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ienglgge 于 2016-9-17 18:14 编辑
原文 https://bbs.eeworld.com.cn/thread-494013-1-1.html
实验。
通过缩短两个电容和芯片的地之间的连线长度,可以看到信号的变化。
情况一。两个电容不作任何飞线。三个图信号依次为SW,FB,VOUT。sw信号,振荡的时间段一般不超过25us,之后是大概100us无振荡。fb大概0.2V。电压一升高,很快就变低。VOUT基本都在3V以下。
情况二。两个电容的地飞线到芯片的地。三个图信号依次为SW,FB,VOUT。可以看到,sw信号,有些时间段,几十us内,震荡次数变多。FB幅度有所增加,波动变小,VOUT最高值增加。
情况三。两个电容的地尽量短的连到芯片的地。SW的频率概1.36M。明显增加。持续振荡。fb0.4V。比较平稳。VOUT达到4.9V。波动概0.2V。 基本达到正常状态。
理论分析。
主要还是在于布线。高频电路中的元件,呈现出和低频不同的特性。电容等效为阻容并联,再和电感串联。
看芯片的手册。其他部分先不管,只看输入输出端两个电容。对其进行等效。结合实际的布线。两个电容的地和芯片的地之间走线饶了圈!这就是主要问题。走线过长,使等效电路中电感增大。感抗增加,对交流的抑制增强。于是,输入端交流信号达不到应有的幅度,频率。输出就肯定不对了。
回想当年,讲到高频等效的时候,只是大概有些感觉,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认识。直到实际遇到,根本不能很快的找到正确的方向。而是,把电路当成黑盒。通过各种不同的改变,去看现象。而不能有目标,有方向的去改变一些因素。
最后,如有分析不对之处,还请指正。谢谢。
|
-
IMG_20160827_193943.jpg
(1.51 M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60827_194309.jpg
(1.38 M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60827_194905.jpg
(1.53 M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60827_200548.jpg
(1.54 M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60827_200934.jpg
(1.37 M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60827_201001.jpg
(1.63 M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60827_212419.jpg
(1.42 M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60827_212534.jpg
(1.62 M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60827_212615.jpg
(1.38 MB, 下载次数: 1)
-
IMG_20160827_212904.jpg
(1.48 MB, 下载次数: 0)
-
QQ截图20160917171359.png
(24.59 KB, 下载次数: 0)
-
QQ截图20160917171408.png
(12.86 KB, 下载次数: 3)
-
QQ截图20160917171430.png
(261.13 KB, 下载次数: 0)
赞赏
-
1
查看全部赞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