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项目 | 自审结果 | 审核结果 | 结论说明 |
1 | 器 件 封 装 | 新器件封装是否与实物一致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极性器件有方向标示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所有器件均有明确标识,且字体大小整齐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不对称元件的原理图和PCB封装是否校对,管脚顺序是否一致(如三极管)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2 | 结 构 设 计 | PCB实际尺寸、定位器件位置等与工艺结构要素图吻合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各种需加的附加孔无遗漏,且设置正确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安装孔的大小是否满足要求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3 | 布局设计 | 拨码开关、复位器件,指示灯等位置是否合适,不与拉手条或其他器件冲突,且放在元件面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发热元件及外壳裸露器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其他器件也应适当远离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同类型有极性插装元器件X、Y向各自方向相同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高器件之间无矮小器件,且高度≥10mm器件之间5mm内不能放置贴片器件和矮、小的插装器件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器件布局间距,表面贴装器件大于0.7mm、IC大于2mm、BGA大于5mm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 | 接插口尽量分布在PCB的四周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丝印是否摆放整齐,无重叠,不压焊盘,芯片焊接后不被覆盖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常插拔的器件3mm周围是否有表贴器件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TVS管要在电路的最外端靠近加插件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电解电容不可触及或靠近发热元件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LDO等发热量大的器件要求有足够的散热空间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对质量大的元件,是否考虑安装位置和安装强度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贴片元件与插件元件之间要保持距离1MM的距离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各类指示灯应安放在板的开阔出,不应放在各种器件较密集且高度较高的元件周围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螺丝孔周边2MM内不宜放置器件或走线,背面螺丝孔周围5MM内不宜放置器件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坐标原点为电路板左下角,如果板边调整后,应同时检查坐标原点是否还在电路板的左下角。否则在坐标文件不符合要求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4 | 布局的电气考虑 | 晶体、晶振等靠近相关器件放置,多负载时应平衡放置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退耦电容靠近相关器件放位置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匹配电阻位置适宜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滤波电容数量、容量及分布合理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焊盘上面不能放过孔,防止回流焊时漏锡(散热过孔除外)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使用继电器时,是否考虑到继电器开关输出部分布线足够宽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5 | 布线设计 | 电源、地分割简捷,正确、分割线线宽合适,地汇接正确,且与光绘文件一致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面用阻焊层覆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分割区连续,没有无花盘(热焊盘)的分割区,没有满铺的分割区,所有花盘均应打在相应的分割区内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电源地分割是否考虑了高速信号线的布线至少有一个完整的参考层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双面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最好与数据流向一致,以增强抗噪声能力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电源、地Fanout ≤200mil,尽可能加粗,电阻、电容的FANOUT线尽量平行器件长度方向打出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螺钉紧固件周围的禁布区符合相应的要求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屏蔽盒、屏蔽线已连接到对应的地网络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布线在空间没有形成闭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走线,铜皮到板边不得已最小也要保证大于20mils,一般应大于2mm ;孔到板边(含开窗部分)最小距离3mm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所有网络已完成布线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没有过孔与焊盘重叠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接插件管脚间尽量减少信号线穿行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高速信号线、时钟信号线遵循回路面积最小原则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重要信号线用平行地线隔离,屏蔽地线每75mm不少于1个过孔到地层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高速线圆弧过渡并且不跨相邻层地平面分割,或有平行地线作回流地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空白区域铺网格铜箔,网格的线宽和间隔设置正确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相邻层布线方向互为垂直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5 | 布线设计 | 线间距≥6mil,线宽≥6mil,走线宽度没有跳变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线应避免锐角、直角。采用45°走线。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总体布线均匀,布线尽可能短,且少过孔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0805、0603元件焊盘两端热容量一致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过孔间距≥8mil,过孔与焊盘间距≥12mil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焊接面贴片电阻、电容、电感焊盘间区域没有过孔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卧装晶体、卧装TO220封装三极管下,铺铜箔、开阻焊窗,接地或低电平,旁边走线尽量远离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电源入口处是否满足大电流的要求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PCB与原理图是否同步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模拟电源、数字电源是否分别划分区域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电源和高热器件,安装面没有其他布线穿越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差分走线一定要靠近走,而且尽量走相同的层,走线要包地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晶体或者晶振周围要做包地处理,下方最好不要走线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关键的时钟信号是否进行了包地处理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电源部分布线是否有清楚电流的流向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PCB最后需要进行补泪滴,用来加固焊盘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所有标号或注释的字号大小是否统一、美观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Protel画的PCB,是否已用Protel 的Netlist Compare功能进行比较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7 原理图检查项目 | 1 | 配合电路板之间的接插件管脚顺序是否一致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2 | 电路板上的对外通讯接口是否采用TVS管等防护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3 | 管脚网络的顺序和芯片管脚的顺序是否一致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4 | 不能有大于A3型的页面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5 | 所有器件的编号、封装、值是否都显示且没有相互重叠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6 | 与CPLD连接的5VIO需要加限流电阻,并使用3.3V上拉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7 | 器件的模拟供电需要加磁珠进行隔离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8 | 检查不需要安装的器件是否增加了N/A标识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9 | 对于上下拉电阻,前后一定不要冲突,保证一个网络上只有一个上拉或者下拉电阻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10 | 时钟的EN端使用上拉电阻,不要直接连接电源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11 | 晶振和时钟分配芯片使用同一个磁珠进行电源隔离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12 | 器件的型号是否按照数据手册的型号一致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13 | 拨码开关、跳线的默认状态是否有文字说明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14 | 采用光藕等隔离输入是否采用隔离电源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15 | 电源和地容易反接的电源输入端要做防止反接的保护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16 | 电源处的滤波电容,要留有余量,一般要大于2倍VCC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7 原理图检查项目 | 17 | 使用无源晶体提供时钟信号,是否已选取合适的匹配电容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18 | 当串口作为接口出现的时候,尤其是uart和RS232,TX和RX是否接反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19 | 各种接口定义设计尽量保持一致,例如音频左右声道功能的定义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20 | 确定不同IC之间通讯的电瓶匹配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21 | 检查各个电源输出,输出来源,避免出现无输入的电源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22 | 在原理图设计过程中网络名尽量保持一致,以免在以后使用,出现错误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23 | 蜂鸣器等的极性问题,需要检查丝印是否与实际应用一致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24 | 原理图是否标注特殊管脚说明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25 | 24C16等IIC芯片确认起WP脚下拉到GND,使其能正常读写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26 | 注明PCB布线时串接电阻、排阻靠近哪一个IC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27 | 注明PCB布线磁珠靠近哪一端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28 | 芯片无用管脚处理的是否恰当,如接上拉或下拉表是否一致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29 | 具有耦合、退耦电路,最好对前后端进行计算,以免造成信号失真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30 | 针对信号放大电路,最好计算带宽,搭电路或仿真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31 | 确定各功能板块是否经过验证,或者参考我们公司之前的设计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32 | 具有芯片使能引脚连接的检查,最好针对每个被使能的芯片有一个列表,以便查察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7 原理图检查 | 33 | 确认电源隔离芯片在隔离出来的电源端最好加上一个负载,负载大小根据具体工耗而定。如果隔离电源长期工作在空载的状态下,容易影响其寿命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34 | 确认电源芯片的出入滤波电容的耐压值是否在输入电压的70%以内,如果其耐压值不到输入电压的70%,就会存在烧毁电容的隐患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35 | 原理图中的测试点和安装孔在BOM和坐标文件是不需要的,因此需要N/A,减少后期的工作量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36 | 信号传输电路保护时,一定要注意所传输信号的频率或传输速率。所以在选择保护器件时(如TVS或ESD),信号频率大于10MHz时,极间电容应小于60PF;信号频率大于100MHz时,极间电容应小于20PF。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
8 版本管理 |
| 每一次投板的PCB工程(含原理图)必须要有一个唯一的版本号,并且和PCB印制板标注的版本号对应。 | 是[ ] 否[ ] 免[ ] | 是[ ] 否[ ] 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