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4|1

5015

帖子

12

TA的资源

裸片初长成(初级)

楼主
 

由浅入深了解机械键盘:各种轴的区别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jameswangsynnex 于 2015-3-3 20:04 编辑

既然我们要说机械键盘,那么首先说说关于键盘的种类吧,键盘主要有四个种类分别是:机械构造键盘、塑料薄膜构造键盘、导电橡胶式键盘、无接点静电电容键盘。其中导电橡胶键盘类似任天堂红白机手柄,是一种由机械过渡到薄膜的产品,静电容键盘价格昂贵比较少见。

  机械结构键盘其实很古老

  刚刚接触机械键盘的时候看到不少人对它们顶礼膜拜,甚至完全摒弃现在最主流的薄膜结构,其实大可不必。要知道机械式键盘实际上是很古老的。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广泛应用了。所以说机械键盘实际上是很古老的,它造价高昂制造相对困难且噪音大,因此逐渐被技术成熟价格便宜的薄膜技术所取代。怎么定义机械式键盘?声音、手感这些其实都不是定义准则,所谓机械键盘就是每一颗按键都有一个单独的开关控制闭合,通常我们称这个开关为“轴”。

  经典的早期机械键盘:IBM model M

  IBM model M的机械按键

  机械键盘并不神秘,相对来说技术更古老。经典的IBM机械键盘model M,早期经典产品,同事曾经拥有一把有幸体验过,按键机械感鲜明。当然价格非常昂贵,淘宝售价在两千元左右,即使成色差的也要数百元。

  薄膜是当今主流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薄膜式结构,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塑料薄膜构造键盘。由于机械式键盘有着很多缺点不容易普及,所以薄膜键盘应运而生,我们现在用到几乎都是。决定一支键盘是否为薄膜构造不看按键组件,而是看它是否由三成导电薄膜构成,上下两层是电路层,中间一层是绝缘层,透明塑料膜非常柔软,造价低廉技术不复杂,深受消费者喜爱,最便宜的薄膜键盘二三十元就能买到。

  拆解薄膜键盘

  薄膜键盘上面白色突起的就是橡胶触点,也是按键组件的一部分。有一些薄膜键盘按键使用了机械组件,让人误以为是机械式,不过现在并不多见。

  薄膜键盘设计原理

  其实薄膜键盘是非常先进的,毕竟是市场引导发展而来的产品,价格便宜容易制作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一支键盘来说价格并不绝对代表产品优劣,通常价格贵一些的做工好用料实,但五十元以内的戴尔工包8115曾经风靡一时,品质、手感都不错,至今它的后续产品8135依然广受好评。

  机械键盘和薄膜键盘没有绝对强弱或优劣。从表面上看薄膜键盘更先进,噪音小、抗造、适合多种环境。之所以近些年流行机械键盘无非两种原因:首先CPU、显卡、内存这些主要硬件一分钱一分货,多花费就会带来高性能,这些硬件通常有统一标准差距不会太大,玩家为了实现强烈的自我满足感只能将目光投向外设产品,机械键盘这种复古的技术看上去更讲究,自然成为选择之一。再者机械键盘轴被独立出来,形成了单独概念,而它们的制造和生产上被少数几家工厂占据,品质和种类得到控制,所以机械键盘极少出现假货,因此更容易得到消费者信赖。消费者有需求自然厂商跟进,各方作用下形成了当前市场。

  总之,机械键盘与众不同但没必要抬升到某个高度,每个人需求和喜好不同,机械键盘手感独特、薄膜键盘实惠易用各有优点。尽管前者近些年增长喜人,但薄膜目前亦或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绝对主流。

  第3页:市场上常见的轴种类

  机械键盘昂贵主要原因是造价高,外壳的制作要求高、PCB板设计与制作、轴、键帽这几点直接导致成本高居不下。一支标准104按键键盘如果采用了的德国Cherry(樱桃)生产的轴,那么核算下来光轴的成本就要一百多元,其它杂七杂八加起来至少两百多元,还不算设计成本和销售环节的成本。

  国产轴潜力十足

  整个成本环节中轴占了很大比重,因为它最重要。曾经全球各地很多厂商生产机械键盘轴,随着薄膜技术普及大多销声匿迹,截至今日剩下的已经不多,最广泛最普及的当然还是来自德国的厂商Cherry(樱桃),他们不仅生产轴也制作其它开关产品比如鼠标微动,当然也有成品键盘,被消费者称为原厂键盘。

  国产轴

  国内著名开关厂凯华也推出了自己的键盘轴,雷柏去年推出的机械键盘V5采用凯华出品的黄轴和而新贵旗下GM-10则采用了凯华出品的蓝轴,设计结构相似,手感上介于Cherry红轴和黑轴之间(后面会有Cherry主要轴的介绍)。其实凯华这两种轴只是颜色不同本质相同,分别供给不同品牌。凯华这两个轴的手感不差,但是价格却便宜不少,很有竞争力。只是产品种类不多还未形成体系,产品寿命等方面已经与Cherry轴差不多了,后期看好。

  Cherry轴也有边缘化类型

  Cherry有很多类型的轴从系列上分为MX、ML、MY等等,我们平常说到的青、红、黑、茶这些全是MX系列的,另外两种已经逐渐成为边缘化产品了。

  Cherry ML轴

  ML轴可以理解为比我们常见的机械轴薄,应用环境比较特殊,适合早期笔记本键盘与超薄尺寸机械键盘。不过机械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薄膜键盘更薄,而且价格上也毫无优势。MY轴基于薄膜结构,通过金属弹片的弹性发力,因此常被称作半机械设计,也不多见。

  MX轴有很多种类

  外设天下论坛某人的得意收藏

  纵使MX轴也有很多是不常见的,影响机械轴有两个重要环节:第一是塑料按键部分的设计,不同的物理结构导致不同手感。另外还有弹簧,弹簧弹力大小同样影响手指感受。不同力度的弹簧与不同塑料结构配对,能产生出大量组合。

  轴是否成功要看使用者的感受,以大多数人使用后不疲劳、不容易误触为衡量准线。这样就淘汰了很多种类,最终剩下的就是黑、红、青、茶这四种(也有少量其它颜色轴为特殊用途,比如绿轴经常作为青轴的空格键使用),这里提一下人们对轴的感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发展还会有更多类型出现,或者已经遗忘的种类被重新热捧也有可能。

  第4页:四种常见Cherry轴的介绍

  说到绝对主流的轴无非青、茶、黑、红这几种,前面也提到过,目前所有市售主流机械键盘都采用了这四种颜色的轴(任何一款机械键盘都可以制作这四种轴不版本)。每一种轴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这些特点区别不同用途,这里提醒读者一下,轴的应用依然没有绝对,我认为个人感受更重要,举个例子,如果你喜欢玩游戏但手指比较柔弱,无论如何也适应不了黑轴的话不如选择其它种类,以免造成反效果。

  黑轴

  压力克数:80

  触发:1.5mm

  特点:无段落感

  寿命:5000万-6000万次

  黑轴是这四种主流轴里最大力的,被成为最原始最纯粹的机械轴,广泛适用于各种人群,由于它有着超短触发距离与最长使用寿命,因此被游戏玩家推崇。当你在激烈的游戏环境下,手指按下键盘即可快速反映,先于敌人一步作出反映在游戏玩家看来至关重要,哪怕只是零点几秒。当然打字和日常应用也不错。不过刚刚入门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力度太大,手指肌肉紧绷,一旦你适应了黑轴,那么其它任何轴都不会再有困难,入门首选。

  青轴

  压力克数:60

  触发:2.4mm

  特点:段落感且清脆

  寿命:2000万次

  青轴是一款最风骚的轴,声音清楚酷似拨片开关,只有当声音响起的时候按键才被触发,因此打字的时候噼里啪啦,无论是指尖还是心理上都得到了极大满足,特别适合文字工作者。但是不可否认的噪音太大,很多环境不合适,比如安静的办公室,容易影响他人。

  茶轴

  压力克数:60

  触发:2.0mm

  特点:段落感较钝感

  寿命:5000万次

  最全面的茶轴,也是我最喜欢的类型。有段落感却不像青轴那样张扬,手指的感觉非常舒适,力度适中适合多种环境,最看好的进阶轴,无论是游戏还是大字都不错。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钝色式的多段感,购买前最好体验一下。

  红轴

  压力克数:40

  触发:2.0mm

  特点:无段落感

  寿命:5000万次

  红轴,我同样毕竟喜欢,它的力度比较轻,与黑轴塑料部分相同,直上直下爽快自然,入门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滑。这事一种备受争议的轴,由于力度太轻,导致个别用户手搭载键盘上误触,而且它的造价是所有轴里最高的,因此很多人认为他是失败品,在国外的销量并不理想。但是国内不少玩家给予好评,如果搭配得当使用者可感受到丝绸般顺滑,无论是游戏还是打字亦或其它应用都可以,只是价格略高。

此帖出自消费电子论坛

最新回复

本帖最后由 jameswangsynnex 于 2015-3-3 20:04 编辑 受教了, mark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2-9 19:22
点赞 关注
 
 

回复
举报

73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沙发
 
本帖最后由 jameswangsynnex 于 2015-3-3 20:04 编辑

受教了, mark
此帖出自消费电子论坛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随便看看
查找数据手册?

EEWorld Datasheet 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6 下一条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国产芯 安防电子 汽车电子 手机便携 工业控制 家用电子 医疗电子 测试测量 网络通信 物联网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5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