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3|9

2万

帖子

341

TA的资源

版主

楼主
 

音响界十大谎言!你觉呢? [复制链接]

     多年前,由外国人Peter Aczel写了一篇文章,他在文中写到100多年来在音响界流传的十大“谎言”,有中国读者把这篇文章翻译了过来,引起了颇大争论。一起来辨别一下,看里面提到的是否都是“谎言”,相信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


      以下是Peter Aczel的文章《The Ten Biggest Lies in Audio》(音响界十大谎言)的中文译本:引用林肯(AbrahamLincoln)的名言:你可能在某些时候愚弄了一些人,但不可能永远地愚弄所有人!


这句话似乎用于音响界十分适合。现在我们就重点说说那些容易使人掉进陷阱的谎言。


1.关于线材的谎言


     逻辑上不应以此谎言来作为开头,因为线材属于配件,不是主要的音响部件。不过这却是最巨大、最卑鄙、最令人气愤、最侮辱人智慧的谎言,而且还是发烧领域中最骗钱的谎言。所以我必须把这个放在最前面来说。


    这个谎言就是:高价喇叭线和信号线比标准或一般的线材有更好的声音。这个谎言已经在阳光下被诚实的权威人士一次又一次地戳穿、耻笑和驳倒。但许多无辜者却无从分辨。


   最简单的事实就是:阻抗(R)、感抗(L)和容抗(C)这三个线材的参数,是唯一能够影响在声波频率范围内的性能的参数。信号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被天价线材还是被便宜线材传送着。当然,你还要为一个做工良好的插头、屏蔽处理和绝缘处理等等付出一些代价,以保证线材能够可靠和稳定工作。还有就是你要注意线材不宜过长,避免阻抗过大,信号衰减过多。然而,在基本的导电性能中,一对优质的衣架刮掉两端拉直后,一点也不比价值2000美元的神奇线材差。18美分一尺的16号电灯线也是如此。天价线材是电子消费品中的一个最大的骗局。看到几乎所有的音响出版物都胆怯地向线材商投降,真的令人感到沮丧。


2.关于电子管的谎言


    这个谎言也是属于周边问题,因为在这个硅矽时代,电子管已经与主流不相干了。在Hi-End音响市场里,这是一个普遍深入的谎言。数一下高端音响杂志里面的胆机广告的页数所占的比例,难以置信啊,但事实就是如此。当然,里面的观点就是:在音响应用中胆机比石机更高级。你可别不相信哦。


   电子管对于无线电发射和微波炉等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不过,在这个时代的转折点,对于某些产品来说则不是这样说。例如:功放、前级和CD机DVD机等。


   在一个音响设备里,电子管能够做到的,晶体管也同样能够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代价更低,可靠性更高。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级别的胆机放大器失真度也比同等级别的晶体管放大器要高,而且机子寿命期中,胆机需要的维护更多(更换管子,调偏置电压等)。


3.关于反数码的谎言


   你可能经常听到有人说:“数码声比模拟声差太多了。”“数码化音频就像一幅粗劣,由一个个粗点组成的报纸图片。”“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完全行不通,那个CD的44.1KHz的采样率不能够解决极高频段的问题,因为只有那里的一个周期仅有两三个采样点。”“数码声音,即使在最好的状况下,也会发干发刺。”诸如此类,等等。


这实属无知胡言和故意误导。谎言在主流中很少得到支持,因为数码科技已经获得了完全的认同。不过这个谎言却依然在一些音响世界的非主流,未获重生的Hi-End音响沙龙和各种各样的刁偏的听音室里流传着、延续着。


4.关于听音测试的谎言


    普通专业读者都知道如何反驳那些对ABX测试持相反意见的老烧的谎言。大致的方法如下:ABX方法需要A设备和B设备在电平匹配度在正负0.1dB内,你可以随意听A和B,你想听多久都行,如果你认为他们有不同,你可以要求听X,而X其实就是A或者B的其中一个(这是由双盲系统随机决定的),允许你随时对A/X或B/X进行比较。随意多少次都可以。然后决定X=A还是X=B。


    因为如果是完全靠瞎猜,命中率会在50%左右。为了统计的正确性最少要测试12次。(16次更好,20次更加好)。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科学方法来测试你是在听不同的东西还是在听同一个东西的了。那些偏执的烧友会告诉你双盲测试完全行不通,因为每个人都知道Krell比Pioneer好声。


   但如果他们在双盲测试中无法分辨的话。那么ABX方法就会被认为是行不通的,这就是他们的理论。


5.关于负反馈的谎言


    “在放大器或者前级中使用负反馈?太糟糕了!”,“完全没有负反馈?真不错!”这种误导被广泛地流传着。负反馈其实是一个在电路设计中很有用的工具。它能够减少失真提升稳定性。只有在晶体管放大器设计的铜器时代,早在60、70年代,负反馈的使用不得当,效果很不理想,而且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是迷信无负反馈的起源。在80年代初期Edward Cherry和RobertCordell在质疑的阴影之下,使其真相水落石出。负反馈只要严格遵守其基本准则来使用,完全是有利无害的。时至今日,现在的那些唯无负反馈至上者,要么是撒谎,要么是无知的。


6.关于煲机的谎言


    这是一个被广泛地反复地宣传的谎言,使你相信各种音响设备甚至线材,煲机一段时间后,例如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后,声音会更好。这纯粹是屁话。开机后电容会在几秒钟内充电,偏置也会在数分钟内稳定。在一个设计正确的放大器或者前级或者CD机,它的开机第一小时的表现和使用1000小时后的表现,是没有分别的。至于线材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现在跟音响发烧友讨论的这些是玄学,而不是科学。


   不过,喇叭等设备的确是需要一段时间运作以达到最佳表现的,这是因为它们是有运动构造部分的,是需要外力驱动的机械设备。这跟汽车的引擎和活塞等是一样的道理。但这并不意味一个好的喇叭刚开箱的时候声音就会很差。打个比方:一部才开了10公里的新车,会很不好开?会比旧车差很远?


7.关于双线分音的谎言


   即使老烧也有不少人掉进这个陷阱里。音箱制造商则是设置这个陷阱的参与者。他们会告诉你双线分音的效果是跟双放大器分音的效果一样的。甚至有不少音响界德高望重者向这份利益的大餐卑恭屈膝,向市场的现实投降,他们应该感到罪过。


   而事实上:双放大器分音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意义的,即使是使用被动式分音器。但双线分音则纯粹是骗人的巫术。如果你把一对喇叭线的末端接在另一对喇叭线连接的地方,在电子原理上完全没有改变,物理学称之为叠加定理。叠加定理规定:在整个网络同时施加许多电压期间,流过线性网络中某点的电流等于各个电压单独作用在该点产生的各个电流分量之和。类似地,在同样条件下,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等于各个电压单独作用在该两点之间产生的电压之和。


   无论是音响销售员和音响发烧友,只要谁能够证明出相反理论的话,都应该去获得科学奖项和学院荣誉。


不过我们也得公平地说一句:双线分音其实也并无什么害处,只不过它其实并不能起什么作用而已。就好比在鞋里面装一块磁铁。


8.关于电源处理器的谎言


   这个标题所要说的话,都在Bryston的产品手册里面都说了:所有Bryston放大器的电源供电方面都包含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高质量专用电路,以防止无线电波,线路穿刺和其他电源线等问题。Bryston的功放不需要特别电源处理器,只需要把插头直接插到墙插上就可以了。


   他们所说的这些,其实也是所有设计优良的放大器所具有的特点。他们可能不一定跟Bryston具有相同的PSRR和性能。不过他们做到能够直接插到墙插上而不需要其它特别的电源处理。如果你能够买得起一个高价的电源处理器,你也可以买得起一个设计优良不需要特别的电源处理的放大器。电源处理器对你毫无作用。(请注意,我们不是在谈论给电脑设计的浪涌保护设计的开关电源,它们可比Tice音响魔盒便宜得多,而且它们会比这个音频设备受到更多的电源干扰,例如打印机等外围设备)


   关于“干净”电源,其中最大和最愚蠢的的谎言就是:你需要一个特别设计的高价电源线来获得可能是最好的声音。所有额定处理内部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电源线的性能与其他电源线都一样,天价电源线是一个欺诈,你的音响电路并不知道,也不需要关心在变压器的交流端用什么电源线。它们所需要关心的是直流端所需的电压。想想吧,你的汽车需要关心用什么管子来给它加油吗?


9.关于CD处理的谎言


    我们暂时把思想回朔到聚乙烯年代,当我们用各种神奇的液体喷撒在LP碟上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提升回放的效果,特别是当喷出来的气压清理掉某些凹槽中的残渣的时候。商业逻辑学则继续往前推进,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某些供CD使用类似的神奇产品诞生了。


问题出现了,没错CD和LP都同样具有一个面可以让你喷撒一些粘液。但CD的表面与LP却是相距甚远的。它那微小的凹坑并没有跟模拟波形相对应,仅仅是携带了一些由于0和1组成的数字代码。那些0和1不可能被弄得更好也不可能弄得更差。而LP则可能会使轨迹变得更顺滑。他们读取的仅仅是0和1。你是不是也会把一个一块钱硬币擦得蹭亮,避免收银员把它当成一毛钱硬币呢?


10.关于金耳朵的谎言


   这个包罗万象的谎言,也许应该把它排到第一,不过也可以作为一个总结性的结尾。“金耳朵们”要你去相信他们的听力是多么的犀利和敏锐。他们可以听到重播中的任何细微的声音,与我们与众不同。这绝对不是真的,任何人如果没有实际的听力损伤,可以听到他们所能听到的声音,不过有一点,那些经过训练和有经验的人知道那些声音是由什么组成的,知道怎么去解释和表达出来。所以,如果一个喇叭的频响在3kHz的位置有一个巨大的低谷,那么任何耳朵听起来,不论是金耳朵还是木耳朵,那声音听起来绝对不会像频响平直的那样。只不过,有经验的人能够很快地识别出是什么问题。就好象一个汽车机械师单纯靠听引擎的声音就能够很快知道汽车有什么问题。他的耳朵可并不见得比你的好。他只不过知道要去听些什么。其实你也可以做到,如果你也像他那样处理过那么多的引擎的话。


   最糟糕的部分来了,那些自命为“金耳朵”的偏激的主观评论者,Hi-end音响沙龙的销售员和音响俱乐部的主要成员等等,当他们比较两台放大器的时候,经常使用他们那虚伪的高手般的听力来胁迫你:“你听到了没有?”你好像必须要听出那两者有巨大差别,而其实金耳朵自己都听不出有什么差别。他们就是说他们听到了,他们知道你信赖他们的金耳朵。感觉太糟糕了。


   对金耳朵最好的反驳就是双盲测试。这是区分他是否真的能听出两者区别的最好方法。不过实际上,极少有这种情况发生。即使有,那些金耳朵也会在第一次蒙对之后溜走。


   在音响界中,除了上述的十大谎言,其实还有更多。不过留待一些下次再谈。但音响工业不应该受到责备,而是那些疯狂的消费文化和被广泛接纳的玄学。音响工业,特别是高端音响部分,只不过是响应主流的气候而已。


最新回复

这么老的帖子,怎么又被翻了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4-27 12:41
点赞 关注
 
 

回复
举报

5979

帖子

8

TA的资源

版主

沙发
 
表示看不懂
个人签名生活就是油盐酱醋再加一点糖,快活就是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忙
===================================
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
 
 
 

回复

1万

帖子

139

TA的资源

版主

板凳
 
作为少许玩过HIFI但还算对相关电子技术有些了解的俺也说说有关看法。
1、同意,常规线材跟高价“专用线材”比,就算阻抗大一点,分布参数劣一点,但人耳是无法分辨二者的差别的,盲测即可破解传言。
2、有不同看法。从指标上说,电子管放大器明显不如硅基(包括分立和IC)放大器,但电子管的失真在有些情况下反而讨好,比如在听动态范围不大的人声时,这个有亲身体会,只不过电子管放大器有优势的地方实在不多,值不值的玩自己看着办。俺个人认为不值。
3、时代不同了,楼主转贴显然是至少十几、二十年前写的,当时的CD确实在很多时候存在问题,但现在无损数字音频的音质已经远远超过了CD,数字与模拟间的优势之争已经不存在了。
4、同意,是真是假,盲测是最好的检验办法。呵呵,想起当初那个被“辐射”就头疼的网友……
5、同意,负反馈的问题今天已经没有争论的必要了。
6、同意,电子产品在出厂前要老化,尤其是比较贵的设备,可以说早“煲”过了。自制的音响电路还是有煲的必要,不是为了“磨合”而是为了可靠性。
7、同意,这个是基本概念问题。
8、优质的电源对音响确实重要,但跟电源线什么的无关,满足载流、耐压就好。现在开关电源都用到HIFI音响上了。
9、由此可见这篇文章很古老,应该有20年以上的历史 。
10、人和人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多数人有个响就行了。俺不是什么“金耳朵”,但对音质还是稍有要求。俺的计算机并没有用常规的有源音箱,而是用了一台三洋书架式组合音响代替有源音箱,已经用了快十年了,适当时候换一台更好的书架音响。俺的计算机声卡也是一直用创新的HIFI硬声卡,比主板整合的AC97强多了。
个人签名上传了一些书籍资料,也许有你想要的:https://download.eeworld.com.cn/user/chunyang
 
 
 

回复

2万

帖子

0

TA的资源

超级版主

4
 
与其说十条谎言,不如说十条都是忽悠。
所谓忽悠,就是让你掏钱买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回复

1080

帖子

2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中级)

5
 
这十条忽悠,应该是外转内销的吧。
 
 
 

回复

2万

帖子

0

TA的资源

超级版主

6
 
第9条,往唱片上喷或涂某些液体,这种作法在LP之前,78转虫胶唱片时就有了。涂的液体很简单,就是粘度较低的润滑油,且涂油后必须擦干净。
唱片是机械录音,靠唱片表面的凹进去的弯弯曲曲的沟槽来纪录声音。沟槽中难免会积存灰尘,放音时这些灰尘就会产生沙沙的噪声。涂油再擦净可以去除大部分灰尘,减少噪声。另外,留存下来极薄的油可以起润滑作用,减少对唱片的磨损。
对LP唱片(33转),因唱片材质是乙烯基塑料,本身的润滑性能就很好,不必再使用涂油的方法来减少噪声。
但是这种方法用在CD上,那就很可笑了。打比方说,是感冒了吃保胎丸。

点评

老师的这个比方,算是清楚了啊,,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2 15:36
 
 
 

回复

2万

帖子

341

TA的资源

版主

7
 
maychang 发表于 2015-2-22 13:15
第9条,往唱片上喷或涂某些液体,这种作法在LP之前,78转虫胶唱片时就有了。涂的液体很简单,就是粘度较低的润滑油,且涂油后必须擦干净。
唱片是机械录音,靠唱片表面的凹进去的弯弯曲曲的沟槽来纪录声音。沟槽中难免会积存灰尘,放音时这些灰尘就会产生沙沙的噪声。涂油再擦净可以去除大部分灰尘,减少噪声。另外,留存下来极薄的油可以起润滑作用,减少对唱片的磨损。
对LP唱片(33转),因唱片材质是乙烯基塑料,本身的润滑性能就很好,不必再使用涂油的方法来减少噪声。
但是这种方法用在CD上,那就很可笑了。打比方说,是感冒了吃保胎丸。
老师的这个比方,算是清楚了啊,,好!



 
 
 

回复

10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初级)

8
 
文章时间有点久,但澄清了不少问题。
 
 
 

回复

19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9
 
刷新了我的认知耶,罗素说任何权威都有与之相反的权威。
 
 
 

回复

2万

帖子

0

TA的资源

超级版主

10
 

这么老的帖子,怎么又被翻了出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随便看看
查找数据手册?

EEWorld Datasheet 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9 下一条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国产芯 安防电子 汽车电子 手机便携 工业控制 家用电子 医疗电子 测试测量 网络通信 物联网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5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