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容元件
在每条信号线上外加阻容元件。串联电阻能够限制尖峰电流,并联到地的电容则能限制瞬间的尖峰电压。这样做的优点是成本低,但是防护能力有限。虽然能使ESD的破坏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但依然存在。因为阻容元件并不能降低尖峰电压的峰值,仅仅是减少了电压上升的斜率。而且阻容元件还会引起信号失真,以致限制了通讯电缆的长度和通讯速率。外接的电阻/电容也增加了电路板面积。
钳位二极管
通过2个二极管把ESD电压钳位在VCC和GND直接,能起到正负极性的ESD防护,电容小,但由于二极管不是专门针对ESD应用,PN结较小,不能承受较大的峰值电流。
稳压二极管
能起到正负极性的ESD防护,但由于不是专门针对ESD应用,PN结较小,不能承受较大的峰值电流,寄生电容大。
压敏电阻
压敏电阻的阻值随两端电压变化而呈非线性变化。当施加在其两端的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时,器件呈现无穷大的电阻;当施加在其两端的电压大于阈值电压时,器件呈现很小电阻值。此物理现象类似稳压管的齐纳击穿现象,不同的是压敏电阻无电压极性要 求。使用压敏电阻保护电路的特点是简单、经济、瞬态抑制效果好、对电路带来的负面影响甚微,且可以获得较大的保护功率,不足的是压敏电阻的钳位电压相对较高。
TVS器件(瞬变电压抑制器)
直接和保护元件并联在一起,设计简单,钳位电压低,PN结大,反应速度快、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价格相对较高。有单个的TVS,也有阵列型的,有单极性的也有双极性的。 气体放电管(GDT):它是具有一定气密的玻璃或陶瓷外壳,中间充满稳定的气体,如氖或氩,并保持一定压力。GDT通流量大、极间电容小,可自行恢复,其缺点是响应速度太慢,放电电压不够精确,寿命短,电性能会随时间变化。
有了结构的ESD防护设计和原理图的ESD防护设计之后,如果没有好的PCB的ESD防护设计,系统整体的ESD防护能力将会大大降低,所以PCB的ESD防护设计在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ESD防护器件最好放置在ESD的入口点,大的ESD回路会产生寄生电感,提高钳位电压,也会向外部电路产生EMI干扰。
ESD防护器件最好和被保护器件串连放置,也就是说ESD能量先经过ESD保护器件,然后再到被保护器件。PCB的板边最好全部用GND走线包围。 GND与其它布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0.2mm~0.3mm。
PCB板边(包括通孔Via边界)与其它布线之间的距离应大于0.3mm。 信号线最好不要放置在ESD回路旁。
不同层的GND之间应有尽可能多的通孔(VIa)相连。铺地时应尽量避免尖角,有尖角应尽量使其平滑。
总之,ESD损坏是一个统计现象,增加ESD防护使系统成本增加。定义产品实际的系统失效率非常重要。最佳防护是系统以最低的成本满足一定水平的ESD防护性能,设计过高的ESD防护性能使成本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