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我国通信产品(含数据通信、接入网、程控交换、光传输、光纤光缆以及其他设备;下同)市场规模为859亿元(其中数据通信140亿、接入网375亿、程控交换110亿、光传输120亿、光纤光缆110亿,其他设备4亿),2001年我国通信产品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00亿元左右(正式统计数据结果还没有见到),基本上连续多年实现超过20%的高增长率,令世界刮目相看。然而,很多理由让我们相信:这种高增长不可能持续太久,再能有3~5年就算是很乐观的估计了。笔者有此观点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 “9.11事件”可以算得上是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在这之前,虽然世界经济已经有了放缓的迹象,但是还没有达到停滞、衰退的境地;而在这之后,世界的贸易额大幅缩减,股市暴跌,火车头美国的经济更是从增长变为停滞,甚至负增长。原来以为我们中国会在“9.11事件”的影响之外,可是没过多久,它对中国经济的负面作用就显现出来:我国的出口增幅锐减,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也受到影响。 |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由于受国际气候的影响,很多欲前往国际资本市场圈钱的国内运营商受阻,使得它们的建设项目无法如期进行。一些盲目乐观的制造企业已经由于高估了2001年的市场需求而尝到了被迫中途紧缩、年底裁员的苦楚。据内部消息说,华为原计划2001年销售额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可是现在据公开的数字来看,只有255亿元,离年初的目标很远。 | 一个行业的发展,不可能离开经济大环境的发展太远。在这种情况下,各运营商虽然为了吸引用户有增加新业务的需要,但是,受经济大环境变差的条件所限,他们在通信网络建设上的投资不可能增长太多。通信网络建设投入总体减缓的趋势是在所难免的。 | 从1994年以来到现在,互联网的热潮在中国已持续了八年。经过八年多的建设,中国的通信网络可以说已经建设得骨肉俱丰了。 | 在骨干网方面,早一点的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八纵八横”光纤网;最近一点的是去年网通所建,连接东部几十座城市的40G骨干网;另外,中国电信各省的骨干网已基本建设完毕,省际之间的带宽均已达到2.5G,几乎所有的中等以上城市均已建立宽带数据网;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量已达到7597.5M。 | 在接入网方面,我们以宽带为例,一股宽带的浪潮已经席卷了中国。如果你用功能强大的google搜索引擎搜索“宽带”这个关键词,它会给你612,000个结果,只用时0.13秒。从1999年底开始,宽带网开始热了起来,以太网、xDSL、Cable Modem在用户接入领域互相竞争,从2000年到2001年中,宽带真的是横扫一切——管你是新小区还是老小区,通吃。当然,现在已经有不少宽带小区运营商已经陷入困境,都是在那股热潮的裹胁之下进去的。虽然现在看来宽带热大有炒作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区驻地网是实实在在地建了起来,留下的市场空间也已不大了。 | 纯粹的宽带已经很难再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了。宽带建设必须形成一个"宽带链",要有接入商、服务商、内容整合商和房地产商共同参与、互惠互利,达到共赢的目的。宽带热潮的失误在于只强调了接入商、房地产商的参与,而忽视了内容提供商。应用服务的缺乏使宽带运营商无计可施,所以造成百分之百布线的宽带小区,用户开通使用的只有百分之几到十几,很是可怜,运营商只能看着自己的设备躺在那里,算着自己投进去的钱不知何时能够赚回来。盈利的困难使所有的投资人都捂紧钱袋。 |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风险,那就是技术更新带来了设备落后的问题。现在的新技术层出不穷,设备没有使用多久就面临被淘汰了;新业务业也在不断出现。哪天有一个新业务能够大大的吸引用户,而你目前的设备无法开展这项业务同时你又没钱再投资,那你就只能看别人赚钱而没招了。 | 也许聪明的运营商很快就可以找到一个赚钱的模式,但是正如前面所说:如果“宽带链”没有完整地建立,那么这个模式的生命力是令人怀疑的。 | 投资人都在算清楚回报之后才决定是否掏钱。如果遥遥无期,心里没准,那他就不干了。在目前,在能吸引大多数用户掏钱的业务出现之前,谁也不会拿自己的钱去做必定要倒下的先驱。 | 国外电信业的模式为:运营商和少数的设备制造商结成同盟,互相参与对方的业务开发和业务流程设计,实现良性互动,供应商与运营商之间形成价值链。 | 而国内运营商无论技术还是运营思路基本上都落后于国外先进的同行,领先的设备制造商绝大部分也是国外的,所以“互相参与对方的业务开发和业务流程设计”变成了一边倒,完全变为设备制造商指导运营商。这种情形造成的后果就是:我国不少省市的运营商在国外设备制造商的错误引导下,花了大量不该花的钱,投了巨资建设了一个大大超前于目前消费与应用水平的网络。 | 当然,这些都是发生过的事了,中国的运营商正在成熟。我们已经初步看到运营商和国产设备制造商所形成的价值链。运营商会根据自身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去建设,而不会再盲目地建设一座没有人使用的空城。 | 另外,国内的运营商已经开始吸取那些在新经济退潮时被冲垮的国外运营商的教训,逐渐放缓了需求和建设速度,变得更加谨慎和苛刻。我们相信这是中国电信业走向理性与成熟的标志。 | 以上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无论在核心/汇聚层还是在接入层,中国市场的高速成长均即将走到尽头,趋向饱和,维持高增长已经是不可能。 | 转载自:计世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