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系列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采用不锈钢外壳封装,内部填充导热材料和密封材料灌封而成,尺寸小巧,适用于仪器仪表,精密恒温设备等温度的测量。
综述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热电阻和热电偶是工业界应用最为广泛的温度检测器件。
热电偶由于构造简单、适用温度范围广、使用方便、承受热以及机械冲击能力强以及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常用于工业中高温区域的温度测量。但其灵敏度比较低,容易受到环境干扰信号的影响,也容易受到前置放大器温度漂移的影响,因此不适合测量微小的温度变化。
热电偶通常应用于温度高、振动冲击大等恶劣环境以及适合于微小结构测温场合。
热电偶系列 |
热电偶简介 |
STTT-V |
STTT-V系列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用外带绝缘的热电偶丝材焊接而成,是测温产品里结构最为简单的一种,响应速度极快,适用于医疗,暖通,制冷,环境实验等领域的快速温度测量 |
STTT-R |
STTT-R系列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采用不锈钢外壳封装,内部填充导热材料和密封材料灌封而成,尺寸小巧,适用于仪器仪表,精密恒温设备等温度的测量 |
STTT-S |
STTT-S系列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适用于金属设备表面和内部温度的测量,安装简单方便 |
STTT-T |
STTT-T系列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采用不锈钢外壳或铠装丝材焊接封装而成,尺寸小巧,安装方便,适用于精密仪器、恒温设备、流体管道等温度的测量 |
STTT-C1 |
STTT-C1系列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使用标准航插连接器,方便现场连接及维护,适用于精密仪器、便携式仪表等温度的测量使用 |
STTT-H |
STTT-H系列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采用不锈钢铠装丝材焊接封装而成,适用于水温、气温、暖通空调等领域的温度测量 |
STTT-F |
STTT-F系列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采用金属外壳封装,内部填充导热材料和密封材料灌封而成,适用于物体表面温度的测量 |
STTT-A |
STTT-A系列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带有弹簧顶紧结构,使测温面和被测对象紧密接触,测温迅速准确,广泛应用于塑料机械、模具、轴承等温度的测量 |
STTT-B |
STTT-B系列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采用不锈钢外壳封装,顶部为铝质防水接线盒,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烘炉,塑料化纤等大型机械设备的温度测量 |
工作原理
热电偶:如果两种不同成分的均质导体形成回路,直接测温端叫测量端,接线端子端叫参比端,当两端存在温差时,就会在回路中产生热电流,那么两端之间就会存在Seebeck热电势,这种物理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或热电效应。热电势随着测量端温度升高而增加,热电势的大小只和热电偶导体材质以及两端温差有关,和热电偶导体材质的长度、直径无关。
分度号
热电阻(偶)的输出电阻(势)和温度的对应关系称为热电阻(偶)的分度。
热电偶
按IEC584-1,584-2国际标准, S、B、R、K、N、E、T、J八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S/ B /R
高温下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测温准确度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可在氧化性、惰性气氛中连续使用。不适宜在还原气氛或含金属蒸汽、真空的条件下使用。对沾污非常敏感。选择低铁高纯氧化铝作为绝缘材料或保护管比较合适。
K
测温范围宽,为-270~1300°C,温度和热电势关系近似线性。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可以在氧化性气氛或惰性气氛中连续使用。不适宜在真空、含碳、含硫气氛中使用。价格便宜。
N
具有K偶相近的特点和热电特性,但具有比K偶更优良的抗氧化性和高温稳定性。常用温度范围650~1200°C。
E
测温范围-200~900°C,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均匀性和适宜的导热系数,热电势率在热电偶中最高,适宜于低温使用。常用于氧化性和轻微还原性或惰性气氛中,不适宜在强还原性及含硫、碳和卤族元素的气氛中使用。
T
测温范围-270~400°C,常用-200~350°C,特点是热电性能好,电势与温度关系近似线性,热电势值大、灵敏度高、复制性好,是一种准确度高的廉金属热电偶。可以在还原性、氧化性、惰性气氛及真空中使用。
J
测温范围-40~750°C,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价格低廉等优点。主要用于还原性气氛,能耐氢气及一氧化碳气体腐蚀。也可用于氧化性气氛,但正极为纯铁,氧化速度快。不能在高温(540°C以上)含硫气氛中使用。
热电偶物理化学性质
热电偶名称 |
分度号 |
热电极化学成分 |
熔点(℃) |
测温范围(℃) |
推荐使用温度范围(℃) |
铂铑10-铂 |
S |
Pt 90%;Rh 10%(SP) |
1850 |
0~1600 |
1000~1300 |
Pt 100%(SN) |
1769 |
铂铑13-铂 |
R |
Pt 87%;Rh 13%(RP) |
1860 |
0~1600 |
900~1300 |
Pt 100%(RN) |
1769 |
铂铑30-铂铑6 |
B |
Pt 70%;Rh 30%(BP) |
1927 |
0~1800 |
1300~1600 |
Pt 94%;Rh 6%(BN) |
1826 |
镍铬-镍硅 |
K |
Ni 90~91%;Cr 9~10% (KP) |
1427 |
-270~1300 |
-200~1200 |
Ni 97~98%;Si 2~3% (KN) |
1399 |
镍铬-铜镍(康铜) |
E |
Ni 90%;Cr 10%(EP) |
1429 |
-200~900 |
-200~750 |
Cu 55%;Ni 45% (EN) |
1222 |
铁-铜镍(康铜) |
J |
Fe 100%(JP) |
1492 |
-40~750 |
-40~750 |
Cu 55%;Ni 45%(JN) |
1222 |
铜-铜镍(康铜) |
T |
Cu 100%(TP) |
1084.62 |
-200~400 |
-200~350 |
Cu 55%;Ni 45%(TN) |
1222 |
镍铬硅-镍硅镁 |
N |
Ni 84.4%;Cr 14.2%;Si 1.4%(NP) |
1420 |
-270~1300 |
650~1200 |
Ni 95.5%;Si 4.4%;Mg 0.1%(NN) |
1330 |
精度
温度传感器的精度主要由元件材料本身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制造工艺决定。并会随时间有所漂移。
工业温度传感器已经建立了严格的精度标准规范,这些规范详细阐明了传感器制造时的初始性能。在使用过程中,时间、温度、环境和工作条件等都会引起传感器精度的变化。同时,整个系统的精度还跟相关仪器和装置的参数有关。
热电偶的允差(参比端为0℃)
分度号 |
允差(℃)/ 温度范围 |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S
R |
±1℃ / 0~1100℃ |
±1.5℃ / 0~600℃ |
-/- |
±[1+0.003(t-1100)] ℃ / 1100~1600℃ |
±0.25%t / 600~1600℃ |
-/- |
B |
-/- |
±0.25%t / 600~1700℃ |
±4℃ / 600~800℃ |
-/- |
-/- |
±0.5%t / 800~1700℃ |
K
N |
±1.5℃ / -40~375℃ |
±2.5℃ / -40~333℃ |
±2.5℃ / -167~40℃ |
±0.4%t / 375~1000℃ |
±0.75%t / 333~1200℃ |
±1.5%|t| / -200~-167℃ |
E |
±1.5℃ / -40~375℃ |
±2.5℃ / -40~333℃ |
±2.5℃ / -167~40℃ |
±0.4%t / 375~800℃ |
±0.75%t / 333~900℃ |
±1.5%|t| / -200~-167℃ |
J |
±1.5℃ / -40~375℃ |
±2.5℃ / -40~333℃ |
-/- |
±0.4%t / 375~750℃ |
±0.75%t / 333~750℃ |
-/- |
T |
±0.5℃ / -40~125℃ |
±1℃ / -40~133℃ |
±1℃ / -67~40℃ |
±0.4%t / 125~250℃ |
±0.75%t / 133~350℃ |
±1.5%|t| / -200~-67℃ |
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及安装固定方式会影响其响应时间、使用温度范围、环境、寿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