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进第七年:中国三大IC产业基地从梦想走向现实 作者:何旭东、孙昌旭 在深圳,越来越多新创立的IC公司都想进驻深圳IC设计产业化基地,因为“基地的氛围好”,那里不仅有齐全的配套设施,还有面向市场的公平、公开竞争环境,更有斗志昂扬的创业激情,是IC创业英雄的聚集地。许多不景气的IC公司在入驻基地之后,焕发生机,蓬勃发展。除深圳之外,还有北京、上海等7处IC设计产业化基地,这些于2000年先后建立起来的产业化基地,寄托了IC产业界的光荣与梦想。 不同的基地,由于投资环境和创业群体的不同,而拥有不一样的产业梦想。北京、上海、深圳,作为中国最具规模的3大基地,凭借各有千秋的特色,在IC产业链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走进第七个年头的这些基地,他们在怎样实现各自的产业梦? 地点:三大IC产业基地的各自优势 在200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进入低迷期。但对于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来说,2000年意义非凡,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先后批准建立7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对IC产业发展进行大胆尝试。北京、上海、深圳这3大基地,虽然对IC公司的服务内容大致相似,但是由于各地产业环境和既有资源不同,所以各有特点。 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赵建忠表示:“上海地区最大的优势是IC设计公司在融资方面非常便利,而且IC产业链比较完善。”此外,上海基地已建成完善的融集成电路设计平台、专业测试平台、培训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入驻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低成本享用公共服务平台专业EDA设计工具、MPW服务、各项测试、培训和信息服务。 但是,赵建忠也指出,与北京、深圳相比,上海基地的应用环境比较欠缺,如在北京有联想、方正等大型产品应用公司,在深圳有华为、中兴等公司。不过,他相信上海IC产业有发展后劲。目前中国有400多家IC设计公司,其中位于上海的公司超过了130多家,具备较强的群体效应。 上海基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分片区管理带来的困难,使得上海基地不像深圳基地那样有一个团结和激昂斗志的氛围。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周生明自豪的称:“深圳的IC公司都希望进入园区,现在的面积已远远不够,因此我们马上就会搬到新的基地。”他透露:“海思、珠海炬力等企业都想搬到深圳核心孵化基地来。” 周生明认为:“深圳的市场和整机企业比较强。”深圳基地辐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广州、珠海、武汉等地的企业。但他也承认:“深圳的产业链不是特别完善,在芯片制造和测试服务等方面较弱。”为了弥补产业链上的不足,深圳基地和香港科技园合作,为深圳基地企业提供测试和失效分析方面的服务。据悉,深圳基地和香港科技园在IC产业上的合作,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和支持。 相对于上海和深圳,北京基地在发展环境、市场条件、技术基础和人才资源等方面拥有优势,但是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郝伟亚坦言:“人才培养,产业配套(包括IP、封测和设计服务等)仍是北京IC设计业面临的两大挑战。”他强调,IC设计人才的培养对北京IC产业发展特别重要,目前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不能够满足人才需求。他呼吁政府、行业和相关机构共同携手,解决IC设计人才稀缺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