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却说他的人生没有奇遇,也不曾走过任何捷径。 “如果我可以成功,你为什么不可以?”
当年,我进入微软时,只是一个写源代码编软件的普通工程师。看到和微软其他员工的差距,我没有放弃。我只能认为自己在公司排名倒数第一,事实上我也就是倒数第一。如何脱颖而出?我告诉自己只有勤奋这一条路。
3年为界 步步为营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一定要有良好的规划,不能盲目努力。有的人只知道努力工作,但是没有规划。有些人有规划,但又不切实际。有人刚进公司,就想要成为CEO,这就是非常不现实的一种规划。如果把自己的规划定得太高,你会发现经过两年的努力,和CEO的距离跟两年前还是一样遥远,那时你会放弃自己的追求。也有人说:我不管,我自己做就可以了。其实这样没有目标地工作,再勤奋也没有用,而且5年、10年以后,你会发现你还在原地踏步。
刚进微软时,我给自己的规划是要做一个技术管理者。当我做成了,我却并不满足,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独立部门的管理者。所以我回到上海创建了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并将其先后发展为微软亚洲技术中心和微软全球技术中心。但我觉得这还不够,我希望在市场和营销上能有更多作为,于是我接受了微软中国区总裁的职务。此后我发现我的能力也可以做一家上市公司,于是我加盟了盛大。做完上市公司后,我希望做一家集团公司,所以我来到了新华都。在职业生涯中,我一步步地在规划,我也朝着我的规划一步步往前走。
我一直给自己订规划,而且是三年左右订一个规划,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划区间。
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
我曾经收到一封信,信中说:“我也是一位工程师,我如何才能像你一样,花7年的时间从普通工程师变成微软中国区的总裁?你有什么诀窍?”其实,我的诀窍十分简单:
虽然进入微软时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但我工作时的心态,就仿佛我是公司董事会成员一般:我不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替微软考虑有哪些做得不合理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
进入一家企业,你会发现企业的问题很多(特别是中国的企业,问题就更多)。怎么办?很多人采取的方式是抱怨。但抱怨是最简单、最直接,但也最无效的方式。年轻人到公司里千万不能抱怨,因为很多人比你还聪明,他们已经抱怨很多次了,你无非就是N+1次的抱怨。还有人会比这种抱怨的人好一些,他会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公司应该这么做、那么做。你自以为这些建议很了不起,但是从领导角度来讲,这属于小儿科。也许领导当面会说这个建议不错,但是一离开办公室他就忘掉这个建议了。你花很多脑筋给领导提出建议,但领导不会采用,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方案能否成功。所以,我们在企业里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提意见和建议,而是真正地对公司作一些实质性的改进。
差异化竞争
与微软的其他员工相比,我在技术方面是最差的。我若在技术上与他们竞争,过许多年我也不过是个普通员工,顶多做上个高级工程师。因此,我的思路是避开和他们在技术上进行正面竞争,走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我只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并把它发挥到极致,才有可能从上万人中脱颖而出。
当我发现Windows在多语言开发模式上的错误后,我同时注意到,其实当时有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个问题,甚至有不少人向经理提交了自己的书面解决方案。后来我知道这些方案共有80多份。
我做过公司老板,知道当老板的管只会提建议的人叫挑刺的人,这类人往往会让老板讨厌。老板对既能提出问题又能提出解决方案的人会有好感,但一般不会重用。而老板最信任的则是,除了做到前面两点,还能论证出方案可行性的人。这些亲身体会和总结,成为我在微软职场上的生存法宝。
既然仅提交书面方案效果甚微,我就开始发挥我的勤奋特长,利用业余时间将我的开发模式进行实验论证,并得到了完全可行的结果。然后我写了一份书面报告,不仅提出问题也解决了问题,将我自己编的程序都放在报告中。
“Jun,你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也不是第一个带来解决方案的人,但你是唯一一个对解决方案找到论证办法的人。”我的上司这样评价我。
[ 本帖最后由 向农 于 2009-12-22 14:5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