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NTP网络较时编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对NTP网络校时编程有一定了解的同学,一定知道NTP包,它的结构如下图:
在编程中,对上图的描述就是用一个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NTPPACKET { uint8 li_vn_mode; uint8 stratum; uint8 poll; uint8 precision; ulong32 root_delay; ulong32 root_dispersion; int8 ref_id[4]; ulong32 reftimestamphigh; ulong32 reftimestamplow; ulong32 oritimestamphigh; ulong32 oritimestamplow; ulong32 recvtimestamphigh; ulong32 recvtimestamplow; ulong32 trantimestamphigh; ulong32 trantimestamplow; }NTPPacket;
NTPPacket ntppack,newpack;
下面是对这个包的初始化,这里就遇到问题啦。
void NTP_Init() { bzero(&ntppack,sizeof(ntppack)); ntppack.li_vn_mode=0x1b; //0|(3<<2)|(3<<5);00(LI)011(VN)011(MODE) }
ntppack.li_vn_mode=0x1b;这是一个字节的数据。
我们先看一下LI VN MODE的取值和意义:
LI:跳跃指示器 这里的值设为no warning
VN:版本号:取值有3和4两种 这里的值设为3
MODE:模式,这里应该设置为客户端模式
有的人不知道网络编程中的字节流是按大端(Big Endian)存储的,认为000(MODE)110(VN)11(LI),所以就觉得程序有问题?
有的人知道网络编程中的字节流是按大端存储的,但又觉得存储是按一个字节一个字节来的,在一个字节的内部,大端和小端存储没有区别,仍然是认为000(MODE)110(VN)11(LI) ,所以觉得程序有问题?
而我是属于前者。
实际上,TCP/IP协议规定了专门的的“网络字节次序”,即无论计算机系统支持何种Endian,在传输数据时,总是数值最高位的字节最先发送。从定义可以看出,网络字节次序其实是对应Big Endian的。
Big Endian就是高字节存在低地址,Little Endian就是低字节存在低地址。
那么CPU存储一个字节的数据时,其字节内的8个比特之间的顺序是否也有big endian和little endian之分呢?如果有的话,那前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实际上,这个比特是同样存在的。下面是以数字0xB4(1011 0100)用图加以说明。
Big Endian bit 0 1 2 3 4 5 6 7 +-+-+-+-+-+-+-+-+-+-+-+-+-+-+-+-+-+-+-+-+ | 1 | 0 | 1 | 1 | 0 | 1 | 0 | 0 | +-+-+-+-+-+-+-+-+-+-+-+-+-+-+-+-+-+-+-+-+
Little Endian
bit 0 1 2 3 4 5 6 7 +-+-+-+-+-+-+-+-+-+-+-+-+-+-+-+-+-+-+-+-+ | 0 | 0 | 1 | 0 | 1 | 1 | 0 | 1 | +-+-+-+-+-+-+-+-+-+-+-+-+-+-+-+-+-+-+-+-+
所以,Big Endian中高字位也是存在低地址的。 实际上,由于CPU存储数据操作的最小单位是一个字节,其内部的比特序是什么样对我们的程序来说是一个黑盒子。也就是说,你给我一个指向0xB4这个数的指针,对于big endian方式的CPU来说,它是从左往右依次读取这个数的8个比特;而对于little endian方式的CPU来说,则正好相反,是从右往左依次读取这个数的8个比特。而我们的程序通过这个指针访问后得到的数就是0xB4,字节内部的比特序对于程序来说是不可见的,其实这点对于单机上的字节序来说也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