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纯属随意编造,如有雷同,实属不幸!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过完六一,哈尔滨白天的温度也能达到30几度了,在矿区踏勘(前期去勘查点查看地形和周围环境)的同事告诉我们山里的雪基本融化了,于是我们开始在家准备随时待命进山。
这篇主要交代下东北的天气,一提到东北很多人就会好奇的问东北夏天是不是很冷,曾经有个湖北哥们问我东北夏天是不是也下雪,这问题问得我哭笑不得。现在想想也可以理解,没去过内蒙的时候,我也问过内蒙是不是还有好多人住蒙古包,是不是都会骑马……
黑龙江的地图是个天鹅的形状,我觉得更像大鹅,哈尔滨正好在鹅肚子那里,属于平原,周围没有山,市区平均海拔在150左右。这里四季分明,春天一般是4、5、6月,夏天是7、8月,秋天是9、10月,冬天是11月到次年3月,所以每个季节都要准备不同的衣服、裤子和鞋,小时候我都是严格按照春夏秋冬季节交替来穿着的,现在好像这样的人不多了。很多网上的资料都说哈尔滨是个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的城市,我觉得这句话有出入,这说的应该是黑龙江的平均气候,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漠河、黑河那边确实是这样,而在平原地区冬天没有那么长的。暖冬的时候2月就有春天的感觉了。 春天冻人不冻水,意思就是春天来了的时候,冰雪开始融化,气温回升,可是当你不注意防护耳朵、手、鼻子、脸,就很容易被冻伤,一旦被冻伤第二年就非常容易再被冻伤,我被冻伤过耳朵,当时是骑自行车没戴帽子,大概骑了30分钟将近6公里点样子,一开始感觉耳边有凉风,耳朵冻的有点疼,后来就是针刺的疼,再后来就感觉不疼了,然后耳朵发热,等回到家耳朵肿的很大,然后是胀痛、特别痒,火辣辣的热,晃头的时候能感觉耳朵也跟着晃动,很别扭,大约过了3、4天,耳朵渐渐消肿,慢慢有些当时冻的较严重的地方就开始变黑脱皮,这期间耳朵也很痒,但是千万别挠破,实在忍不了用干毛巾擦一下,这个过程因个体差异一般是10天就会康复,也可能是我冻的不严重。后来脚和鼻子也轻微冻伤过,每次都是发现特别痒、发热,才反应过来是冻伤了。冻伤的时候奇痒难忍,这里说2个偏方,我都有幸试过,效果明显:1、秋天的时候收集一些干枯的辣椒茎、叶和茄子茎、叶,放在水里煮开之后用这个水洗或泡冻伤的地方,能缓解痒并能让冻伤部位很快蜕皮恢复健康;2、小时候在小兴安岭的山上弄到过冬青树的叶,这个叶子煮水也有同样功效。后来我查遍了互联网也没找到东北有冬青树的资料,但是几年前去那里问当地人却都知道山上有这种树,长得和南方的冬青树差不多,结红色的蓝莓大小的果,入口清凉、甜的感觉(我是冬天吃的这种果,迄今为止只吃过1粒)。很多影视作品是这样表现治疗冻伤的,用雪搓被冻的部位已达到加快血液循环的目的,在东北生活30多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治疗的,不过听说过综合上面的经历,记住了妈妈告诉我的这句老话:春捂秋冻。年轻的我们往往不撞南墙不回头…… 夏天最热的时候温度能升到35度,最近有一年升到了37度,一般这种气温的天气一个夏天也就遇到那么3~5天,还是下午2点左右最热到时候才是这个温度,平时早晚和中午的温差能达到15度,再配合着2级左右的小凉风嗖嗖吹着,有时候夏天出门还得带件薄外套。
哈尔滨的秋天就比较凉了,先是有几天秋老虎的感觉(就是在秋天这个本该凉快的季节突然和夏天一样热)然后就是一场秋雨一场寒,早晚温差变大,风也变大到6、7级了,当树叶被吹光的时候,冬天就来了。
冬天其实是个冻水不冻人的季节,虽然气温很低,但是很舒服,最冷的时候白天全天气温能达到-20度,早晚甚至-30度,凌晨最冷有-33度的时候,也是3~5天,偶尔才是那个温度。只要你下半身穿东北买的秋裤,上身穿件毛衣+羽绒服,戴好手套和帽子去松花江面上玩几个小时是没问题,如果你穿上这身行头在外面站半小时不运动,那你就能感受到洗完澡不擦干直接吹风扇的感觉,好奇的小伙伴可以尝试下有时候冬天能听说某某喝酒喝大了晚上睡在街上,结果第二天被人发现已经冻成冰砖了。
冰灯
江面
江面上放风筝
松花江冬天结冰,最厚的时候约半米厚,这个时候就可以去江面采冰了。哈尔滨城市里的所有冰灯用的都是松花江的冰。冬天江面上也可以走车,下了几场雪之后,车压在雪上不打滑就可以开车走了。如果你担心开车过江的安全性,那就打开车门或车窗开过去,万一出现万一也能逃出来,可是大冬天的谁愿意打开车窗车门呢。监管部门是禁止所有车辆江面通行的,但那仅仅是规定,还规定夏天不准下江游泳、钓鱼呢。冬天倒是可以去冬泳,有一个专门为了冬泳在江面上切冰切出来的天然泳池,参加冬泳的最多下去游两圈就上来了,说不冷是假的,谁冷谁知道啊!
冰面上开车或行走能听见冰裂开的声音,因为早中晚温差产生的热胀冷缩使冰面产生很多裂缝,最宽见过将近10厘米的,不过不要担心,放心大胆的走,没事的。初冬冰厚度达到5厘米人就可以在上面行走了,那个时候结的冰是横茬,结实。春天融化的时候冰是竖茬,即使厚度是20厘米,也最好不要在上面行走,很容易陷下去。扯远了,下面扣个题。
春夏交替的时候,上山要注意什么?先打森林脑炎育苗。主要是为了预防蜱虫。这玩意在当地叫草爬子,当地猫、狗等动物身上都有,它是扁的,到动物身上之后直接就开始吸血,属于干吃不拉型,最厚越长越大,最大见过黄豆粒那么大的。我们上山的时候无论天气多热都穿2层衣服,一是为了防蚊子,二就是为了防这玩意,如果在野外发现自己身上被这东西咬住了,千万别慌,它的嘴有倒刺类似鱼钩,如果没用正确方法把它的头从你身上取下来,那么被他咬的那个位置会发炎,有的就一直红,红很多年,有的就留个小疤,很小那种。其实可以用烟头烫它肚子,但不要把他烫死,让它慢慢从你身体里把嘴抽出来,也可以先让它在你身上吸会血没事的,等它吃饱了你找个有经验的当地人徒手用寸劲帮你拔出来就行了。蜱虫最要命的不是吸血,传说一万个里会有个白色的含有脑炎病毒,叮上人之后瞬间让你高烧、瘫痪甚至直接挂掉。见过灰白色的,还真没见过白的。
打这种育苗都是单位事先联系了当地防疫站,然后防疫站向上级申请多少支疫苗,我们按照约定时间去打育苗,有种说法是连着打三年就终身免疫了,我好想超过3次了。这回终于可以安全的上山了。
抱歉,这篇光顾着介绍东北气候了,树林还没出现啊!下期:上山不带火,带火不上山,诶,借个火呗!罚款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