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后 PC ( Post-PC )时代,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军事技术、各类产业和商业文化艺术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中。随着国内外各种嵌入式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嵌入式技术越来越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 1970 年左右出现了嵌入式系统的概念,此时的嵌入式系统很多都不采用操作系统,它们只是为了实现某个控制功能,使用一个简单的循环控制对外界的控制请求进行处理。当应用系统越来越复杂、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的时候,每添加一项新的功能,都可能需要从头开始设计。没有操作系统已成为一个最大的缺点了。 C 语言的出现使操作系统开发变得简单。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百家争鸣的局面,比较著名的有 VxWorks 、 pSOS 和 Windows CE 等等,这些操作系统大部分是为专有系统而开发的。另外,源代码开放的嵌入式 Linux ,由于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和低成本,近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1 嵌入式系统的技术特点 嵌入式系统通常包括构成软件的基本运行环境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两部分。嵌入式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应用场合决定了嵌入式系统具有区别于其它操作系统的一些特点。 ( 1 )嵌入式处理器 嵌入式处理器可以分为三类: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控制器、嵌入式 DSP (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嵌入式微处理器就是和通用计算机的微处理器对应的 CPU 。在应用中,一般是将微处理器装配在专门设计的电路板上,在母板上只保留和嵌入式相关的功能即可,这样可以满足嵌入式系统体积小和功耗低的要求。目前的嵌入式处理器主要包括: PowerPC 、 Motorola 68000 、 ARM 系列等等。 嵌入式微控制器又称为单片机,它将 CPU 、存储器(少量的 RAM 、 ROM 或两者都有)和其它外设封装在同一片集成电路里。常见的有 8051 。 嵌入式 DSP 专门用来对离散时间信号进行极快的处理计算,提高编译效率和执行速度。在数字滤波、 FFT 、谱分析、图像处理的分析等领域, DSP 正在大量进入嵌入式市场。 ( 2 )微内核结构 大多数操作系统至少被划分为内核层和应用层两个层次。内核只提供基本的功能,如建立和管理进程、提供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等,这些功能以系统调用方式提供给用户。一些桌面操作系统,如 Windows 、 Linux 等,将许多功能引入内核,操作系统的内核变得越来越大。内核变大使得占用的资源增多,剪裁起来很麻烦。 大多数嵌入式操作系统采用了微内核结构,内核只提供基本的功能,比如:任务的调度、任务之间的通信与同步、内存管理、时钟管理等。其它的应用组件,比如网络功能、文件系统、 GUI 系统等均工作在用户态,以系统进程或函数调用的方式工作。因而系统都是可裁减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相应的组件。 ( 3 )任务调度 在嵌入式系统中,任务即线程。大多数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持多任务。多任务运行的实现实际是靠 CPU 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调度。每个任务都有其优先级,不同的任务优先级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任务的调度有三种方式:可抢占式调度、不可抢占式调度和时间片轮转调度。不可抢占式调度是指,一个任务一旦获得 CPU 就独占 CPU 运行,除非由于某种原因,它决定放弃 CPU 的使用权;可抢占式调度是基于任务优先级的,当前正在运行的任务可以随时让位给优先级更高的处于就绪态的其它任务;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任务有同样的优先级,不同任务轮转地使用 CPU ,直到系统分配的 CPU 时间片用完,这就是时间片轮转调度。 目前,大多数嵌入式操作系统对不同优先级的任务采用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调度法,对相同优先级的任务则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法。 ( 4 )硬实时和软实时 有些嵌入式系统对时间的要求较高,称之为实时系统。有两种类型的实时系统:硬实时系统和软实时系统。软实时系统并不要求限定某一任务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只要求各任务运行得越快越好;硬实时系统对系统响应时间有严格要求,一旦系统响应时间不能满足,就可能会引起系统崩溃或致命的错误,一般在工业控制中应用较多。 ( 5 )内存管理 针对有内存管理单元( MMU )的处理器设计的一些桌面操作系统,如 Windows 、 Linux ,使用了虚拟存储器的概念。虚拟内存地址被送到 MMU 。在这里,虚拟地址被映射为物理地址,实际存储器被分割为相同大小的页面,采用分页的方式载入进程。一个程序在运行之前,没有必要全部装入内存,而是仅将那些当前要运行的部分页面装入内存运行。 大多数嵌入式系统针对没有 MMU 的处理器设计,不能使用处理器的虚拟内存管理技术 , 采用的是实存储器管理策略。因而对于内存的访问是直接的,它对地址的访问不需要经过 MMU ,而是直接送到地址线上输出,所有程序中访问的地址都是实际的物理地址;而且,大多数嵌入式操作系统对内存空间没有保护,各个进程实际上共享一个运行空间。一个进程在执行前,系统必须为它分配足够的连续地址空间,然后全部载入主存储器的连续空间。 由此可见,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人员不得不参与系统的内存管理。从编译内核开始,开发人员必须告诉系统这块开发板到底拥有多少内存;在开发应用程序时,必须考虑内存的分配情况并关注应用程序需要运行空间的大小。另外,由于采用实存储器管理策略,用户程序同内核以及其它用户程序在一个地址空间,程序开发时要保证不侵犯其它程序的地址空间,以使得程序不至于破坏系统的正常工作,或导致其它程序的运行异常;因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人员对软件中的一些内存操作要格外小心。 ( 6 )内核加载方式 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可以在 Flash 上直接运行,也可以加载到内存中运行。 Flash 的运行方式,是把内核的可执行映像烧写到 Flash 上,系统启动时从 Flash 的某个地址开始执行。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很多嵌入式系统所采用的方法。内核加载方式是把内核的压缩文件存放在 Flash 上,系统启动时读取压缩文件在内存里解压,然后开始执行。这种方式相对复杂一些,但是运行速度可能更快,因为 RAM 的存取速率要比 Flash 高。 由于嵌入式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嵌入式操作系统对用户程序采用静态链接的形式。在嵌入式系统中,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内核代码编译、链接生成一个二进制影像文件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