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吴晓明: 以"一个中心、四大汽车计算平台"为突破
汽车产业是安徽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以奇瑞、新马汽车、江 淮、瑞风为代表的安徽汽车整车厂已在全国汽车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安徽汽车电子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安徽省已形成了以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科大讯飞 等为主,联合其他汽车部件供应商构成的较完整的汽车电子产品产业 链。2004年安徽汽车电子产值为15亿元。安徽汽车电子业的发展特征 是依托骨干企业,包括汽车骨干整车企业、汽车电子企业。汽车电子 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需要复合型人才,合肥工业大学是我国最早 设立汽车专业的大学,具备了雄厚实力,将为安徽汽车电子业发展提 供人才保障。 今后安徽省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思路是把握实施国家汽车计算平 台工程的契机,从安徽省实际出发,加快建设“一个中心、四大汽车 计算平台”。一个中心是国家级汽车电子研发中心。该中心以合肥工 业大学汽车技术研究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教 育部IC虚拟设计中心、DSP与传感器研究所等单位为依托,以工大高 科、工大先行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组建汽车电子设备和集成 控制研发中心。四个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汽车智能仪表 平台,将依托西门子VDO等企业着力发展;二是智能控制平台,主要 以ABS、GPS等控制系统的开发为主;三是智能交通平台,如今智能交 通系统发展迅速,安徽也将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四是智能语音平台, 将依托科大讯飞公司为汽车智能语音平台构建技术平台。 在安徽汽车电子产业“十一五”规划中,汽车电子产业产值将达 到70亿元。
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谷文义: 重点发展车载系统和配套产品
汽车电子业是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汽 车电子产业群体已经日臻成熟,并成为未来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发展的 重要推动力。 目前黑龙江省已涌现出一批汽车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 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瞄准国内外汽车电子技术发展动向, 相继开发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产 品,已经为国内多家汽车整车生产厂提供配套产品,具备了一定的配 套能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产品涉及汽车控制系统、自动变速 器、传感器、汽车仪表、微型特种电机、汽车音响、卫星导航定位设 备等诸多门类。预计今年黑龙江省汽车电子产业将实现销售收入33亿 元,利税7.2亿元。黑龙江省汽车电子业的发展体现出较强的科技实 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到2005年,全省汽车工业将形成年产50万辆微 型和经济型车,50万台微型车发动机,10万辆轻型卡车的生产能力, 这为整车配套生产的汽车电子产品带来机遇和市场空间。 今后黑龙江省汽车电子业将努力实施“统筹规划、市场导向、突 出特色、联合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车载系统和配套产品。为此, 省信息产业厅及有关政府部门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对有自主开发 能力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二是发挥人才优势,促进产学研用结合; 三是加强合资合作,吸引国外厂商和国内其他省市地区的厂商来投资 合作;四是建立黑龙江汽车电子总公司,要努力形成黑龙江省汽车电 子业发展的合力;五是建立汽车电子生产园区,要继续加大吸引企业 入园发展的工作。目前哈尔滨市已专门辟出40万平方米土地,建立专 业园区,重点发展包括汽车电子产业在内的信息产业,对入驻园区的 中外企业给予土地、税收等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
吉林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赵波: 努力建设“两大基地、三大体系”
吉林拥有发展汽车电子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优势。目前,全省有 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212家,从业人员达到17万人,以一汽为核心的 汽车产业已在全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吉林汽车电子产业规模也逐渐 扩大,目前长春已拥有汽车电子企业30余家,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30 亿元,已经形成汽车控制及车载电子两大龙头产品。 吉林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目标是建设“两大基地、三大体系”。根 据规划,全省将在2010年前,投资620亿元,建设长春、吉林两大整 车基地,组建汽车及特种车辆、专用车、汽车零部件三大体系,形成 超过170万辆整车的规模,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640亿元到960亿元。 吉林省汽车电子产业将以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培育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及产品。将重点发展以下产品:一是汽 车控制电子产品,如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等;二是车载电子产品, 如汽车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等;三是车身电子,如门窗、仪表盘 等;四是车用软件产品;五是车用半导体及专用芯片;六是为汽车工 业化服务的产业。目标是利用5年时间,发展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 覆盖汽车电子低、中、高档,能够支撑汽车行业发展的大产业,到20 10年将实现产值150亿元,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0%至50%。 吉林省将努力营造有利于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环境,争取国家相 关资金及政策支持,加强规划和引导;充分发挥一汽集团的整车基地 作用,重点支持为一汽配套的企业;引导和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要加强对德国、 日本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汽车电子企业的引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 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