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0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中级)

21
 
好。我不强词夺理了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207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22
 
我觉得因为51是基础,后来的产品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来的,所以学校都是讲述51,自然用的人就多了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1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初级)

23
 
学校教的都是 8051  简单 最近也在看呢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1012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初级)

24
 

回复 22楼 芝锐 的帖子

单片机都很基础吧?

51核比好多其他单片机核都复杂。
和cortex m0的晶体管数量差不多,但是性能却低些。

学校教51是因为中国的学校课程普遍落后一大截。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1282

帖子

1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初级)

25
 
ARM还是要比单片机麻烦!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6366

帖子

4917

TA的资源

版主

26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51过时论可以休矣


大家可以到电子市场调查一下,看看那种片子出货量最大


或者多拆几种简易的控制器,看看到底哪种芯片用得最多


有一点需要说明:现实中馒头的需求量大,还是面包的需求量大。

有很多控制器只需要简单的控制功能就可以。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6366

帖子

4917

TA的资源

版主

27
 
我总是觉得 leang521 的分析很合理,
leang521 是站在理性和实际的方向来看问题的。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1012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初级)

28
 

回复 26楼 tiankai001 的帖子

电子市场的出货量没有计算那些直接从代理厂家拿货的吧?
 好多日系的出货量也很大但是在电子市场很少见。

很多超低价的otp单片机兼容的是pic
[ 本帖最后由 ssawee 于 2011-5-6 19:48 编辑 ]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194

帖子

0

TA的资源

纯净的硅(中级)

29
 

回复

单片机掌握一种之后,其他投可以旁通,51简单易学,入门比较快,但是现在51真的用起来很不方便了啊,资源比较少,调试方面不方便。我现在不怎么用了啊。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546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高级)

30
 
企业的目标是能简单不复杂,能省则省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338

帖子

0

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31
 
资料比较广泛 易学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1万

帖子

141

TA的资源

版主

32
 
资料多、品种齐、价格低、采购易,这是51系最大的优点,顺便一说:在有良好电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一旦真正掌握一种MCU的设计应用方法,所有MCU都应一通百通,做不到这一点却去多“学”几种MCU是无意义的,电路基础才是最重要的法门。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167

帖子

0

TA的资源

纯净的硅(高级)

33
 

回复 20楼 zhaojun_xf 的帖子

其实51用于教学主要是因为其指令结构成熟,且相对较简单,一个ARM的指令结构恐怕不是一个学期可以学完的,当然,我说的是大多数学生。
虽然现在有了C语言,ARM开发更简单了,但是教学不同与技能培训,需要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所以,单片机教学还是要讲指令系统和汇编的。
对于实际项目中使用51,很简单,模块的重用,很多历史长一些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技术,在以前MCU更新不是很迅速的时代,51是一种很稳定的产品构架,所以基于51构架的成熟技术也有很多。ARM确实正在很多领域逐步取代51,但是由于ARM与51指令不兼容,这个平台的移植转换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靠时间来验证新的平台的可靠性,然后慢慢转过来。其实并非公司看不到新的芯片的性价比,只是公司要在开发周期及硬件成本中做一个权衡。
另外,虽然51内核已经比较落后了,但是现在很多智能外设芯片中还是嵌入51内核(我们的U盘,移动硬盘都是基于51内核的),应该是因为51的专利早已到期,使用不需要付费,这样一个免费而稳定的内核,自然是嵌入的首先。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1012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初级)

34
 

回复 33楼 柳叶舟 的帖子

如果要讲结构的话51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和cortex m0晶体管数量相当,而avr,pic晶体管数量比他都少得多。现在51还比较多,但是从未来的发展方向来说是越来越少的,应用范围也是越来越小。现在还有4位的单片机在用。
很多日系单片机出货量也很大,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罢了。
现在很多芯片内嵌入的核也慢慢从51转到其他的核,如ti新出的无线输电芯片内就是集成的arm7,手机基带芯片内集成的核好像也是arm。

国内好像有些研究处理器方向的研究生都只是学51,这个也太落后了吧,openrsic,opensprac这样的开源代码的处理器性能早超51了,openrsic晶体管数量比51少但是性能还更好。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2130

帖子

0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中级)

35
 

回复 33楼 柳叶舟 的帖子

恩,你讲的比我全面

51结构比M0复杂,但用于学生学习还是比M0简单得多,其结构清晰复合传统计算机构架。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7231

帖子

192

TA的资源

五彩晶圆(高级)

36
 

回复 5楼 David_Lee 的帖子

对的 下载器太方便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473

帖子

0

TA的资源

纯净的硅(高级)

37
 

原帖由 chunyang 于 2011-5-6 23:56 发表 资料多、品种齐、价格低、采购易,这是51系最大的优点,顺便一说:在有良好电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一旦真正掌握一种MCU的设计应用方法,所有MCU都应一通百通,做不到这一点却去多“学”几种MCU是无意义的,电路基础才 ...

您说的这些电路基础包含哪些知识呢?数电?模电?还有...?

此帖出自单片机论坛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随便看看
查找数据手册?

EEWorld Datasheet 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10 下一条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国产芯 安防电子 汽车电子 手机便携 工业控制 家用电子 医疗电子 测试测量 网络通信 物联网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5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