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6年到2005年的20年,是中国电子信息企业创业发展的20年,而20张排行榜浓缩了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变化。 名称变化工厂变公司和集团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企业,都称为“某某厂”,1987年第一届百强名单中,企 业名称中以“厂”字为后缀的企业有88家,1997年减少到6家,2003年一家都没有了。现在的大企业,都是外向型、股份制、综合型的大型企业集团。 入围门槛由4000万元到14亿元 从销售收入规模上看,第一届百强排序入围底限(第100名)为4000万元,到第20届,入围底限提高到14.7亿元,是第一届的近37倍。 企业类型所有制日益多元化 1993年以前的百强几乎是清一色的国有企业。到第17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时,单纯的国有企业有20家左右,集体和民营企业发展到40家,建立现代股份制公司的企业达到77家,直接上市或拥有上市公司的企业一共达到63家。 实力变化与跨国公司“鸿沟”缩小 电子百强企业活动开展20年来,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电子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从第一届的116亿元增长到本届9643亿元,年均增长26.2%。 本届电子百强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有22家,其中联想、海尔已基本接近财富全球500强的进入门槛,京东方、TCL、华为也在向千亿元迈进。 赢利能力利润等成重要指标 2001年第15届电子信息百强排序进一步要求入围企业的年利润不得少于1000万元,这标志着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排序已从过去的侧重于规模发展转移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上来。第20届百强企业利润总额为99.4亿元。 首尾差距从14倍到74倍 1987年第一届百强第一名销售收入为5.76亿元,是第100名的14倍,到第20届,百强第一名联想营业收入达到1082亿元,是榜尾山东中创14.66亿元的74倍。 战略选择多元化、国际化成效显著 许多上一届入围的企业本届能再次入围,大都得益于实施了多元化、国际化发展战略。 本届电子百强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458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33%,有近1/3的企业国外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产业结构产业链日益完善 在第一届电子百强企业中,入围企业90%以上为从事彩电整机及配套件生产的厂家,在第20届电子百强企业中,从事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通信产品、系统集成、新型显示器件、新型元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已占3/4以上。 技术创新研发投入逐年提高 本届电子百强企业2005年研发经费投入356.3亿元,比上届增长15%,比2000年增长1.4倍;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7%,比2000年提高0.4个百分点,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产业布局龙头带动作用突出 2005年,电子百强企业彩电销售6708万台,占全行业的81.0%;程控交换机销售3404万线,占全行业49.1%;计算机1665万台,占全行业20.6%;电冰箱1312万台,占全行业40%;空调器2762.6万台,占全行业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