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前轴精密成形辊锻及精密模锻三维CAD/CAM 由于采用二维CAD软件(例如AutoCAD或者InterCAD)设计时,其设计精度低,不能满足精密成形辊锻和精密模锻的设计要求,而且无法实现模具的CAD/CAM一体化,因而采用UG软件进行参数化三维实体造型,利用UG软件的二次开发接口,开发出适用于长轴类锻件的CAD系统,并应用UG软件的CAM模块生成数控加工代码,并且根据用户机床的代码格式要求自定义后置处理程序(.mdfa),通过Internet网络进行代码传输,然后进行轨迹仿真,确认无误后通过企业局域网Intranet控制机床完成数控加工。整个过程方便、可靠、高效。 1、零件和锻件设计 根据零件的几何尺寸、材料和工艺条件等信息,生成零件的三维实体,由于采用了参数化设计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零件尺寸方便地变更零件设计,并可以根据需要输出其二维工程图。锻件设计主要包括设计冷锻件图和热锻件图,主要工作是补充机加工余量、添加圆角和拔模斜度、考虑热膨胀系数等,参数化设计使冷热锻件图的生成非常方便、快速。 2、工艺设计 首先从头至尾扫描锻件,得到一系列横截面面积,保存到1个文本文档里,由此可得到锻件体积、最大长度和重量,然后根据截面面积数据绘制计算毛坯截面图和计算毛坯直径图。考虑到用户的使用要求,例如数据查询、截面图的简化、动态缩放截面图和直径图等,采用VC++进行UG软件的二次开发,模块既可以独立执行也可以从主控界面直接调用,方便用户使用,最后是确定辊锻制坯时需要的次数以及每一次需要的延伸系数。 3、锻模设计 包括精密成形辊锻和精密模锻模具型腔、模具结构的自动设计,可以方便地修改锻模尺寸,得到新的模具实体,可以输出模具的二维工程图。 4、刀具轨迹生成 由于锻模的模具材料为热作模具钢,其硬度较高,加工困难,且工件长度尺寸大而宽度尺寸较小,尤其是型腔底部很窄,根据零件特点及加工经验确定加工工艺。 (1)粗加工,由于型腔底部有深而窄的槽,因而无法选用大直径铣刀进行粗加工,否则会导致余量不均匀而给后续加工带来更大的麻烦(如断刀等),因而选用刀具为12mm的平底合金刀,加工余量(stock)为0.5mm,采用UG软件的cavity milling加工方法,走刀轨迹为环切,采用变深度切削,0~-20mm每层下刀量为2mm,-20~-60mm每层下刀量为1mm(因为切削条件愈来愈差)。由于采用了预钻孔下刀的方法,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扎刀”对刀具的损坏,因此切削过程平稳、高效。 (2)半精加工,由于型腔形状复杂而且空间曲面较多,因而用平底刀粗加工后各处余量差别很大,此时如果直接精加工可能会断刀而且加工质量会很差。因此采用12mm硬质合金球头刀进行半精加工,加工余量为0.3mm,采用UG软件的fixed contour加工方法,走刀轨迹Zig-Zag双向平行轨迹,用加工区的最大轮廓作为加工边界,半精加工完成后,获得了较为均匀的余量分布,为精加工打下了良好基础。 (3)精加工,因为工件的最小圆角半径为5mm,因而选用10mm硬质合金球头刀进行精加工,加工余量为0.02mm,采用UG软件的fixed contour加工方法,走刀轨迹Zig-Zag双向平行轨迹,设定毛刺高度为0.01mm,由软件决定行距,注意使用零件轮廓包容以避免伤及其他非加工表面。图7为在UG软件中生成的精锻下模精加工刀具轨迹。 (4)输出刀位文件(.cls),根据用户机床所规定的数控代码格式自定义后置处理程序,经后置处理后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代码格式完全符合用户要求,不必进行编辑和修改即可进行数控加工。 5、刀具轨迹仿真 为了能对所生成的刀具轨迹有感性的认识和评估,开发了刀具轨迹仿真软件,其特点为不依赖于任何CAD/CAM系统,直接对数控代码进行仿真,通过仿真程序,可使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进刀点、走刀方式等有直观的认识,从而有效地避免可能出现的加工问题。 四、结束语 采用汽车前轴精密成形辊锻和精密模锻复合工艺,产品质量好,设备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能耗低,生产效率高,更适合多品种大批量生产。开发的前轴精密成形辊锻及精密模锻工艺与模具CAD系统,能实现前轴锻件生产所需全部锻模的自动化设计,能提高设计速度6~8倍,加速了新产品的开发。采用高档的CAD/CAM软件作为技术平台,不但极大地提高了设计及制造效率,而且提高了模具的加工精度,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产品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