁扫地,以免金银外流;禁倒尿盆,以免污秽神灵。三十晚上要丢剩饭,叫隔年饭。初一早起也要丢剩饭,以兆吉庆有余。1980年以后,熬年增加了新的内容,很多有条件的人家聚集在电视机旁,观看精彩的电视节目,将近子时,各家的青年右手掂着炮,左手拿着火,右脚跨门外,左脚踩门里,眼观电视屏,摆开抢点头响炮的架式。电视屏上子时一到,随着悠扬的钟声,千家万户的鞭炮声齐鸣,起火、烟花、两响等各种彩炮将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眼花缭乱。

  初一磕头。人们天不明吃罢扁食后,晚辈先给家中长辈磕头,然后结伙去别家(一般是本族)磕头拜年。家里除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受头外,其余都到左邻右舍,甚至三里五村向亲族新友拜年。若晚辈是小孩,或新婚媳妇,长辈要给几个压岁钱。

  走亲戚。走亲戚的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回拜。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

  破五节。农历正月初五为破五日,具有迷信色彩。人们认为,初五、十四、二十三为不吉之日。正月初五是年后的第一个不吉日,非常忌讳"走亲串友",积压自在家改善生活过节。

  是日寅时,家庭主妇还掏炉灰少许,送至当街十字路口,俗称"送穷灰"。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这段时间,孩子们一律不挨打挨骂,吃得好,穿得漂亮,玩得开心,那怕有了过失,也不挨打挨骂,这是老辈人传下的规矩。如打骂孩子,就会遭到众人谴责。所以孩子们最盼望的是过年。
个人签名不断地学习,才会有创新!
淘宝小店:手机、qq点卡、游戏点卡自动充值 http://shop63727265.taobao.com/
 
 
 

回复

2955

帖子

0

TA的资源

纯净的硅(初级)

6
 
6.广东
大晒广东过年习俗
1、逛花市,行花街这个是广东的传统习俗。

  春节逛花市的风俗,据说在中国唯广州独有,花市,老广州叫花街,粤语说唔行花街唔算过年,就是说不逛花市不算过年。后来这个习俗逐步推及辐射到其他县市,成为广东人过春节的习俗。

2、年廿八(农历年二十八),洗邋遢(肮脏)
  春节将至,辞旧迎新,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粉饰一新。春节前打扫卫生的习俗,在民间有些地方叫掸尘或者采屋,据称意在洗去一年的纤尘和污垢,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气象。

   
3、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除夕夜欢聚在一起吃饭。
  团年饭,饱含和凝聚着浓浓的亲情,特别受中国人的注重。吃团年饭要一家人齐齐整整,团团圆圆,还特别讲究菜式。团年饭特别看重好意头,菜式就代表着深深的寓意。如鱼(象征年年有余)、蚝狮(音取好事好市)、发菜、生菜(音取发财生财……

4、压岁钱新年逗利是各地皆有。
  恭喜发财,利是逗来也成了广东人新年用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

5、贴春联、年画,放烟花、鞭炮。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年画,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

  
6、拜年。
  亲戚朋友间的相互拜年一般都是新年后的。不过现在在过年前都有人提前拜年了。

  
7、做酥角,做煎堆,包粽仔。
  在过年前几天,就要做酥角、煎堆、誓(类似糕点)及各种糕点,还有包粽仔等,相对于一些地方过年要做年糕的习俗。

  
8、食汤圆年三十晚,一家人在一起食汤圆。
  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现在汤圆在超市和商场都有得卖,而且品种也多,更是方便了人们。

9、舞狮,舞龙。
  广东过年也舞狮和舞龙给人拜年。舞狮和舞龙,动作性强,极富观赏性。
个人签名不断地学习,才会有创新!
淘宝小店:手机、qq点卡、游戏点卡自动充值 http://shop63727265.taobao.com/
 
 
 

回复

2955

帖子

0

TA的资源

纯净的硅(初级)

7
 
7.山东
山东过年风俗大全

济南 ??
     年初二回娘家必须拿上礼品,按老规矩讲,就是一刀肉(不能少于四五斤)、两条鱼(鲜鲤鱼,每条鱼须在一斤以上,也称“对鱼”)、三瓶白酒外加四斤点心(鸡蛋糕、长寿糕、桃酥、百子糕),这几样礼品统称“四色礼”,寓含着一年四季平安、四季发财的美好祝愿。

青岛
    从正月初一开始走亲戚。在青岛,“亲”与“戚”是严格分开的,大年初一这一天是给重要人物和长辈拜年的,以前是需要给长辈磕头的,现在不怎么讲究了,一般就是作揖问“过年好”而已,但姑表姨表亲戚是不可以在这一天走动的。初二那天给姥姥拜年,姥姥不在了给舅舅拜年,初三是女婿给丈母娘拜年,初四是未结婚但已订婚的准媳妇给未来的公婆拜年,从正月初五开始,就是走动姑姨表亲的日子了。走亲戚带礼物,青岛方言叫“打点个篓子”,是因为以前走亲戚用的都是用外面刷清油,用细竹条编就的竹篓子。至于里面放什么东西,则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家里有什么就随便放什么,一两瓶即墨老酒,两包青食饼干,几个苹果,也就成了。反正亲戚家也只是会拿出一两样,再压回去一两样,换一下,不让空着篓子回去。

淄博
  回娘家时,闺女们会把蒸好的馍头作为基本礼物装进一个箢子里,然后再在箢子的四角放置四包用红纸包装的点心,随之再用几个烧饼进行插空。这样一来由于烧饼插空后还要高出箢子一大截,当最后用红包袱盖起箢子时显得既喜庆礼品又多。预示着小日子红红火火,美美满满。当闺女把一箢子的礼物带给爹娘后,爹娘一般是不回送礼物的。爹娘也不会把闺女的礼物全收下,而是留在箢子底部一部分,意思是不能让闺女空手而归。

潍坊
  旧时礼薄,一般人家带上馒头、糕、肉或串上两斤大果子(油条),再好一点的提上两斤点心,打上两斤散酒。闺女回娘家,带的“手帕子”(潍坊对礼物的笼统称呼),除了点心、酒,许多还把除夕夜“压锅”(除夕夜用两条白鳞鱼、两块豆腐放在做饭的锅里)的白鳞鱼带上一条。

烟台
  串亲戚,烟台方言叫“出门儿”。在烟台,春节最有特色的“出门儿”礼品是一种叫做“饽饽”的面食。每年腊月二十三(即小年)以后,家家都会做很多“饽饽”。将面粉发好,需要揉很多遍,做成小鸟头、大圆身子的形状,叫做“奶儿饽饽”;或者做成圆圆的形状,身上插满切好的红枣条,叫做“枣饽饽”。

威海
  过年期间的走亲访友,时间一般是从初二到初五、初六,最晚可以延至十五。曾经有这样的顺口溜:“拜年拜到初五六,又没饽饽又没肉。”那是说日子过得不好,穷得到初五、初六就没有好吃的东西了,意思并不是说拜年、走亲戚不能到初五、初六。走亲访友所带礼品,一般是四个饽饽一包桃酥。如果对方是长辈,或是重要亲戚,还会带一瓶酒。

泰安
  初二这天,新女婿去丈人家要带六重大礼,这六重礼还必须得凑够八件。其中有两只公鸡、两条鱼、两瓶酒、一个后肘、一包粉条。还有一种叫新三年旧三年的说法,意思是结婚三年之内的女婿每年去岳父家都要备办相同的礼物,后三年可以稍差些,直到六年以后才能随便。

莱芜
    一般走亲戚送礼的时候要挎着一个箢子,里面放上十几个白面馒头和自家亲手做的年糕、粽子。年糕做得像个宝塔,分九层,每一层都会按上一圈红枣,年糕蒸熟后,红枣一个个的刺棱在外面,鼓涨涨的,有的还裂开了嘴,样子煞是可爱。

菏泽
  ?一般去朋友家里,多是在春节前,而去亲戚家,则是放在年后。无论是去哪家串门,都要避开下午,很多人认为下午看望朋友是不吉利的。既然是过节访亲问友,就不可能空手前往,总是要带些礼物的。春节期间带的礼物最多的也是最普遍的便是烟酒糖茶糕点水果之类了,也有给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买衣服的,同时也不会忘记给孩子一份压岁钱。

临沂
  在临沂,过年走亲访友叫“出门”。出门时都要带些礼物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所带礼物不外乎馍馍、菜包、豆包、粉条等,家庭条件好的,放上一两条鲤鱼、一两包饼干或桃酥,给年纪大的老人称一斤白糖。

枣庄
   人们多在节前提着礼品串亲戚,叫做“送节礼”,节后是纯粹的拜年。关于礼品,没有特别的规定,但数量必须是双数,以示吉利。主家会回一些粉皮、粉条等特产。

德州
  德州过年走亲戚送礼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前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馍馍篮子”是最主要的礼物。即便是生活水平最差的闺女回娘家时,也要把在婆婆家蒸的白馍馍、炸果子等食物装到篮子里,上面再盖上条比较干净的羊肚子毛巾就齐了,稍好一点的还会买两包油果(点心)带上。

聊城
  以前生活条件不好,走娘家所送的礼物不外是点心、馒头,捎带些糖酒、水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时兴送四色礼物,分别是酒、鸡、鱼、肉,各样都必须是双数,娘家各样只留一半,另一半返还。娘家作为回报,要送枣花糕,个头相当大,银盆似的,寓意年年步步高(糕)。结婚前三年要带如此丰厚的礼物,以后就随意了。

滨州
   旧时回娘家一般会给娘家带二斤馒头(馒头上点上红点)、二斤挂面,家里条件好的,会再买斤糕点,放在一个用塑料编织条编的筐子里,用布盖好。回来时,娘家会从拿去的东西里留一半,剩下的一半自己再带回来,这叫“留余头”。走亲戚也是送馒头挂面。
个人签名不断地学习,才会有创新!
淘宝小店:手机、qq点卡、游戏点卡自动充值 http://shop63727265.taobao.com/
 
 
 

回复

2955

帖子

0

TA的资源

纯净的硅(初级)

8
 
8.我的老家--陕西
陕西10大怪,一个一个说出来
知道陕西10大怪的人不少,但是说清楚这10 大怪的人不多。发一贴刷新一下记忆: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等。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碗是能盛6两8两的大老碗。刚端上来的羊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吃时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往嘴边拨,边拨边吃。

  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馍、熬汤、掰馍和煮馍。肉要煮得又酥又烂。馍要烙得又硬又黄,还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烂。汤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馍要掰得越碎越匀越好,然后将馍、肉、粉丝、葱、盐、味精等调料加入,在炒瓢内旺火爆煮。

  由于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馍为煮馍和小炒。加汤的多少不同,分为干泡(汤少)和水围城(汤多),吃得自有分寸。这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口。所以泡馍馆,便选用一种耀州(耀县)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

  五、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六、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七、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八、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九、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开“老碗会”,贿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十、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得太(好极了)”
个人签名不断地学习,才会有创新!
淘宝小店:手机、qq点卡、游戏点卡自动充值 http://shop63727265.taobao.com/
 
 
 

回复

2955

帖子

0

TA的资源

纯净的硅(初级)

9
 
希望大家补充自己家乡的习俗啊,呵呵。
个人签名不断地学习,才会有创新!
淘宝小店:手机、qq点卡、游戏点卡自动充值 http://shop63727265.taobao.com/
 
 
 

回复

32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初级)

10
 
呵呵,山西的口口相传很厉害,要不怎么会有2月21号早6点地震谣言,当时山西多地人们都在街上度过!
 
 
 

回复

2113

帖子

0

TA的资源

裸片初长成(初级)

11
 

回复 8楼 lixiaohai8211 的帖子

伙计陕西的?
关中那儿的
在西安么?
 
 
 

回复

2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初级)

12
 
楼主的介绍很详细,谢谢了:D
 
 
 

回复

2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初级)

13
 
俺 是四川的

说说我们家乡的春节吧

年前会宰年猪,就杀一头Aion online gold肥猪熏来放着,要亲戚朋友聚一餐。这就没有时间限制
还有就是赶年集市,买一些过年的东西,存放着。一般过年的几天是没有东西卖,店铺基本上是关门的。比如瓜子、甘蔗、米花。还有挂灯笼、贴对联

大家都图个喜气。大年三十要煮很多好吃的,香肠腊肉鱼等等,好像说的是年年有余吧,初一天不能煮只能吃剩余的。
正月初一开始过大年,早上要吃汤圆或者   Aion kina 饺子,代表一切顺利哇!
初一大家就到处玩,打牌看灯会逛庙会烧香等等。
初二开始走亲戚朋友,到处聚餐。。。。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随便看看
查找数据手册?

EEWorld Datasheet 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9 下一条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国产芯 安防电子 汽车电子 手机便携 工业控制 家用电子 医疗电子 测试测量 网络通信 物联网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5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