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答楼主的问题。
一、采用RISC-V内核芯片,你会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其实普通的嵌入式设计是不太考虑内核的,主要是配套的软件齐全,开发方便就可以了。
二、如果让你推荐国产 RISC-V芯片,你觉得最能打的产品有哪些?请说明具体型号
乐鑫科技的ESP32系列是卖的比较多的RISC-V核心芯片。
三、请谈谈你推荐这些 RISC-V芯片的理由是什么?
主要是芯片性能稳定,开发方便,价格便宜,供货正常就可以了。
下面是自己对RISC-V的看法
目前芯片使用最多的三种芯片指令集,分别是X86、ARM、RISC-V这三种,其中X86主要用于个人电脑和服务器领域,由Intel和AMD公司垄断,这2家公司占90%以上的份额。而ARM主要用于移动设备上,高端产品主要由高通和联发科垄断,全球95%以上的智能手机芯片都采用了Arm架构,RISC-V是一种全新的指令集架构,具有开放源代码和可扩展性等优点,最近几年在嵌入式系统和芯片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RISC-V指令集优点
RISC-V架构的优点:开源免费、架构简单、模块化设计
(1)RISC-V架构的开源免费是其最大的优点之一。与闭源的架构相比,RISC-V的开源特性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获取、使用和修改RISC-V的硬件和软件,而不必担心被断供或者受限制。这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进行定制和优化。
(2)RISC-V架构的指令集相对简单。相比于X86和ARM等传统架构的庞大指令集,RISC-V只有40多条指令集。这使得RISC-V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减少了学习和开发的难度。简单的指令集也有利于提高CPU的执行效率和性能,减少了硬件设计的复杂性和成本。同时,简洁的指令集也使得RISC-V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进行定制和优化,减
少了对多余指令的冗余支持,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3)RISC-V架构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的思想。模块化设计的优势在于可以将不同的功能模块相互独立地设计和优化,满足不同领域和应用场景的需求。RISC-V的模块化设计使得不同类型的CPU可以根据所需的功耗和性能进行分割和组合,实现更具针对性的设计。例如,在低功耗领域可以设计出低功耗的RISC-V芯片,而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可以设计出高性能的RISC-V芯片。这种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RISC-V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RISC-V架构的缺点:生态分散、难以协同统一
(1)开源免费的特性也带来了生态分散的问题。由于RISC-V开源免费,任何厂商都可以使用和扩展指令集,因此不同厂商生产的RISC-V芯片可能存在差异,导致RISC-V芯片难以协同统一。这使得RISC-V生态系统的建设相对困难,对于软件、工具链、人才和知识产权的支持还与主流架构存在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RISC-V芯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2)RISC-V架构的指令集相对简单,这虽然有助于降低学习和开发的门槛,但也限制了其在复杂应用场景下的应用。相比于X86和ARM等复杂指令集架构,RISC-V的精简指令集可能无法满足一些特殊应用场景的需求,需要通过扩展指令集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补充。同时,不同厂商对指令集的扩展也可能导致兼容性和兼容性问题。最后,RISC-V的模块化设计虽然具有灵活性,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模块化设计使得不同功能模块可以相互独立,但也需要考虑如何将这些功能模块有效地组合和集成在一起,以实现高性能和低功耗的整体设计。这需要在硬件设计和系统优化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资源,增加了开发的难度和成本。
据统计,中国目前拥有上百家公司在关注并开发RISC-V,包括平头哥、芯来科技、芯原股份、中科蓝汛、兆易创新、赛昉科技、全志科技、晶心科技、先楫半导体、中科蓝讯、泰凌微电子、乐鑫科技、中微半导体、航顺芯片、国芯科技、芯昇科技、博流智能、纳思达、晶视智能、方寸微电子等厂商。
因为限制技术出口灯原因,X86架构几乎不可能将最新的技术处口给我国,而ARM最近也限制使用,这时开源免费的RISC-V可能让我国摆脱对ARM的依赖,据统计全球100亿颗RISC-V核出货量中,中国公司占据了约50%的份额。可以看出我国还是大力推广RISC-V内核芯片的,但RISC-V能不能让中国半导体国产化弯道超车超车,还要看国家的推广力度和各个厂家的意愿。
|