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扬振宁(不记得太清,可能是另一个华人科学家吧)说,中国二十年内必出诺贝尔奖,还说诺贝尔奖从基础科学向应用科学转变.我觉得这是对的,它是一个现象,也是一个规律.基础科学的发展是相当难的,19世纪人们打开了基础科学的大学,随后一个多世纪的科技时代开始了.科技带给我们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以制有了科技信仰.有此有相信科技无所不能,现在多数问题,如能源,社会利益分配等都可以用新的科学技术去解决.这在一定可能性上是对的.
但不认为是这样,科学发展也是有周期性的,第一次的科技时代过去了.再说上连的问题,我国很有可能会丧失的频率资源是什么?现在手机的频带是.2,5上下吧,大约中国的技术也就在这一步,再高一点频率的器件中国多数是用的国外的,就算国内有的性能也不算好.特别是在微型化的器件方面.微波用的频率发生器中有一个叫磁控管什么的,国内能生产,用在军用雷达上(大功率的),但小型化的汽车雷达,用芯片多数就是国外的了.芯片随功率小,但可以用空间合成的方法加大功率(相控阵雷达了),中国有自已的军工体系(印度很服),但这些在成本上高的要死,所以军工企业也赚钱啊,如果军用雷达都成了汽车雷达这样的东东,我觉得中国的军工企业一定也是油出路的,它的体系是高成本运作.频率资源只是一方面,我以前看过有中国人吹的量子通信(量子纠缠态,对两个保持封闭体系基本粒子说,不论距离多远,保持相关性),作者也说技术实现的可能要多少多少日月之后.
微波的传输原理和与短波通信的区别吗?在真空中没有多大的不同,在地球上这不同就明显一点了.首先按波动性的规律,微波易穿透,易散射(因为大气微小棵粒),短波就可以被电离层反射(微波会在这一层散射),再有就是大气分子的吸收性,这在更高频率上会出现,大气研究一部分就是在搞这个东东.
电路的基本构成元素的原理是不会变的.这个问题一开头我就大了,基本难以更进一步,所以稳定啊,但只会它是一点也没用的,技术要换钱,就有有独用性,大家都知道了,换个死钱啊.再说好多做产品的不需要了解原理一样做出,为何,仿啊,真不明白的地方只会有一两处,这一两处找个有一点点水平的人试也试出来了.而学原理花的时间多成本高,不花算,这就是现在大学生的悲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