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ychang 于 2015-1-26 11:36 编辑
图中横轴是输入电量,纵轴是门极对源极电压,如果MOS管输入电容是线性的,该曲线应该是一条直线(想想电容的定义)。
但实际上该曲线近似由三段直线构成。
第一段从电压为零开始,是一条倾斜直线。这是门极电压未能使MOS管开始导通的阶段。MOS管未导通,故输入电容近似线性。
第二段是一条几乎为水平的直线。充入电量很大,但门极电压几乎没有上升,说明电容量非常大。这是因为MOS管开始导通,漏极电压开始下降。漏极电压的下降吸引掉很大电量,所以门极电压几乎不上升,这就是所谓“米勒效应”,相对应的电容量增加称为“米勒电容”。
第三段又是一段倾斜直线。在此阶段MOS管漏极电压不再下降(进入可变电阻区,对应于双极型三极管的饱和区),米勒效应不复存在。
你的开关工作频率为310kHz,半个周期是1.6us。假定你的TL082短路电流15mA(合格品),在这段时间里面TL082对MOS管门极充电的电量是24nC(纳库)。从图中可以看出,充入15nC电量并不能使MOS管IRF840进入可变电阻区(饱和),亦即还没有到曲线水平部分的右端。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水平部分对应的门极电压恰恰是5V稍小一点。
这就是你联接上MOS管之后门极电压上不去的原因。
推论:如果仅仅联接了MOS管的源极和门极,MOS管漏极未与任何电路联接(开路,当然此时你的Buck电路不工作),门极电压不至于下降这么多。如果你把开关工作频率降低到10kHz以下,门极电压也不会下降这么多
很多教材上都说MOS管输入电阻非常大,这没有错。但学生如果理解成MOS管不需要输入电流,那就错了。MOS管输入电容相当大(而且非线性),驱动信号(方波)频率越高,需要的驱动电流越大。而且驱动信号源是电压源,驱动电流是脉冲前沿和后沿的尖峰,此尖峰电流瞬时值可达平均电流的百倍以上。
所以开关电源专用驱动芯片的最大输出电流均设计得相当大。例如UC3842芯片的最大输出电流为1A,瞬时(1us以内)还可以更大。
只有开关工作频率非常低(数十Hz,最多数百Hz)时才可以用运放或者数字门电路芯片驱动MOS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