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工程师知识体系分析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迄今已发展出许多分支学科,电子工程师也因所掌握技能的不同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通俗地说,电子工程师可被分为硬件和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又分为模拟和数字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同样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划分。分工不断细化是电子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产业的另一大趋势就是知识的迅速增长和知识体系界限的模糊化。以数字硬件工程师为例,虽说从事的是硬件设计,但实际中约有三分之一的精力是放在各种语言编程上的,而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即电路板)设计的技术含量则越来越低。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身为一名电子类工程师,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却离系统总体越来越远。为了能够快速地提高技术水平并最终成长为行业专家,有必要系统地认识知识体系结构并结合自己的特长合理规划自己的发展路线。下面是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一点浅见,不一定全面,但求抛砖引玉。 一般一个研发人员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 软硬件开发 软硬件开发是指将算法或功能通过软件/硬件实现出来的过程。这类技能是电子工程师最基本也最直接的技术能力。多掌握这类能力才能实际的做出实际可用的设备产品。因此这个技能是一般初级电子工程师(比如应届本科生)必备的能力。如果把电子系统开发比作建造奥运场馆鸟巢的话,软硬件开发就好比砌砖,是整个设计流程中工作量最大但最缺乏技术含量的劳动。这个比喻从某个角度讲可能不太恰当,因为软硬件设计也是一种很复杂的脑力劳动,但和砌砖一样,软硬件设计同样存在着劳动效率低和劳动成果的可复用性低的特点。随着EDA工具不断变得智能化,软硬件设计的设计周期、设计成本和技术门槛将不断被降低,因此,仅依靠掌握软硬件设计能力在将来只能端越来越小的碗。 2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主要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分析和创新的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的理解程度,常用算法的掌握熟悉程度,对新算法的研究和理解能力。对理论算法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研读经典教材,阅读分析相关文献论文,公式推导和算法仿真等。对于普通工程师来说,通常并不需要掌握很强的理论知识和算法分析能力,只需要掌握基础算法的实现方法。但对于新技术预研类开发者来说,理论和算法分析能力是比较重要的。理论和算法能力通常来说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技术特长,应适当补强。理论研究好比在有了鸟巢的概念设计和基本框架设计后,解决具体细节设计的工作,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参考别的设计通过仿真、计算形成详细设计参数,用以指导软硬件实现。 3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能力是在对自己领域工作(包括硬件设计和算法分析)有相当经验后能够设计具有独立功能的系统的能力。系统设计内容比较广泛,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项目体系,也可以是大系统中的分系统和子系统,大到一个工程,小到一块板卡或者一个程序。系统设计能力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系统架构和项目管理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后才能够逐步培养的。还以刚才的比喻来形象描述系统设计在电子设计中的地位,系统设计好比是鸟巢的概念设计和基本框架设计。对于系统设计师来说,并不需要太具体的设计参数,只需要知道有充足的技术资源可以实现自己的设计就行。当然,实际的系统设计并不简单,恰恰相反,是三种能力里最难掌握的一项。不是随便一个设计师都能设计系统的。对此,后面会详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