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朋友网上讨论了一个有关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讨论之余有些感叹。总的感觉是,频率越来越高,当然天线就越来越小,这使得双向通信成为了现实。
小时候常常接触到的是中波和短波,长波听说过,不过那是更老的玩意了,这些波段主要是通过安装收音机听到的,也就只能在接收方做点文章,发射在这些波段是平常人不敢想象的,那时候的商店里卖的功放管需要单位的证明,怕是安装电台给敌特发情报。DIY最多能接触到的也就是超再生式调频频段,用它可以弄个短距离遥控玩意儿,但超高频晶体管太贵,也买不起,只能看看《无线电》杂志感叹一番。上了大学虽说是工程专业,但跟电子不搭边,不过副科也学了个电子电路路基础,因为不是专业课,虽然儿时的兴趣,但也是学得不了了之。
从一个外行的角度看,长波,中波,短波,甚至超短波的发射都需要大型设备,只能用于固定站之间的双向通信,个人的活动只能限于电波的接收端。如果想发射就必须通过有线方式,在电话还不普及的年代,如果幸运住在大城市有传呼电话,小地方就只能依靠电报了。电报在有些地方也不是能够当天收到的。记得电报每个字要几毛钱,在寄一封信8分钱的年代,电报只能在特殊时间用,如家人病危,报丧,或者接火车。草拟电报稿要斟酌再三,以最少的字数来表达需要传输的信息。只记得填单之后,电报局将每个字译成四位数字,而接到的电报也是从四位数字翻译过来的。当时完全没有数字电路的概念,现在看看一个字充其量不过16个比特。那时候的比特离人们太远了。
这几十年的演变是电磁波的利用在逐渐向着高频段的方向发展,随着频段的不断增高,发射方和接收方的功率逐渐均衡,使得双向通信极大地普及。看看今天的世界,每个人都有一台小电台,而且这个小电台越来越小,与此同时,在每个人的周围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电台中继站,现代人已经被这种超短频率的电波而完全笼罩。如今你能数出穿过你身体的比特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