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巧合的机会让我认识了EE社区管理员,互相聊了一下什么是带队之道,带队者该有什么样的素养。当时是在QQ上码的字,一起合计了一下,觉得还是拿出来分享给大家比较好。
其实作为一个带队人,平时也根本没有去想到底什么是带队之道,都是很单纯很基本的就是怎么让这个团队更好,团队氛围融洽、士气旺、干活有效率等等好的方面。说实话,那都是平时潜移默化的一些东西,是日积的努力逐渐影响这个团队的感觉(不知道这种解释是否恰当)。只有当别人去问:”哎?,某某,你整个团队挺好的,你是怎么带队的?“ 只有这种时候,带队者才会去自己回味,但说出来的话绝大多数也都是为了推销自己,用辞藻装饰自己的带队之道,显得比较体面,和团队有这么个好成绩能够匹配上。之前比赛获奖总被问作为队长怎么怎么作为队长怎么怎么,如今再仔细想想,也都符合我刚刚说的那种为了体面,为了推销自己。这是我现在的一种感受。
我觉得带队,还是日积月累的一个从生疏到相熟的感觉。作为一个带队者,首先一点得取得队员们的信服,得到大家的认可,一定要懂得这个团队的整体技术,整个流程是什么,这样在安排指挥才会更恰当更准确。说到安排指挥,带队者要有一个发现别人长处的眼睛,我认为要成为优秀的技术人员,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和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很多优秀的技术牛人熟知并且善于此道,所以牛人往往有个性,因为他们的特点和长处鲜明,带队者就是要发现他们的长处,并且安排他们做他们擅长的地方,这样才更合理。而带队者自身并不是要熟知自己的长处,反而是要知道自己短处,磨合自己,让整个团队都能吸纳自己。
一个团队如果能做到:‘队长走了,队员们都心情低沉,各种不舍’ 。 那么我觉得至少这个团队在凝聚力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就有过这种体验,带队参加robomasters机器人大赛,中途我想去dji实习工作,在我走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感觉,当我到了dji公司的时候,首先为何抛弃团队等等的自责就产生了。然后队员们也都发邮件希望我回去,这种双方都不舍的感觉真的很微妙又很自然。最后我们取得的成绩就很好,全国一等奖。说这么多,想说的就是团队的情义,队员之间的兄弟情。它真的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团队。
有的团队越做人越多,有的团队越走人越散。工作时候的氛围很重要,有大部分人的离职是因为,这个部门这个小组的工作氛围特别压抑,特别精神紧张,这完全是领导者的责任。我在队里时候一般都是开启“逗比模式”,负责带动整个团队的氛围的。感觉年轻的团队要积极,要有阳关的状态,虽然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工科男的逗比种群,但是这样会促进团队发展。刚刚说到部门压抑,我也是深有体会,我去过某公司某部门要去实习,在我还没有入职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些现象,听到了一些流传,让大家一致认为跟对人很重要。这个深有体会之处在于:做带队者千万不要想尽办法和组员抢功劳抢资源,任何一个技术人都喜欢那种成功后的存在感以及成就感,你把他的成功拿走了,他还怎么会继续为你专心做事;再者下决定一定要深思之后,不要天马行空,让大家觉得很轻浮很空大。
我认为一个团队在以上这些方面做得足够好的话,技术上不是难题。有一次去参观深圳的创业公司,那个带头人曾经说的话,我一直印象很深刻:“我们团队有了凝聚力有了信念,可能这个时候我们在研究我们的水上动力系统,没准下个时候我们也会研究研究无人机”(这个创业公司创办者是大疆老总的师弟)可能说的话很简单,但是仔细一品,确实那样的,一个团队如果有了情义,有了信念,有了阳光的积极状态,我们就一定会把事情做成。今天我们可能这条路走不通,下一个领域我们一样是可以以一个团队的形式去功克。团队技术上的不足我们可以去学,毕竟人的潜力那么大,团队“人文情义”上的不足,就有些头疼。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像我刚开始说的那样,带队者都是在日常中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团队,这个团队也是潜移默化的塑造这个带队者,相辅相成的一种细微变化的过程。并不是“马后炮”的在谈论自己的带队之道,然后事情就一定是这样的。凡事有了人的参与,就变得很多元化,和人打交道,一定要善于琢磨。学再多的管理理论,拿到实际上,我觉得还是得把队员的人心抓住,不是靠口号的,是靠平日的说话举止上。人需要感悟,感悟生活给他带来的一切,去慢慢感悟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总会得到属于自己的一些心得,或许在分享的时候别人听的没有那么自己感悟出来的那么真切。
以上一点小文便是我的感悟,可能不是那么面面俱到,还请大家多多指教,欢迎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