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51确实是基础,然而,所谓的“学好”51指的是什么?不是仅仅知道内部结构,跟着例程写两个小的程序片段就叫学好了。更多的是基本外围电路和51的配合以及相应的软件,最后是控制的思想、思路。打个比方,51是人的大脑,各种传感器是人的眼鼻舌,而执行器是相应的人的四肢。如果只是懂一点“大脑”的东西,对“眼鼻舌”和“四肢”不清楚,怎么能够说这个“人”很聪明能干?单片机系统,或者时髦点,“嵌入式”系统,从来都是为了具体的应用而开发的。可以说,有1万种应用,可能就有1万种具体系统。那入行的人怎么办?要学会“触类旁通”的本事,这就需要你有这方面的“经历”。
针对不同的应用,自然有不同的要求。以我从事的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为例,51就明显不足了。无论处理速度还是外设资源,都不够用。稳定性更是不用提,完全不能满足要求。在这个行业里,更多使用的是英飞凌或者飞思卡尔的MCU。但是,就算是英飞凌汽车级芯片,886系列的仍然是使用的51架构,只是稳定性和外设资源做出极大的扩充,“看起来不像”51了。而对于有些玩具领域,51又“太强壮”了,对于一些简单的控制声光的玩具,可能4位机就够,引脚也“少得可怜”。这就是应用不同,需求就不同,不能说51就一定好或者不好。
这两年随着电子产业升级,芯片也在降价。ARM和51价位相近也不稀奇。重要的是要学会思想。一种解决问题的思想。说白了,当你面对一个问题时,你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实现或者解决。
综上,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学习一种芯片,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学会解决问题的思想,而不是死记硬背硬件架构(有DATASHEET,没必要死记硬背,不会就去查。爱因斯坦也记不住圆周率);
2)不要人云亦云的“赶时髦”,今天ARM用的多,流行、新潮,就去学ARM。明天不知道又流行什么,又去改弦更张的追“不知所谓”的什么东东了;
3)沉下心来学习基本的知识,包括模电、数电,基本的传感器原理和应用电路,知道彼此之间的优缺点,能在实际应用中合适的取舍。了解基本的受控对象(也就是诸如电磁阀、电机等等实际执行“心中所想”的设备)的控制方法。
4)针对以上学习,自己真正动手设计电路,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考虑参加论坛中的一些实际“动手”项目,你会发现很多知识并不是真的理解了。随着深入,你会发现知识和能力逐步上升。
5)最好考虑你将来的就职理想,有针对性的了解该行业的应用前景,做技术储备。例如想在汽车电子行业立足,你就要多收集该行业的应用情况。
不要再争论51是强还是不强,没有用的。“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打好基础,才是“王道”。
[ 本帖最后由 homer76 于 2012-10-17 20:5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